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五四"时期是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时期,又是中国女性文学发生和崛起的时期。作为作家的冯沅君和庐隐同是"五四"的产儿,她们关注女性的命运,寻找女性的出路,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对立中的女性心理与悲剧命运,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开掘与发展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私小说是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然而这两者在社会意识的表现上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五四"时期中国"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和日本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来探讨这一问题,得出结论为:日本的私小说不具备社会意识,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是缺乏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3.
郁宝华 《现代语文》2009,(10):73-75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传统文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传统丈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是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成为新文学小说一个重要的门类。其时历史小说理论建设抓住了"历史"与"小说"关系的关键,创作实践则以现代意识重新表现历史和历史人物,体现了古今历史小说质的区别,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庐隐是我国开辟现代小说道路的先驱之一,“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本文以庐隐初期小说创作为依据,联系其生活经历和“五四”社会思潮,分析她从问题小说、心理问题小说到自叙传性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而把握庐隐初期小说创作的主题及心态,并同“五四”其她女作家进行比较,显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陈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37-40,67
丁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历程发展的反映。从"莎菲女士"时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土改"时期四个不同时期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述,可以深刻了解丁玲小说塑造的一批具有真正女性内涵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在五四新文学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着为人生的理想,借助宗教救苦救难的羽翼,使其成为五四时期比较另类的作家。他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写女性苦难的,本文便是以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视角,从中探讨其艺术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在五四新文学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着为人生的理想,借助宗教救苦救难的羽翼,使其成为五四时期比较另类的作家。他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写女性苦难的,本文便是以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视角,从中探讨其艺术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父亲"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富有深厚的道德与权威原型意义。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是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现代女性作家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线性梳理,认识文学形象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透视社会生活与文学思潮的流变,寻找父亲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现代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蕴与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开创了"自叙传"式小说这样一个文学流派,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小说艺术范式——心理和情绪体验范式,文学创作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得到空前的突出强调。正是他通过"自叙传"式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零余者"形象,对1920年代初一代开始觉醒的知识青年乃至"五四"新文学以来的文坛,有着不可小觑的深远影响。"零余者"形象,其实也是"五四"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一种自我袒露、解剖和知识者复杂心态的一种精神表征。"零余者"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和心理动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五四”小说是现代小说发展的初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纵观本时期的小说,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弱者的形象,而真正的英雄的形象却呈现一种缺失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本时期知识分子身上共同存在的弱者心态,这种心态其实就是“五四”激进思潮的反面,表现在对国家民族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上,就是一种深刻的自卑感。而五四时期中国贫弱的现实,以及知识分子在动荡的大时代中所感受到的“生的压迫”,是弱者心态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一些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了对封建主义的全面批判,解放妇女成为他们反封建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周作人的译作<贞操论>、胡适的<贞操问题>等文章在当时思想界、文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妇女问题成了"五四"前期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遭受封建思想摧残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及<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柔石的<二月>中的文嫂这几个寡妇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小说散文化倾向的出现是"五四"时期现代小说文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陈衡哲的散文化小说淡化故事情节的戏剧性,着力抒写人性中自然、健康和美好的一面,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陈衡哲的作品叙事清新自然,情感抒发从容而理性,在叙事中着力追求"平淡"之美,为读者营造出了一种自然与意趣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从五四时期开始,我国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批精神流浪者形象,然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一直没有成为文学叙事的主流形象。她们的流浪比起男性的流浪来,更富有人生痛苦的深沉内涵,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潜在主题。本文梳理归纳现代小说中流浪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阐释女性流浪主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上升到对现代女性生存状态的更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娜拉热"等思潮和现象的产生,其深层的思想根源是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这意味着五四知识分子激进的启蒙思想、文化姿态和文学主张,如果不以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来定位,是很难进行恰如其分的阐发和解释的。激进主义是五四文化转型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文学潮流之一,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不仅是其所蕴含的一种核心文化精神,更是这股思潮得以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动力支撑,而它自身的限度、矛盾及其发展、流转也同样纠结于此。  相似文献   

17.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叶,市民阶层崛起,中国民间小说发展旺盛,尤其以英雄类小说较为显著,在明清时期的英雄小说中,莽汉形象日益规范化和高频率的出现在小说中,本文以《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李逵为例,浅析明清时期英雄小说中的莽汉形象的基本特色以及发展由来。  相似文献   

19.
家族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许多写作家族小说的作家,其中巴金写作的家族小说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作品的主旨意在对"五四"文学传统中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发扬。以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切入点,从作品的叙事对象,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再次是叙事语言,分析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总结巴金家族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际遇,林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坚守文言阵地,也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巧妙设计,启蒙先驱的林纾与倡导白话的"五四"先驱们爆发了激烈论争。两者之间的较量背后是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文化价值选择。林纾秉持中国传统文化之本,代表了沟通、调和中西文化的努力,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根本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这也正是林译小说与"五四"新文化的根本分野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