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叙述是通讯写作中使用较多的手法。作者在他的人物通讯中叙述时,会使用“我”、“你”、“他”不同人称。许多作者惯于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写作;使用第二人称——“你”、“您”要少一些。每种人称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运用第一人称的好处:从“我”写起,容易下笔,比较适宜抒情和议论,容易同读者进  相似文献   

2.
也许算缘份吧,雷锋入伍第一天,我就议论过他。“咋搞的,这么点个孩子能当兵?”一米五几的个,看上去顶多十六七。辽阳接兵的新兵营营长老靳说,没法子,我们说他身体条件不合格,可他跑到《辽阳日报》去发了篇文章《我决心应征》,第二天拿着报纸上门来,你说咋办。从那天到现在,31年了,我一直在“议论”雷锋,写出的雷锋事迹百万字。有人说是我“第一个”写雷锋,这概念太笼统,严格地讲,我是第一  相似文献   

3.
3月12日,《体育报》“读者点题采访”专栏刊登了一篇本报记者采写的通讯《篮球处长——访国家女篮教练杨伯镛》。在通讯的前面还有这样一段说明;“欧阳礼同志:看了文章的标题,你想知道的事情已经知道一多半了吧,杨伯镛同志近日刚刚接到通知,到国家体委就任新职,我们想到你和其他一些读者希望了解他的近况,故将在匆忙中赶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五官中,最能传神的是眼睛。在一篇新闻作品中,最能传神的就是标题。标题是新闻作品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条消息,一篇通讯,一则言论,能否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标题起着重要作用。怎样能使新闻标题具有传神的魅力,使读者“一见钟情”呢? (1)简洁简洁,就是用尽量少的文字,将新闻事实浓缩成短小醒目的标题。  相似文献   

5.
“标题是通讯的眼睛.”人们常常这样说. 是的,一篇通讯是不是引人看,固然主要看内容,但是标题制作得怎样,也不无关系.正是:“眼睛”传了神,通讯才会有“神气”. 通讯的标题与其他新闻文体的标题,不尽相同.通讯要是按照消息那样作标题,显然是不能成  相似文献   

6.
“激情”,是人们概括牛玉儒精神最常用的字眼。激情,也是对我们采写牛玉儒事迹最贴切的描述。2004年10月27日到11月6日,我们随牛玉儒事迹新闻采访团到内蒙古采访。10天时间,采访近百人;半个月内,写出了4篇通讯、4篇本报评论员文章。第一篇通讯,字数近万。采访中,讲到牛玉儒的魅力,与他共事过的干部说:“跟他干很苦很累,但还是愿意跟着他干。觉得有一股冲劲,能成就一番事业。”实际上,这同样是我们采写牛玉儒事迹的体会:采写他的事迹很苦很累,但还是非常愿意这样干。原因是我们充分理解了这一典型人物,感觉能把这个难得的先进人物写“活”,再…  相似文献   

7.
我们《陕柴报》创刊迄今,曾发表了许多人物通讯。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编釆人员和通讯员把笔触伸向身边的先进人物,把焦点对准时代精神这个闪光点,写出了大量质量较高的人物通讯。我自己就曾在编辑之余,釆写了50多篇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人物特写。我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一篇人物通讯要抓住读者,从写作上得把握好标题,开头、正文、结尾几个环节。人物通讯,标题是点睛之笔。我们《陕柴报》发表的人物通讯,标题比较有特色,象《且看‘哥儿们’重抖擞》、《划线行当无名草》、《‘大胡子’轶事》、《劳模行列新面孔》、《放飞小天鹅的  相似文献   

8.
谈谈标题     
1980年,我到哈尔滨做调查研究,书店的同志告诉我:书名和书皮关系着书的命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读者进行过长期观察,发现读者选购图书的规律是:一看题,二看皮,三看作者,四看内容。题是首先进入读者眼帘的,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读者先看题是必然的。所以,无论是编书还是办刊,都要十分重视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对读者会直接发挥鼓舞作用,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范长江写过一篇通讯,题为《中国的西北角》。这个标题在当时人们  相似文献   

9.
多往新闻标题里面提炼新闻点,是保证新闻标题鲜活的妙招。新闻标题里面必须有足够多的信息含量,才会使新闻标题增色生辉。增加新闻标题中信息含量的妙处之一是,可以使标题有深度,鲜活生动,吸引读者作为一篇新闻稿件,它的导语要比正文重要;作为一篇统领全文的标题,润色好了要比润色好导语还重要,因为标题才是最扯读者眼球的,读者的第一落脚点永远是新闻标题。所以,拟好一则新  相似文献   

10.
一我们报纸对雷锋事迹的报道是从今年一月八日开始的。一个多月来,我们发表了介绍雷锋事迹的通讯、消息、社论和他的日记,发表了文章和杂文,还报道了关于宣传和学习雷锋事迹以后所收到的效果。从现在了解到的情况看来,这个报道在广大的群众尤其在青年中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估计(当然这一效果的取得是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宣传学习活动分不开的)。许多生动的事例说明,通过对雷锋事迹的宣传,大大提高了青年的阶级觉悟。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具有独特的个性或风格。在新闻写作中,制作标题自然也要求能表现得千差百异,琳琅满目。如果报纸上的标题公式化,套来套去就是那么几种格式,没有个性,读者也会感到厌恶,影响新闻的宣传效果。要体现通讯标题的个性化,应从哪些方面考虑呢?我以为大体上有以下这些途径: 一、从效果上考虑。人们每做一件事,总是抱有  相似文献   

12.
上高中一年级那阵子是1990年,当兵四年并提了干的哥哥探家了,全家了却相思之苦,当然像过年一样高兴而热闹。当看到哥哥那各类获奖证书和金光闪闪的二等军功章时,全家人更是欢天喜地。我在帮他整理东西时,无意间在他的皮箱内看到一张报纸,“解放军报”四个大字赫然醒目,二版登载了全国学雷锋标兵张子祥、李润虎这几位人们熟悉的雷锋式人物,再朝下看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篇题为《唤回春风化细雨》的文章里详尽地记述了我的哥哥——毕军昌立足本职学雷锋,并与张子祥、李润虎等人一起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标兵”的消息。手捧着报…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发表35周年纪念日。为总结经验,推动学雷锋活动深人发展,我们对《解放军报》30多年的学雷锋宣传情况作了一次回顾。雷锋,是军报创刊以来宣传得最突出的典型,宣传规模之大、刊稿数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新中国的报刊史上也是罕见的。据《解放军报光盘数据库系统)显示,在37年多的军报宣传中,涉及雷锋的稿件有11122篇,其中刊登学雷锋活动的稿件5400多篇,以雷锋、学习雷锋等作标题的稿件1604篇,发表社论18篇,评论员文章115篇。军报最早宣传雷锋的事迹是在1960年。雷锋同志1960年1月8…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新闻标题?通俗的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灵魂,是对新闻最有价值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按照教材上的说法是:"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正文之前。它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新闻标题的最终目的就是:突出新闻价值,吸引读者阅读新闻。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说:"一篇稿,无论采、写、编,第一件事就是找‘眼睛’,并且努力把它提炼到标题上。  相似文献   

15.
一对忽闪闪的大眼睛,能向人们展示一个人美好的心灵。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使眼睛会“说话”,打动读者。必须使标题“动”化,就象闪动的大眼睛一样。去年8月12日《中国青年报》头题位置醒目地登了一篇报道:《孵化21世纪的文明——中关村的研究生们》。我拿到报纸后,一下子就被这篇报道吸引住了,于是一口气读完,至今我仍然为中关村的研究生们为了祖国未来的文明孜孜以求的事迹所感动。没别的原因,“孵化”二字用得好,形象地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同期第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读者拿起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版面上大大小小的各类标题,那编排适当、引人瞩目、文字简洁、内容新颖的标题,会立刻吸引住读者。一张报纸或一个版面,到底有多大的读者群,从某种意义上讲,标题起着关键作用。新闻工作者体会到新闻标题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他们每制作一则标题所费的气力,有时并不亚于写一篇文章。有位记者这样喟叹:“吟得好标题,文章大半成!”有些编辑为推敲一个好题目,反复修改,“塞半篓废纸,挼一缸烟蒂。”实践证明,要使新闻标题达到新颖简洁的标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九八四年全省好新闻评选时,评选小组曾就几则新闻标题进行过一些议论。大家感到,制作新闻标题欠缺推敲功夫,是当前好标题不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17.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除了主人公事迹本身 的过硬之外,就是作者笔法的生动感人了。那么, 作为新闻的采写者,怎样才能“笔下生花”,把通 讯写得一波三折,动人心弦呢?请读读《怎样打 动读者的心——关于人物通讯的创新》一文,可 能对你改进人物通讯的采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看报看题”已成为许多人浏览报纸的主要方法。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从头读到尾的读者大概是不多的。读者多是从标题上确定要读的内容。标题作为报纸吸引读者,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在形成舆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新闻史上有这样一件轶事:老报人徐铸成先生早年在报社工作时,从废纸篓里发现一条被淘汰的稿子——中央社发的国民党军方人士公祭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消息。他将这条消息标上《戴笠精神不死》的标题,拼在国民党政府压制工潮、绑架学生等新闻之后,潜台词不言而喻。见报后国民党当局啼笑皆非。时过境迁,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上,作为  相似文献   

19.
通讯往往以细微的描绘、生动的形象和曲折的情节来感染读者,但是,通讯的标题要做到不同凡响,标新立异,令人过目不忘,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煽情,以情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20.
正"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摘自汤姆森《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篇新闻的标题就好比人的眼睛。不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生长着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谁见到都要多看几眼,甚至在心里暗自称道:太美丽了!新闻的标题其实就是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写的好,对受众的第一视觉冲击就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