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去解决社会生活、生产技术中甚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目前课改的方向,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例析若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电路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去解决社会生活、生产技术中甚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新课标的方向,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例析若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电路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去解决社会生活、生产技术中甚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目前课改的方向,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例析若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电路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 ,随着中考命题的不断改革 ,考试题型中贴近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脱颖而出 ,试题的内容不仅要考查学生学过的知识 ,而且要倾向于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例 1 CFXB型“2 2 0V 1 1 0 0W”电饭煲有两档开关 ,如图 1所示 ,档“2”是高温烧煮 ,档“1”是焖饭、保温 .当接档“2”时 ,电路的总功率为1 1 0 0瓦 ;当接档“1”时 ,电路的总功率为 2 2瓦(虚线框内为电饭煲的简易原理示意图 ) .求 :串联电阻R的阻值和它接在档“1”时的功率 .图 1分析与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相似文献   

5.
纵览近年的高考物理试题 ,浓重的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气息扑面而来 ,尤其在“立足物理学科 ,反映科技进步 ,阐释实际生活 ,透视社会热点”方面作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中学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STS ,察物见理 ,学以致用 ,切实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例 1 照明电路中 ,为了安全 ,一般在电能表后面电路上接一个漏电保护器 ,如图 1所示 ,当漏电保护器的ef两端未有电压时 ,脱扣开关K能始终保持接通 ;当ef两端一有电压时 ,脱扣开关立即会断…  相似文献   

6.
1.电饭煲电饭煲能自动煮饭、焖饭、保温.性能良好的电饭煲在103℃时自动切断电源,这样既能把饭煮熟,又不会烧焦.起自动控制作用的元件是电饭煲底部的一块磁体.如图1所示,未放内锅时磁体被弹簧拉下,杠杆下移,触点开关是分  相似文献   

7.
例1如图1所示,当闭合开关S时,能够产生的现象是()(A)灯L1、L2同亮着(B)灯L2亮,灯L1不亮(C)两灯的灯丝全被烧断(D)电源被烧坏解析:当开关S断开时,L1与L2并联,电路  相似文献   

8.
所谓“等效移动法”,就是指在不改变原电路的结构的情况下,使导线的结点只沿导线作等效移动,就能够对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通过L2L1L3S2S1DCBA图1L3L2L1S1S2DCBEA图2例题加以说明.例1如图1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S1、S2时,试判断电路中各灯的工作情况.分析为便于分析,在图中有关结点处标上字母,如图1所示.当S1、S2闭合时,利用等效移动,将结点B沿导线BC移动到点C、点D,通过结点的移动,很明显,导线BCD将灯L3短路,故电路中灯L1、L2并联.例2如图2所示,当开关S1、S2均断开时,L1、L2和L3在电路中是串联,那么当S1和S2…  相似文献   

9.
1.学生解题中出现看似离奇的结果九年级物理练习册上,有下面一道题.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的过程中A.灯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B.灯L1亮度变暗,电流表示数不变C.灯L1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D.灯L1亮度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小  相似文献   

10.
电路短路ABC     
解电学题时,经常会遇到短路问题.短路隐藏在复杂的电路中,给识别和简化电路图造成障碍.同学们如果掌握了电路短路的三种典型形式,解题便会顺利轻松.A.开关并联造成短路开关与用电器并联,闭合时,就会将该用电器短路.如图(1)所示电路,开关S1与电压表、灯泡L并联.S1闭合时,灯L短路,不发光;电压表也被短路,示数为零.因此,电路将简化成图(2)所示.B.电流表并联造成短路电流表本身的电阻很小,可近似为一根导线,当电流表与灯泡并联时,灯泡短路,不发光,例如图(3)中,L2被电流表短路,不发光.图(4)中,灯L1和L2串联后与电流表并联,两灯均被短路,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