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很多老师对此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感受语言的优美"就是多读儿遍课文,于是在课堂上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谈,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品味、分析.……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东方之珠"的美丽繁华,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阅读教学有如下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4.
蓝花 《广西教育》2010,(31):48-48
文章有三品,即品词、品句、品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些要求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会品读课文。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效地利用现有课本上的作品,积累词语和写作技巧,笔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中的儿歌,童谣、古诗词及课文中词句优美的段落。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第一场雪》是作家峻青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情浓郁、情景交融的美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词句,披文入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美的心灵。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欣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8课《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文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优美,品读词句精妙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8课《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文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优美,品读词句精妙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是精典的美篇佳作,其内容精彩、语言优美。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情感朗读、重点词句、修辞手法、创设情境、言语对比等方面,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意美,让学生深入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而领悟作者的原意,产生情感共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捷 《青海教育》2013,(9):42-4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立足语言,运用多种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草原》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抓住文本,让学生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加深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草原的静态美;通过推敲文本的词句加强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草原的动态美;通过感受课文的情境加强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蒙古族人民的心灵美;通过领悟课文的感情深化与文本的对话,感悟蒙汉之间的感情美;通过感受语言的魅力深化与文本的对话,感悟祖...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要用慧眼捕捉课文遣词造句背后的精彩,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品析、欣赏那些优美的、充满灵性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要加强语用训练,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诵读优美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语言内容。”语文是门学习语言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要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能  相似文献   

14.
课文教学中词句比较五种吉林前炼中学何大革词句分析是课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课文中的恰当有力的词句,富有表现力,使文章增辉生色。对这些词句的讲解,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领悟、体味词句的内涵、深义,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理...  相似文献   

15.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和有效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捕捉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内涵,感悟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并灵活运用关键词句。  相似文献   

16.
熊卫珍 《成才之路》2014,(14):53-5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着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经常结合语言文字的特点,精心预设想象训练点,让学生在想象中生成美的画面、美的感受、美的语言。一、紧扣词句,展开想象,生成美的画面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编排的。课文中优美的景色、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对学生有着  相似文献   

17.
一、抓课文朗读以品味散文语言优美以朗读去带动和促进语言教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课文之前 ,教师声情并茂地将课文范读一遍 ,将文字化成动听的声音诉诸听觉 ,让学生感知文章的音韵美 ,或长短相间 ,或错落有致,或清新洗炼 ,或回环往复。字词句乃是华美语言宫殿的砖瓦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教师在范读中 ,既可以给生字词正音 ,又可以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或升降高低突出关键词句 ,让学生去体会、理解作者语言的表达力量。如 :“推开窗户一看 ,呀·!凉云散了 ,树叶上的残滴 ,映着…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课文中的篇目多是感情深沉、词句优美的经典文章,诵读教学在课堂上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敏感的感受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也颇有益处.在一次次的吟诵之中,与大师展开对话与交流,体会他们写作时的心情,使学生的感情一点点积淀、升华,最终会达到一种情感共鸣,而这正是进行诵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琳 《甘肃教育》2009,(10):38-39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使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同时还要积累优美的词句。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呢?下面就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为例谈点粗浅体会。《桂林山水》是小语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作者通过描写桂林水和山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在讲这篇课文时,从导语入手,图文结合,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美,感受了祖国语言的美,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