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超构是上海新民晚报社长,也是许多读者所熟悉的用林放笔名发表专栏文章的作家。在他来四川参观访问期间,我就如何办好言论专栏问题请教了这位年逾七旬的新闻界前辈。他高兴地跟我谈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殷谦。笔名北野、英孜、英子。当代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诗人。1977年7月11日出生于新疆伊犁巩留县。现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中国名字。是一位英籍华人女作家的笔名。她是一位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但是她却用了中国的笔名,仅从这一意义上,便可知道这位作家的中国情结了。她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情结。也就是因了她的这个中国情结,在她近半个多世纪的生涯里,她一直把中国当作她毕生关注的贴己事情,一生为之萦绕于怀,为之牵挂在心。  相似文献   

4.
几家报纸对鲁迅使用笔名的数量说法各异,莫衷一是,使人不知该相信谁的。《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2日第4版,《鲁迅笔名浅谈》一文中说:“鲁迅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辽宁的《青年知识报》1999年11月3日第三版,在题为《鲁迅的笔名与爱憎》一文中说:“鲁迅的笔名共有130多个。”《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四版,在题为《鲁迅笔名知多少》一文中说:“鲁迅使用的笔名大约有158个。”上述三报三种说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8,(3):M0002-M0002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  相似文献   

6.
我今天说的杜鹃,是我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荷花淀派重要作家韩映山同志的笔名。韩映山以杜鹃的笔名给我寄过不少稿件,这些稿件先后都在《北京晚报》副刊上发表了。映山为什么起这样一个笔名?一次,见到保定日报文艺部主任齐霁同志,聊起来,他说:“杜鹃就是杜鹃花,就是映山红嘛!”我恍然大悟。 我认识韩映山是在60年代初在南开大学中文系读大一的时候。那时,张怀瑾先生给我们上《文学概论》课。每逢上课,在教室最后一排都坐着几位比我们大七八岁的男同志。和韩映山一样也是保定一中毕业的郭晓钟同学告诉我,那是韩映山及天津工人作家万国儒等。那时虽一块儿上课,却从未交谈过。  相似文献   

7.
钦鸿 《出版史料》2009,(4):38-46
闻彬同志: 您们编的《中国现代作家笔名索引》征稿函收到,这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首先祝贺您们早日编印成功,以有利于国内外的研究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第20届台湾文艺奖最近揭晓,由文学及艺术界7人获得。该奖每年举办一次,由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办。 今年,散文类由作家简敏媜(笔名简媜)的作品《胭脂盆地》及林耀德的《迷宫零件》得奖;诗歌类新诗作品由董平(笔名向明)的《随身的纠缠》及郑文韬(笔名郑愁予)的《寂寞的人坐着看花》得获;美术类分两组——国画组1名,由画家黄财松(笔名黄才松)的作品《怀乡组曲》得奖;书法组两人,由书法家陈维德及薛平南的各体书法得  相似文献   

9.
索弗格莱托是秘鲁大名鼎鼎的幽默作家兼新闻记者。很多人都喜欢他的文章。可是,知道他真名的人却不多。他的真名叫路易斯·费利佩·安赫尔·德拉马,索弗格莱托是笔名,习惯上也称唐索弗。唐在西班牙语是对男人的尊称,相当先生或老爷的意思。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实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对我国现、当代作家进行研究的论著可谓多样,但也不外乎“评传”、“专论”之类。今有丁国成、于丛扬、于胜三同志编著、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作家笔名探源》一书,从一个侧面对作家的生平、经历、气质、品德进行研究,可以说是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1.
邓拓(1912.2-1966.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原名邓子健,曾用名邓拓洲,笔名邓君特、邓云特等.  相似文献   

12.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相似文献   

13.
<正>茅盾,本名是叫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为了革命需要曾用过蒲牢、沈余、方璧、东方未明、刑风、郎损、刑天、微明、玄珠、止敬等笔名,但蒲牢与茅盾是最常用的笔名,是中国近现代的革命文学艺术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与文化活动家。  相似文献   

14.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本名也许没有他的笔名更为人所知。他的笔名由来也是许多人知道的:1955年,金庸因友人介绍开始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动笔之前,他从未想过要使用笔名。小说在《新晚报》连载时,主编希望他选一个具有“侠士味”的笔名发表。几乎是不假思索,金庸将他的本名查良镛的镛字拆开,于是如雷贯耳的笔名“金庸”便由此产生。此外,金庸还有“姚馥兰”、“林欢”等笔名。姚馥兰由英文。您的朋友”(Your Friend)读音而来。当时香港报纸副刊相当男性化,金庸就以一个女性化名字写影评,冲谈一下男性的阳刚气。“林欢”的笔名也是金庸写评论用的。  相似文献   

15.
钦鸿 《出版史料》2005,(4):76-77
早就想写写诗人叶平林,原因有二。一是胡风对他的笔名有误解,二是多年前我曾与他有过一段交往,十余年过去,仍时有怀念。胡风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作家司马文森时,有这样一句话:“说实在话,他于三十年代在左联时,用日本女人的笔名‘平林杏子’发表诗,就使我感到他太轻薄……”(见《胡风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版,第二八二页)这里有绝大的误解。据我所知,司马文森从未用过“平林杏子”的笔名,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联时期,署用“平林杏子”的笔名发表诗歌的,却是一位严肃的进步诗人叶平林。叶平林,一九一四年冬月初三(阳历十二…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2012,(3):245
白学岭先生,笔名岭风,回族,生于一九五五年,哈尔滨市白家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法人)。现任黑龙江省文化艺术联合会企业家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政协书画院理事;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笔名落花生的许地山是以作家兼学者,嗜名于世的。许地山擅长于散文,乃以清新、简洁为读者喜爱;可他对宗教、音乐、金石、器物和服饰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有这么多学问,很  相似文献   

18.
吴秋山(1907~1984),原名吴晋澜,字秋山,笔名吴昊、吴天庐、白冰、茅青、鲁皙.室名白云轩。福建省诏安县(今南安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教授。他的诗词、书法遐迩闻名。  相似文献   

19.
大正 《出版参考》2006,(2X):36-36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年)官僚家庭出身,母亲倭文重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女性。6岁起在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受教育长达13年之久。在校期间,受日本浪漫派思想的影响,开始用现笔名发表习作。1944年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1946年经唯美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发表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步入日本文坛。  相似文献   

20.
陈海波 《青年记者》2007,(22):132-134
杨刚(1905~1957),学名杨季徽,杨缤,笔名杨刚,中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才华横溢的她被誉为"浩烈之徒"和"金箭女神"。从早年参加学生运动起,杨刚做过作家、记者、评论家、驻外记者、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