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贾平凹创作大量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贾平凹小说创作风格、叙事前后略有发展变化,但综合考察其主要作品,可以看出贾平凹小说在叙事方面体现出三对范畴的对立:一是神秘主义叙事和人文主义叙事的对立,二是城乡二元视角的对立,三是意象化叙事与情节叙事的对立。贾平凹小说的叙事特色体现了他徘徊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精神探索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张抗抗的小说《情爱画廊》以新颖的题材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讲诉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中的图像叙事是一大亮点。从图像叙事来分析小说中文本图像与叙事。界定文本图像的概念,对小说中文本图像进行分类概括。通过分析文本图像与叙事,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解读张抗抗的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沈从文小说文本中的叙事模式入手,着重通过论述沈从文小说写作中形成的独特的叙事特色,来解析其小说文本中的时间模式,沈从文小说的叙事模式对文本时间进行了某种分裂,即隐去了客观的时间而又将文本中的主观的时间模式进行了一种有意识的消解,而这种消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文本中的空间容量,增加了文本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尘埃落定》中具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小说通过对民俗的场景化叙事、民俗的文本构成和民俗的意象化叙事,使得民俗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一部分。民俗经过审美择取与变形,成为反观藏地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一般有幻事、演事与叙事之分。该文以大量文本细读为基础,探讨了神魔小说文本叙述的“幻事”特点,第一次划分出其文本“幻事”的四种类型,这在神魔小说的叙事研究上具有一定新意。  相似文献   

6.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研究小说叙事艺术的不可多得的文本。在欧洲小说发展的历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说叙事艺术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传统写实小说发展向现代发展和嬗变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欧洲传统写实小说叙事的联系与张力,及这种创新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扬·马特尔在《标本师的魔幻剧本》这部小说中,将传统小说叙事模式与元小说叙事框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人物关系的并行,小说故事的嵌构,将影射、并行、对立交织而成的密网收得更紧。藉由这本简短而又层次错综复杂的小说,马特尔再次用他无穷的想象力证明了他写小说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的小说文本中的历史话语成了意志的游戏;启蒙已经退隐,叙事呈现为削平深度模式的日常化书写;传统的叙事策略开始断裂.其小说文本中明显包含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9.
苏童的小说《碧奴》以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作为小说基本框架,利用两种不同的叙事层次将故事再造成具有现实意义的文本,创造了另一种讲述童话的可能。本文从叙事学中的虚构模式及叙事层次理论角度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展示这两方面的融合如何将简单的寻夫故事解构成为更富有深度的社会批判作品,从而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反成长视角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模式进行系统研究;该小说没有沿袭传统成长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而是采用了从迷惘反叛-幻灭崩溃-回归迷惘的环形叙事模式;通过对该小说反成长叙事模式的研究,深化对小说中的反成长叙事模式内涵的理解和对其文学价值的探索,揭露了堕落腐化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成长所带来的困惑与痛苦,展现青少年成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英国学院派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世界》被誉为“西方的《围城》”。前人曾对它的互文性、狂欢化、反讽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文将从二元对立到二元共融的角度对小说中的文化冲突、双重叙事结构、荒芜与拯救主题等加以评析,力求更深入地探究作者意图、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2.
韦恩·布斯的小说伦理学针对的是小说客观化的问题,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评判文学作品对读者所产生的影响,其研究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道德批评。他提出了关于技巧和伦理的关系问题,在更具体的层面上结合了形式、伦理和美学等范畴的因素。作为一种修辞叙事伦理批评模式,由于“更注重研究文本自身形式与伦理意味的关联,比如叙事文本通过什么文本技巧,在特定的写作和阅读语境中强化或质疑特定道德价值和规范,以及文本如何在强化或质疑这些道德性的过程中彰显自身的伦理价值等,因此,该模式显得更为灵活,也更尊重叙事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艾丽斯·西伯德的小说《可爱的骨头》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小说叙述者"我"是一位刚刚去世的小女孩,我的灵魂飘浮空中,在天堂与人世的"中转站",仰望天堂美丽风景,俯瞰人世悲欢离合,讲述一个悲惨却又温馨感人的故事。作者通过叙事时间的倒错,"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对立交叉的第一人称双重叙事和多重身份的"我"的独特叙述视角等巧妙等叙事技巧赋予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方方的小说进行的叙事情境的分析,以具体的文本为基础,探讨叙事情境的各个要素在其作品中的使用和调控.  相似文献   

15.
在蒋光慈的革命现代性主题小说中,《丽莎的哀怨》作为感性叙述的“典范”与另类叙事的脚本,它的文本情绪是忧郁的,这意味着一种哀怨之结和重要过渡,标示着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文本显现和叙事焦点的转移,突显了中国普罗文学发难理论与作家自我认同的矛盾纠葛。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结构主义者看来,二项对立是意义和叙事的起点,它规定了文本的叙事结构。自然意象和服饰意象是《李尔王》中主要的意象,它们扩大了该剧的悲剧意义,标示着人物地位和命运的变化,与剧作的主题密切相连。有序和混乱是这两种意象中最基本的二项对立,以此为起点,该剧的叙事结构可以归纳为:有序被打乱到混乱,再从混乱恢复到有序,这也是《李尔王》的深刻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社会长期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专注于社会改革现象描述与规律剖析的"变革叙事",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紧密。其具体叙事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叙事内容直接取决于政策导向与社会制度的现代性演进;充满战争文化心理与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浓重的道德审判色彩与官场化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的版本十分繁杂,由于版本的差异造成了其叙事意义的时代性芜杂。《水浒传》不同的版本,不仅文本叙事、文本构成方面存在差异,而且主题意旨、人物形象也有差别。再加上不同历史时代的读者各自的问题视域不同、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也不相同,它们与文本中的视野产生视域融合,从而生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而又五彩缤纷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9.
小说以语词形式表现人类现实生活,时间的矢向维度和空间的立体维度是考察作品叙事结构的重要因素。重复作为作品叙事手法之一,构筑着作品的时空结构,同时是作者的时空观念在文本中的表达。重复亦对作品的节奏、象征意义、情节氛围的营构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故重复包含着作者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以语言的形式在文本中的还原。重复不仅结构了文本,也建构了部分的现实人生。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自有其传承谱系,寓其共性于个性的表达之中。鲁迅的小说创作影响深远,比较他与汪曾祺两人的小说作品,不难发现重复的运用是其中的相似因子之一。通过重复的角度,比较两人小说中关于重复的运用以及重复对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