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认为近年来一些大学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知识诚信检测,征兆高等学府已出现学习危机.指出计算机技术的检测指标、标准存在弊端,检测时间也应予以检讨.大学应探索依靠知识和教学本身、德育为先、贯穿学程的涵养检测研究生知识诚信的方法.研究生的知识诚信标准应设定为真学和真理;依据知识行为检测指标加以裁量.知识行为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对故意的不诚信知识行为和无意识造成不诚信后果的行为进行区分裁量并依据成因进行道德性责任区分.提出了可操作的研究生知识诚信涵养检测方法:首先,依据教与学相倚性联系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之中涵养;其次,运用纯粹现象学方法的技术指标及其标准进行三维检测.  相似文献   

2.
认为知识共享对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研究生形成创新思维、拓展创新途径、催化创新过程。指出研究生的知识共享是由知识积累、知识转移、知识整合构成的知识创新过程,包含着知识、个体、关系、组织等四个影响要素。提出重视研究生的隐性知识共享、改善研究生的共享心智模式、形成研究生共享的信任氛围是促进研究生知识共享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整体知识观的研究生选拔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研究生选拔考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知识管理研究对研究生选拔模式的启示,提出了基于整体知识观的研究生选拔模式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当前的研究生招生改革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选拔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的新维度: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代表着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背景.通过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制约因素,针对制约因素对研究生教育组织实施知识管理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研究生教育组织结构和创建相应的组织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庆 《高教论坛》2014,(2):104-107
从个人知识管理的视角阐释研究生知识创新的本质和影响因素,根据个人知识管理对研究生知识创新的作用,论述研究生知识创新的过程,并阐述隐喻、类比和模型等方法在研究生知识创新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个人与组织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关注着如何把得到的信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掌握一套符合时代特点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和技巧,对于建立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知识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Blog在研究生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与导师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什么要重视隐性知识 ?为什么导师制能够成功 ?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低 ,如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本文的焦点。文章从隐性知识的概念、特点、生成、获得来分析隐性知识的有关问题 ,分析导师制成功的本源在于它重视隐性知识生成、获得的机理。同时认为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低的根源在于隐性知识的生成、获得不足 ,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造学理论的研究生知识结构完善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知识由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构成。笔者主要围绕研究生知识结构完善,特别是意会知识问题,从创造学理论出发,分析创造境界、创造思维、创造技法(方法)在整合知识结构方面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研究生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缺陷,从培养研究生创造力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知识生产模式和以高深知识生产与应用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密切联系。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分析视角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变革,由此发现知识生产模式1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研究者为核心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以制度化学科为中心,培养主体仅限于大学内部,学术共同体决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由模式1向模式2的转变引发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应用属性,培养过程中跨学科特点突出,多部门协同培养研究生,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3的出现再次引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走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渗透超学科教育理念;不同培养主体间注重合作与交流;公民社会参与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知识观的陈旧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欠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实践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对研究生发展的价值,认为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并要为这两类知识的获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