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让学生思想与文本撞击,产生出美丽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读书氛围,让学生由阅读到"悦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上,我是这样做的:利用语文课或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有时读从网上下载的优美文章,有时读学生的精彩习作,有时读<家庭教育周刊>中的好文章.在这过程中,使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要求学生手中有作文书,有时间就可以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真正地实现了由阅读到悦读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一、读中感悟,真真切切地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所得到的感觉,是发自内心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钟老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上,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自己提出阅读不能解决或想知道的问题,并通过读书和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堂中,我觉得,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正>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促读、局部研读、读思结合等方法,使学生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的精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文本教学时需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从而让教学过程更为集中,让学习者在紧致集中的思考中思悟文字,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1.问题导入,悬念重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用问题设置悬念,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笔者以自己的阅读视野,不断去丰富课文,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外的文本,去吟咏、品昧、思考,让阅读占据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学生略显寡淡的生命演绎多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但是,一味地让学生读、读、读,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和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注意读的形式多样灵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进行体味、鉴赏。一、默读——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效的默读,能使学生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获得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把批注式阅读应用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的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思考,从而形成自己对课文独特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乐趣就能激发兴趣,有兴趣便容易形成习惯。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当然也就没能让学生养成读  相似文献   

12.
正赏读,以欣赏的眼光解读文本,心怀期盼,浸染其中,读出原汁原味来;以内化的目标圆融文本,徜徉穿越,发现规律,化在艺术光泽里。让读书插上快乐的双翼,用快乐塑造学生的快乐,让读书闪烁出美丽的光彩。一、赏读,赏什么赏读,要以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理与情,鼓励学生表达向已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赏读"是对阅读中主体人的肯定与欣赏。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小学。它重在一个"读"字,精读,默读,赏读,悟读。以"读"走进文本,"在文本里转几个来回",然后又以"读"走出文本。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应创造机会引领学生品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找到探究文本秘妙的抓手。一、在读中生成更多的精彩一篇课文富含育人价值的东西非常多,阅读绝不是把教师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也不是让学生泛泛地读,而需要学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56):15-16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是小学生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更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教育。然而,读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单调乏味的事,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就必须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读书才能持久、深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用具有悬念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问为什么,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本字里行间的内涵,让学生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式感悟文本中的道理。通过这种"趣—问—悟"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归纳出人生的道理,演绎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读书的指导就是学习的指导。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把书读"活":问答读,了解表达顺序;对比读,品味语言魅力;增减读,感受生动形象;变化读,体会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对阅读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教学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1课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放大的学习情境中,以“窃读”为线索,随着文中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品读描写她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获得新感受新体验。教学过程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释题知“窃读”。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因为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时间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要读通、读好、读懂、读深,不光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机械重复地读,作为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使学生爱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感悟;提出读书的要求,使学生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以文本为中介,与文本有效对话,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完成相应的语言训练任务。"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研究文本愉快的阅读方法,也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与文本有效对话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适时  相似文献   

20.
田俊红 《考试周刊》2014,(24):41-41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为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琅琅读书声,读是语文课上最美的风景。唯有"读"才能深入文本,理解课文的大意主旨,唯有"读"才能走进文本读出别样的风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