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时代电视新闻应切实尊重新闻规律;既尊重客观真实,又精心选择事实;既尊重新闻的时效性,又讲究新闻的时宜性;既传播信息,又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2.
张鹏飞 《新闻界》2009,(1):129-130
新闻传播和传媒者所面对的受众是被教育和引导者,更是新闻从业者必须尊重和理解的服务对象.既教育、引导、鼓舞、鞭策人,又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人,新闻工作者惟有切实如此实施才是真正地把人放到了"本"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3.
<正>深度报道形式上的犀利深刻和内容上的丰富充实,既以权威发布的形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又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仍有相当一部分深度报道做成了“长新闻”、“大杂烩”,成了新闻事实的汇总和叠加,显得苍白无力。那么,深度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企业报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副"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乏味"的面孔.如何在企业报新闻模式下实现"巧奔妙逃",既尊重新闻的严谨性,真实性,又能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可读性和感染力?笔者以为,要做如下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新闻概括的功用主要有三,其一与新闻铺陈结合使用,使新闻既有概括的叙述,又有细节的描写;既避免了冗长庞杂琐碎,又避免了单薄、干巴、笼统;既简洁、精当,又丰富多彩;使读者对客观事物既有全面认识,又有具体细致的感受,留下鲜明、厚实的新闻印象。其二,新闻的概括往往是为新闻的展开作铺垫,在新闻作品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结构更严谨完整,层次分明。其三,可以使新闻“节奏”加快。  相似文献   

6.
增强记者的主体意识,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条件。所谓主体意识,就是记者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自身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确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是报道主体与报道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诚然,作为报道客体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主体无疑要尊重客观事实;然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既肯定客体的第一性,又注重记者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7.
时下,打开一些网站看新闻或其他频道,常发现一种怪现象:责任编辑要么没有署名,要么署外文名,有的干脆用“网名”。真人是谁?不得而知。众所周知,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中,责任编辑都要署名并且一般用真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尊重了媒体自身,又尊重了编辑本人的劳动成果,可增强编辑  相似文献   

8.
刘展 《青年记者》2015,(2):29-30
大数据时代,纷繁复杂的数据渗入到新闻信息之中,新闻可视化成为媒体报道方式转变新的探索,无论是纸媒、电视还是网络媒体,都纷纷开始了新闻可视化的尝试。这种方式以数据分析为支撑,通过信息制图,将颇具深度的新闻内容以简洁直观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既尊重了时下用户轻量化的"浅"阅读体验,又彰显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具有"深"挖掘和"浅"呈现的双重性质。新闻可视化的二重性(一)"浅"呈现在信息高速膨胀的全媒体时代,读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关于新闻、文化的论述,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这方面的基本思想,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显示出特有的理论特征,具有顺应时代要求、尊重新闻规律、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的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色。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日新月异,竞争十分激烈。党报要提高影响力、增强活力,关键要靠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改革。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既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使新闻报道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又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其中,做好以深度报道、典型报道为主的“主流新闻”是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占领舆论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若干“两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两难"问题。如:对有的新闻,不报道,可能会造成对受众知情权的损害;报道了,又可能侵害了社会公众的隐私权或产生新闻报道的负效应。又如:新闻报道时不连线现场,可能会让受众感觉缺少现场感,从而质疑新闻的真实性;一连线现场,又可能破坏了新闻传播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再如:新闻报道时只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加评论,可能会让受众感到新闻品种的单调和缺少引导;既报道新闻事实又加以评论,又可能造成"妄加评论",造成新的单调和引导无效。  相似文献   

12.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不久前在谈到新闻单位的经济宣传时说,提高经济宣传的总体水平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使我们的经济宣传既能让中央满意,又深受群众欢迎;既坚持正确导向,又生动活泼;既符合新闻工作的规律,又符合经济工作的规律。 为此,经济宣传需做到“十少十多”,即少一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信息     
既报喜又报忧的新闻发布会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南京军区空军于7月21日召开了有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十多家新闻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南空部队负责同志既谈经验又谈教训,既谈成绩又谈问  相似文献   

14.
党报理论专刊有别于学术性专刊和专业性的社会类理论专刊,它集指导性、思想性、学术性和新闻性于一体,可以说是党政类新闻的另一种体裁和形式。作为地市党报的编辑,一定要贴近“地市党报”这个实际,尊重传播规律,精心编排版面,达到既宣传中央大政方针又实现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5.
趋势之一:电视新闻报道的立体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一种崭新的立体化新闻报道方式正在电视新闻围内蓬勃崛起。所谓立体化.就是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全方位“扫描”,既报道其“正象”,又报道其“反象”;既反映新闻本身的事实.又报道新闻以外的其它相关背景;从而把这一新闻事件“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报道出去。也就是说,通过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联想,把一切与这一新闻事件有关的事情全部报道出去,从而把新闻报道从某一点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层面,把单一新闻深化衍生为一组新闻,使报道既有时间的广度又有空间的…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种类,既具有新闻共性,也具有其特殊性。作为共性,时政新闻必然要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遵循新闻的普遍规律;作为特殊性,时政新闻又有其内在规律和特殊要求。近年来,随着新闻传播方式的不断变化和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广大受众的新闻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7.
李铁 《记者摇篮》2004,(6):55-55
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既是代表最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传播诸多目的之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弘扬正气。鞭笞丑恶,更是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重任,责无旁贷。但新闻无小事,如何既发现问题又明确主流,如何既揭露矛盾又体现认识高度,如何既感情渗透又用事实说话,如何既暴露批评又为大局服务。则是我们每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加以研究并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把握的思辩方法、行为尺度、操作手段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陈尚忠 《今传媒》2007,(1):55-55
新闻贵"新",怎样做才能为了保住新闻的"新",既抢时间又防差错,这是一个不少人看似解决实际并未解决好的问题.近读一篇回忆周恩来总理处理一次新闻事故的文章,从中既看到了在什么情况下因抢时间会产生差错,又明确了怎样做才能既抢时间又防差错.现将其摘要录之于后,以飨未见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万力 《记者摇篮》2010,(3):51-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就是专业报的迅速崛起。笔者在辽宁老年报这份专业报从事了23年的编采工作,深感作为一名专业报的记者应该是在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方面要既专又博;在采访作风和报道方式上要既专又深;在选择新闻的角度时要既专又新;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信息     
既报喜又报忧的新闻发布会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南京军区空军于7月21日召开了有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十多家新闻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南空部队负责同志既谈经验又谈教训,既谈成绩又谈问题。南空后勤部领导在介绍后勤生财聚财节财之道时,也谈到了少数人违法乱纪或上当受骗的情况;政治部的同志在提供先进模范事迹时,也告诉记者目前存在的不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