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自重点本科院校贫寒学子的成长经历一直备受关注,而职业院校中的“寒门”子弟却无人问津。依托文化资本理论,通过对11位取得较高社会地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究高职院校中正式教育(课程)与非正式教育经历(校企联合实习、社团活动、学生干部经历、竞赛)促成寒门学子发生代际流动的可行性所在。研究发现:其一,高职院校为寒门学子文化资本的积累与生成提供了空间与资源;其二,苦行品质作为独特的底层文化资本,在高职院校中依然适用,成为寒门学子逆境突围的希望;其三,在高职院校中,寒门学子主要通过“文化流动”与“文化生产”双重路径实现阶层跃迁,具体是通过“文化流动”学习技能,获得人力资本;在后知后觉中渐入佳境,习得社交惯习;通过“文化生产”探索并“重估”自我价值,生成自信力。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08,(5):11-12
艺考热的持续升温,已成为近年来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一拨又一拨的学子为“艺术”二字挤破了头,似乎有理由让人为艺术教育的“成功”鼓掌。然而,艺考真的热了艺术教育吗?  相似文献   

3.
论价值理性的迷失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价值理性的意蕴 价值理性一词最早出现在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中。韦伯把哲学上的“理性”(reason)概念改造成社会学的“合理性”(rationality)概念,并把它区分为工具(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两种。所谓工具合理性行动是指“以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则指主观相信行动具有无条件的、排他的价值,而不  相似文献   

4.
艺考报名即将拉开序幕,艺考成功是每一位艺考学子的梦想.但是,梦想要变成现实,还需要艺考学子们的坚持与努力.离报名时间越来越近了,学子们遇到的困惑可能也会越来越多,稍不留神,它们就可能成为你迈向艺术圣殿的跘脚石.为此,笔者特意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招办负责人以及已经迈过艺考门槛的过来人,做客咱们本期的艺考会客厅,为08准艺考生们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5.
:“寒门学子”难圆北大清华梦、读书无用论在社会底层蔓延;“寒门学子”输在了起跑线, 向上流动通道越来越窄。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在招生政策上对农村生源进行 了倾斜,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公平。然而,这些倾斜政策是基础教育不公背景下的补偿政策,难以根 治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因此,“寒门学子”圆梦北大清华,拓展上升渠道,政府要从教育公平抓起, 切实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艺考。曾经是众多考生走进大学校门的一条“捷径”。走“捷径”的人多了。“捷径”就成了比高考独木桥更难过的“钢丝绳”。本刊记者摘取了艺考考场内外的一组镜头,不难发现看似平静的考生和家长,正经历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又到一年艺考时。与往年相比,我省今年报考艺术的考生人数有大幅下降,从某个角度来说,人们对待艺考日趋理性。  相似文献   

7.
“寒门难出贵子”一直是个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在教育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人们探讨“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探讨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寒门难出贵子”的现实表征是:欠发达地区孩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困难,农村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不公平,贫家子弟在高质量高等教育竞争中居于不利地位。家庭文化贫弱、资源配置失衡、入学和人才选拔制度不公是寒门子弟不能获得同等文化资本的三重成因。阻断教育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在于:聚焦寒门群体,弥补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打破闭塞僵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加强政策干预,阻断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8.
教育超越论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关于现实教育最为重要的学术批判与建构之一。“无人”问题,即教育疏离人以及人的整体生活的问题是超越论反思与批判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超越论对教育“无人”问题的反动,以构建“实践人”的人性论方案为根基。超越教育“无人”问题之要津在于使教育立足人之实践本性并使人成为超越性存在,实现人在“自我”与“社会”双重向度之超越。就此而言,我们将超越论视为重塑教育之精神与人之可能生活的一种努力。作为对教育“是其所是”的辩护与允诺,具有“智性诚实”高贵品质的超越论对于破除教育中的假象与偏见、反省时代教育状况、辨明教育发展之路向都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重思超越论,是过一种好的教育生活之理性自觉,也是过一种可能生活的一种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理解”综合地反映了大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与文化、大学生与大学教学等基本关系。如何诠释“大学生的理解”,不但影响大学教学论的建构,而且直接影响大学教学实践。传统大学教学论在“理性中心论”指导下,主要从认识论角度诠释它。这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文献,重点探究了教育社会学领域理论的转向,以及从家庭教养的视角如何一步步打开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黑箱。在家庭内部影响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因素中,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视角抽离出四种家庭教育参与机制—文化资本的激活与传递机制、经济资本积累打造人力资本机制、情感资本与亲密关系的联结以及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家校社互动,力图展现出影响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家庭参与的民族志图景。基于此,在影响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家庭研究中,进一步关注地方知识,发现寒门子弟独特的文化世界,探究寒门子弟如何通过文化生产导致学业失败,聚焦多子女家庭代内帮扶的文化体验,是未来以民族志视角打开家庭教养黑箱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艺术院校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呈弱化趋势.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分别成为影响艺术院校高等教育起点、过程、结果公平的主要因素,而且“艺考热”使处于社会中下层的艺术生完成上升性社会流动的通道更加逼仄.应当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去城市化和去本地化的基础上,坚持整体发展和适度补偿的原则,加大艺术生中弱势群体的受惠比例和额度,从而促进他们实现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2.
借助家庭抗逆力理论探究寒门大学生家庭抗逆力的建构情况和实现学业逆袭的动态机制。发现寒门学子在学业逆袭过程中并不一定具有一致的家庭正向性支持,相反,这个过程呈现曲折性和多样化的样态:对于始终具有强家庭抗逆力的寒门学子来说,家庭信念、组织以及沟通系统中父母与子女的合力有利于提升个人奋斗力从而实现学业逆袭;弱抗逆力的家庭普遍缺乏正向情绪的积累,部分家庭通过和解与转变也能增强抗逆力,而消极应对的家庭最终在重要他人介入和自身韧性的支撑下达到积极结果。家庭物质支持和对高等教育价值的认可是实现学业逆袭的必要条件;正向沟通和积极情感积累是实现强抗逆力的重要支撑,这是寒门家庭容易忽视却必须重视的。  相似文献   

13.
韩浩月 《成才之路》2011,(27):9-I0005
在努力程度近似、智慧相同的条件下,名师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贵子”的几率,显然要大于穷困学生。 一位当了15年教师的人日前在网上发帖。称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这个时代寒门难出贵子!”发帖教师直言,“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该帖在网上点击率已有四十多万次。(《长江商报》)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知识本位”的教学价值观给予了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希冀从人文关怀的理想出发重建教学价值观。各种反思后的教学价值理想不约而同地转向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结果的关注转向过程的关注,这是价值观念的超越。但是并非所有的过程都有价值,为避免教学价值问题因过于抽象、浪漫而遁入形式理性的观念世界,需要对行动过程的价值给予理性的关注,即关注行动本身。教学价值观的重建,应该面向具体教学现实,使教学在过程价值的实现中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以降,“中国审美学派”抓住有重大意义的时代问题,提出了新理性精神文论、文化诗学和审美超越论,弘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美学传统,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指导当今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提升民族人格修养与道德境界、有效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等方面,“中国审美学派”及其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度十大教育热点之一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现象,这是对传统“知识改变命运”观念的挑战和颠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成为社会结构中重要的系统,文化资本在资本理论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但同时出身所带来的财富与地位对社会分层的稳固作用又十分巨大。本文从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寒门难出贵子”现象。  相似文献   

17.
小约翰·柯布等人提出的后现代生态文明论在中国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后现代生态文明论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哲学理据,以量子物理学为科学依据,它反对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后现代生态文明论对工业文明的批判是深刻的、全面的,但难免有其失当之处。有批评者把后现代生态文明论划归“退守论”。本文认为,后现代生态文明论仍属“超越论”,而“升级论”则亦可被称之为“修补论”。超越论与修补论之间的根本分歧是关于现代性的分歧,也是关于理性进步信念的分歧。现代性的理性信念奠基于牛顿物理学,而量子物理学和复杂性科学正在凸显一种承认不确定性的新理性。超越论与修补论之间的分歧是深刻的。深刻的分歧和真诚的辩论或可促进双方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月中旬.全国高校的艺考陆续拉开帷幕.又一批怀揣着“明星梦”的学子们奔波在赶考的道路上。想象中的令人目眩冲迷的锦绣前程让学子们对艺考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19.
对于如何在“寒门贵子”个体的升迁与其阶层群体的社会流动之间建立联系,英国理查德·霍加特的“奖学金男孩”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域外的参照。在阶层旅行的过程中,“奖学金男孩”在文化上失去了平衡,在阶级归属上遭到了双重流放,成为“浮游无根”的一代。霍加特希望通过改变既有教育模式和标准,将“奖学金男孩”培养成具有阶级使命的“热忱的少数人”,并进一步启迪和教育大众,从而推进社会的民主与平等。霍加特的“奖学金男孩”研究,在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价值逻辑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与我国的底层文化资本理论既有呼应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能够为我国的“寒门贵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苗巍 《考试周刊》2011,(72):7-8
艺考热作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备受质疑。毫无疑问,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艺考为我国选拔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大大繁荣了文化市场,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在高考指挥棒面前,在家长的望子成龙之心面前,艺考被异化了。很多中学为了升学率纷纷开设艺体班,高校为了经济效益大量扩招艺术类考生,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顾自身情况,盲目加入艺考大军,造成了社会资源和人才的巨大浪费。面对艺考现状,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艺考热的认识,呼吁大众更理性地对待艺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