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给力"一词成为2010年网络热词,以其多重内涵走红网络,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因而有必要从它的来源、含义、用法、传播方式以及与其他同义词的区别几个方面,分析"给力"一词.  相似文献   

2.
从内部词典的一种组织方式-激活扩散模型的角度出发,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情,从三个方面即词汇知识维度、词汇学习关联度以及词汇复现率分析了影响学习者内部网络词典的构建的原因,并提出在对个词进行概念、词目和词位水平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与其他词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学习者构建内部网络词典,促进产出性词汇的习得.  相似文献   

3.
百度贴吧作为汉语网络流行词的发祥地,理应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文章作者于认知视角下,从百度贴吧中筛选出了30个时下最热门的网络词,且根据词作者造词思维方式之异同,将这些网络流行词的意义建构方式划分为基于隐喻思维的在线意义建构方式、基于转喻思维的在线意义建构方式和隐喻、转喻思维协同作用下的在线意义建构方式;并且详细解析了这些网络流行词在线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以及总结出三条促使汉语网络新词诞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邓敏 《柳州师专学报》2012,(2):46-49,137
从词形、词音、词义等方面分析网络新词语的构词方式,并阐释网络新词产生的文化背景,有助于认识网络词语,促进语言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5.
"(囚)"等词是盛行于网络的热门词汇,象似性亦是认知语言学讨论的热门话题.文章以"(囚)"等词为例,从词汇象似性的角度对网络词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网络詈词由传统詈词演化而来,具有鲜明的网络词汇特征,但仍保留詈词的基本属性.随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网络语言生活更加频繁,网络詈词的发展呈现词族化、去詈化、国际化等特点.把握这一趋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网络语言环境的进一步规范,有助于建设网络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囧"、"雷"两个网络"红词"入手,追根溯源,挖掘其深层含义,阐明旧词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生命力,以引起人们对旧词新意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朱陈静 《现代语文》2015,(2):124-126
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表达意见的公众平台,使得各种网络谐音词层出不穷。本文从网络谐音词的分类、特点、文体特征等几个方面对网络谐音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萍 《巢湖学院学报》2005,7(2):140-142
自从中国的互连网得到迅猛发展以来,网络语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既是网络文化的产物,又是网络文化的载体,对于网络语言的了解会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文化.由于英语是全球计算机通用语言,中国的网络流行语言与英语无疑是紧密相关的,它丰富了汉语,使汉语具有了更强的张力和包容性.本文把中国网络英语分为两类,翻译词和直接使用词,并从语言学和翻译的角度,总结了中国网络语言中英语的特征和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追求经济、快捷及方便的表达要求,网民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词语。其中,使用谐音手法创造的新词占了网络新词的很大一部分。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网络谐音字词进行探究,即谐音字词的分类、网络谐音与传统谐音的区别、谐音字词产生和流行的动因分析。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谐音现象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词具有理据性,也就是说,从词是事物的名称和标志来看,用什么词去称呼什么事物,总是有一定道理的。维吾尔语词也具有理据性。通过对维吾尔语词的构造、词义的变化和民族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证实维吾尔语词具有理据性;词的理据也能说明词的形式何以如此、语音和形式是如何对应、词义从何而来以及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汉语众多流行热词并不都是新造词语,而是固有词语经过词义演变而来。汉语固有词语在网络语用环境中发生变异,产生同原来固有词义相区别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热词"土豪"经历网络用语的浪潮洗涤,在理性义和色彩义两方面发生改变,如今得到超强流行,是社会现实、人们心理与语言运行机制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豪"等流行热词词语生命力如何,这需要未来语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14.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特殊性、合理性和艺术性,不能简单地据"形"论"形"而从语法形式上找到满意的解释。从词汇意义出发,从词汇意义的关系意义出发,从词汇意义的关系意义所形成的意义网络关系出发,才有可能从扑朔迷离的意义网络关系中理清诗句的头绪,才有可能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认知视角下的多义词是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语的语义网络。每一个多义词都是一个意义范畴。有的意义接近原型,有的意义则通过概念隐喻、意象图式转换等认知机制,从原型意义中分离出来,成为引申的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的所有意义都可以通过表示与意义临近的关系的节点向外辐射,形成辐射状语义网络。多义词的语义网络不仅可以揭示多义词由原型义向边缘义引申的脉络,而且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多义词意义的发展轨迹。多义词语义网络的构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汉字形体求异有合规律的和反规律的两种。合规律的是为解决多词同形而另造新形,使词有专形而获得词义的清晰表达;反规律的则是为了某种需要而为已有汉字另造新形,或者是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而为现有汉字制造了异形。无论是合规律的还是反规律的,都有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选择依据,其要么具有汉字学意义上的价值,要么具有社会文化学意义上的价值,都是符合人类思维规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释"克"     
“克”字的甲骨文形体为兽皮状,而字形最上方似米粒状的小点或一短竖,为兽被杀后口中流出的血状。“克”一词的本义“胜”义,在形体表现时反映的是整个事件的结局,即兽已被杀死,口中吐血且兽皮被剥之状。《说文》“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中有关“克”的形体分析和词的本义解释均不确切。  相似文献   

18.
夏珺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03-204
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框架,阐述了网络新兴词汇的范畴模糊化和非范畴化的现象。从原型范畴来看,核心易向边缘模糊,比如"某族"、"某体",某些情况下,在原型范畴模糊化的过程中,词义发生了改变,因而导致大量网络生词出现。从非范畴化来看,网络新兴词汇构成方式主要有自由组合、汉字谐音、数字谐音和拼音缩写等。  相似文献   

19.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新的词汇不断产生或新的词义的不断涌现。本文主要研究英语中单词的词义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产生演变。本文借助BYU时代杂志语料库的帮助,以单词"gay"为例详细分析了英语词义的历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昌宁方言词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友昌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41-46,50
昌宁方言基本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很高的一致性,大部分词与普通话词形、词义完全相同,仅读音略有差别的词,其余的词可分为词形与普通话不同或部分相同,词义与普通话词形成一对一的整齐对应关系和词形和普通话相同,词义不同或只部份相同,也不能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的两类,加上保留较多的古词语、融进了部分少数民族语言的词语、合音词丰富等特点,共同构成了昌宁方言的词汇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