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福克纳的力作,是以出身贵族世家的爱米莉的生活为中心的一个讽喻故事,反映了南方庄园经济文化的没落与消亡。此文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阐释女主人公爱米莉及玫瑰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明花 《考试周刊》2009,(35):26-27
美国南方文学伟大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塑造的南方淑女是种植园体制下的产物,本文以威廉斯笔下的阿曼达和汉娜两位南方淑女在面对消亡的命运时的态度与行动作了分析.发现威廉斯通过汉娜这一形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南方淑女只有积极面对变化,才能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3.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南部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素以塑造南方淑女形象而闻名于美国剧坛。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的南方淑女是种植园体制下的产物,而淑女的消亡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她们又饱受了时光、性、幻想和暴力的折磨,而这种暴露和批判的背面也正是对真、善、美的非同一般的渴望和赞美。  相似文献   

4.
《爱米莉的"同谋"》一文认为小说有双重叙述视角,"我们"是与爱米莉同龄的一群男性居民,而且很可能就是曾经追求过她的年轻人,是谋杀案的"同谋"。笔者赞同双重视角的观点,但认为"我们"的真实身份是全镇居民,因而不是爱米莉的"同谋"。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创作的众多南方女性,大多命运多舛。造成这些南方淑女的悲惨命运的原因,与南方女性的畸形心态、宗教信仰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等有关。南方女性只有抛弃旧的传统价值观,接受新的价值观,才能跳出毁灭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女主人公爱米莉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悲剧形象。父亲的专制,杰弗逊小镇的保守,矛盾,以及时代的错位造就了爱米莉的畸变以及死亡。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爱米莉是一个引人深思和值得同情的悲剧形象。通过独断专横的父权思想、残酷无情的妇道观、时代的错位解析爱米莉小姐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8.
爱米莉·迪金森(1830~1886 )出生于美国麻塞诸塞阿姆亨斯特,一生深居简出,终生不嫁。她在世时,只有七首诗歌发表。然而,她一生总共写了一千八百多首。但直到1890年,一本名叫《爱米莉·迪金森的诗》问世,她的诗作才与普通读者见面。她的诗歌全集《爱米莉·迪金森诗歌全编》于195 5年才终于被读者公众所拜读。如今,这位羞涩、隐居的女诗人,已被公认为美洲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她能把最深层的情感,用睿智的言语表达出来,而且其中常常可见她联想的丰富、思考的果敢、表达的优美。虽然她不总是严格遵守诗歌格律的原则,但是,她还是用传统格律诗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佛洛依德的三我说来探索爱米莉的心理世界,并得出她人生三个时期的变化:初期的隐忍阶段.中期的苏醒阶段和后期的疯狂阶段。通过对其心理世界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她内心世界的变化,而且可以得知她成为一位自私、自负和疯狂女人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爱情?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不同年代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爱米莉与常人不同的恋爱经历。分析她在某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1.
《冷山》是与《飘》齐名的美国南方小说,这两部作品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战争和爱情为主线,两个女主角都在乱世中找到真爱,然后分别,重逢,再分别,从上层社会的淑女变成勇敢坚强的成熟女人。两部小说中都充满了浓厚的南方情结。就其中的家园意识和回归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南方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们对土地的眷恋在小说中的反映,以及战争的残酷和对生活的执着等这些互相交织的因素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尽管《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和福克纳其他作品一样充满着挥之不去的“南方情结”,然而当我们一旦将其放入现代语境中去审视,却发现主人公爱米莉身上同样呈现出现代人二元对立消解后善恶难分、美丑莫辨的价值困境。正是由于生存价值判断主休的悬置导致了这一困境的产生,它催促着人性走上寻回价值信仰之根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田纳西·威廉姆斯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反映美国南方风情的一系列巨作而著名。《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便是一位在美国没落的南方种植园文化下长大的“南方淑女”。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南方旧传统中形成.在面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时,她无所适从,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4.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述了一个没落贵族女性艾米莉的悲剧一生。本文从梳理南方淑女神话建立的渊源入手,分析了艾米莉的悲剧成因,指出了南方淑女是南方种植园经济的产物,也必然随着它的解体而退出历史舞台。文章同时分析了小说中的哥特式写作风格和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指出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使福克纳复杂的南方观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中"笼"的隐喻不断出现,而小说主人公爱米莉恰是被这层层不为所见的铁笼所困。本文从符号学维度出发,结合文本细致分析玫瑰色婚房、破败的大木屋和传统封建的杰弗逊镇,此三个"笼"的隐喻在文中的具体彰显,证明其原因在于无望的爱情、父权制、南方妇道观。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爱情?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不同年代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爱米莉与常人不同的恋爱经历,分析她在某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7.
将<远大前程>中的郝薇香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爱米莉相比较,我们会发觉这两个人物形象在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以及报复社会的手段等几个层面上具有互文性.爱米莉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对郝薇香人物形象的简单模仿,而是更高层次上的颠覆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8.
抽象感性跳跃———评爱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意象吴娜爱米莉·迪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美国文学史上一朵灿烂的奇葩。在她那1700多首诗歌里,无论是《生命》之歌,还是《自然》之情;不管是《爱情》之颂,还是《时间与永恒》之叹...  相似文献   

19.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内战以后南方没落贵族艾米丽小姐一生可悲遭遇。处于新旧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仍保持着男权制的意识形态,并以淑女风范来约束女性。本文试从家庭中父亲的控制、社会的压抑、艾米丽失败的婚姻以及其自身性格角度来解读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揭示了艾米丽的人生悲剧是男权社会压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一员,她在短篇小说中刻画的米兰达是新一代南方文明的代表。她并未留恋过去的种种神话,而是试图打破过去的南方的旧秩序,用进步的独立思考重构了南方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