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办报办出了个“周末版”,不能不说是出了新。新在哪儿?新在观念上。以前办报,口头上也讲贴近读者,但实际上贴得并不那么近,大报小报,都是一样地搞“新闻灌输”,读者爱不爱看我不管,反正报纸是照样出。“周末版”何以会一呼百应,并且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具有了空前强烈的读者意识。读者是报纸生存的唯一空间,这个简单的常识,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花费了很大代价才慢慢弄懂了它。“周末版”源于读者的需求,自然为读者所容纳。那么,“周末版”的社会效应会怎么样呢?让我们看看“周末版效应”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2.
周末版:一块实验田 1 9 9 2年末至1993年初,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场周末版大战,几乎每个报摊上都有十几种报纸周末版顺序排开,令人眼花缭乱。细观之,从版面、标题到内容,无一不见出编辑颇费心力。各家周末版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竞相争夺读者。我以为,这说明,它们不仅在进行着新闻改革的探索与试验,同时也在读者中塑造着自己的形象,在社会生活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可以说,周末版大战是报纸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和反映。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起通川日报从1997年元月开始,办起了“周末版”。办“周末版”的目的,就是要在坚持党报性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把报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增大报纸的零售量,以赢得更多的读者。那么,“周末版”怎样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才能占...  相似文献   

4.
我看党报“周末报”宁波日报董小军各报所办的“周末版”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和运作,大多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总结起来就会发现,真正受读者欢迎的“周末版”,都做到了新闻性、可读性和思想性三者的有机结合,这“三性’’又构成了“周末版”的基本特征。新闻性...  相似文献   

5.
报纸周末版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如何使周末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新课题。结合《邢台晨报》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想谈点认识和感受。周末版方兴未艾我国报业中何时出现了周末版?据说在10年前《中国青年报》试办“星期刊”,《天津日报》出版“星期专页”之后,便引起了新闻界同行极大关注,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一些报纸相继“引进”效仿,逐渐开办周末版或出版星期刊。什么是报纸周末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论述。我们认为,所谓周末版(星期刊),是指报纸上区别  相似文献   

6.
为了把报纸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不少报纸开办了周末版(有的叫星期刊、月末版等)。这些周末版大部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报道宗旨,因而给读者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形式上过多过滥,二是内容上粗制滥造。现在,报纸中的周末版有越来越热的势头。不仅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办周末版,一些文化类、生活类报纸也要办周末版;不仅对开大报要办,一些版  相似文献   

7.
试析“周末版”雷同现象成因俞栋成近几年,我国报业发展较快,尤其是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以及近似这一类型的报纸(以下统称“周末版”)争相问世,以致被称为“周末版现象”。它对改进报业结构、推动新闻改革、丰富宣传内容、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星期刊、周末版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报业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而孕育诞生的,它生命力旺盛,以版面清新活泼、文章可读性强、内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加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而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但星期刊、周末版顾名思义是一周出版一期,出版周期长,无论哪一天的新闻都要等到周末见到,因此其时效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出版时间上没有优势可言,但目前很多读者的新闻来自各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6日,湖北农民报将“月末版”改为“周末版”。农民报的周末版该如何办?应不应该更有“农”味儿。湖北农民报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湖北农民报从办“周末”开始,在策划、组版、编辑,乃至各版内容的选择、栏目的设置以及稿件的采编上,都注意体现“农”姓特色。一版主要刊登农村读者喜爱的,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报道。它的骨干品种——“周末大特写”,围绕农村读者关注的人物、事件和热点问题下笔。二版的“五色土”,通过各种有见地、  相似文献   

10.
仅仅几年前,在北京,办有星期刊、周末版的报纸还可谓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今再看,未办星期刊、周末版,或者扩大版、月末版、月中版的报纸反倒是凤毛麟角,所剩无多了。放眼全国,外地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这种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速形成的前所未有的格局,被称作“周末版现象”。回首来路,最初的足迹显得格外清晰: ——1981年元月,中国青年报率先推出星期刊,至今11年。全国性报纸办星期刊、周末版,这是第一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都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2.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首家推出了“星期刊”。这是建国以来最早的“周末版”。近2年来,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全国已有近百家大报纷纷扩版和增版,陆续推出了周末版、月末版、扩大版副刊(统称周末版)。这些专版、专刊大多内容新颖,编排手段灵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报纸的信息量,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推动了报业的竞争和发展。但是,有些“周末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偏离了既定的办报方针,使“周末版”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黄色化倾向。 一、“周末版”黄色化是报业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报业日趋商业化、企业化,报纸之间的竞争也就相应地日趋激烈。过去那种“官办、官订、官看”的办报方针是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报纸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进入家庭。于是,有的报纸为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追求经济效益,置报纸的个性于不顾,片面热衷于猎取影视、体育名星的私生活,争先恐后地“炒明星”,用一些品味不高的琐闻轶事来招徕读者,有的甚至制造假新闻,从而使一部分“周末版”成了无品位、无特色、无个性的报纸,遭到一大批正直读者的指责。这一倾向值得很好地正视。  相似文献   

13.
在报纸版面空间中,头版,无疑是最能诱发、刺激、牵引读者阅读欲单的“黄金门面”,每一个编辑部无不为之精心策划,苦心经营。解析当今风起云涌的周末版、周末版之类,更可以看到其头版稿件,往往是经编者认真组织采写、精心编辑,反复比较、挑选而后推出的重头之作,并或浓或淡都具有大视野、大境界、大热门、大手笔的特色。一、“四大”是周末版头版稿件异彩纷呈中的共性所谓大,乃是指超过所比较的对象——日报、晚报  相似文献   

14.
“周末”走势析毕扬从1981年1月4日第一张周末版(星期刊)诞生,经过近14年的跋涉,周末版(报)的成就人所共见,特别是1991年和1992年掀起的周末版热潮,使读者对周末版刮目相看。但这只是“周末现象”的一个方面,随奔涌的周末浪潮而来的也有少数“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听到读过《新疆日报》周末版现改为新疆日报增页《生活导报》的人称赞她办得不错。 一年来,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忙于公司业务的“下海人”,视力不佳的退休职工,不苟言笑的公安人员,穷乡僻壤的农工,以及衣带渐宽、自我感觉很好的文化人,他们对《新疆日报》周末版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他们寄来的一封封来信,还是我们在采访工矿企业、商店、菜摊时听到他们谈论《新疆日报》周末版的只言片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各阶层读者对她的厚爱。 作为周末版(以下均指本报周末版)的采编人员,过去的一年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报纸是人办起来的,《新疆日报》周末版的采编人员都是比较年轻,是清一色的恢复高考后毕业的大学生,“不安份”是这些人最主要的特点,他们都渴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通过才能的发挥使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辽宁日报今年办起了旨在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的周末版。从今年1月4日出刊第一期,至8月底,已办了三十二期。从八个月的情况看,周末版颇受读者欢迎。许多读者来信称赞周末版是“读者休息时的伙伴,生活上的益友”。这个周末版,不是另起炉灶单独办的,也不是加页,而是七天报纸中的一天。不同的是,这天报纸登载的东西,要比平日登的轻松一些,生活气息浓一些,靠读者近一些。从一版到四版都强化信息性、知识性、趣味性,意在满足读者休息和娱乐的需要。周末版的主要特点是: 接近生活,靠近读者。这是我们办周末版的一个努力目标,一张报纸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和读者关系密切,是否接近生活。因为接近生活、靠近读者,及时地回答读者急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读者才能感  相似文献   

17.
我们《泰州市报》从1990年1月始办周末版以来,努力在强化报纸的接近性上下功夫,使周末版大受读者欢迎。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强化对周末版的接近性的。一、强化心理上“近”的特色,着重反映共同兴趣。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18.
周末版(星期刊)报纸现在成了热点。自去年以来,创办周末版的报纸数量迅速上升。目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一批全国性报纸,全国2/3的省市委机关报和1/3的中央部委机关报,都办有各种形式的周末版(星期刊)。广大读者欢迎周末版。常听说有人把周末版锁在办公室抽屉里,下班后带回家仔细品读;经常有群众给报社写信,称赞周末版办得好;更常见过路行人在报摊上自己掏钱购买周末版。这种“读者爱看周末版,各报争办周末版”的现象,引起了新闻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周末版(星期刊)报纸现在成了热点。自去年以来,创办周末版的报纸数量迅速上升。目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一批全国性报纸,全国2/3的省市委机关报和1/3的中央部委机关报,都办有各种形式的周末版(星期刊)。广大读者欢迎周末版。常听说有人把周末版锁在办公室抽屉里,下班后带回家仔细品读;经常有群众给报社写信,称赞周末版办得好;更常见过路行人在报摊上自己掏钱购买周末版。这种“读者爱看周末版,各报争办周末版”的现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厂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 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部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