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文化传播的视角,以文化传播的特征为出发点,透过体育交往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的作用分析其存在的地域性与文化性差异,然后从文化符号创新、文化身份认同以及交往方式理性这3个不同文化传播视角对体育交往现象进行解读,对有关体育交往的理论逻辑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剖析,以期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可能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颠覆与重建——论《奥美罗斯》对加勒比文化身份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卢西亚当代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的长诗《奥美罗斯》被誉为“加勒比的庄严史诗”。沃尔科特通过《奥美罗斯》颠覆了西方话语,重建了加勒比历史,书写了加勒比人的创伤,为长期处于无根状态的加勒比文化构建起自身的经典文本,从而确立了加勒比地区独立的、不可否认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3.
课堂隐性文化是课堂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生交往理念、交往方式、交往内容和交往目的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师生交往对象出现盲区、交往方式单一、交往内容非生活化、交往目的意向化等系列问题。它与课堂显性文化在功能方面混乱难以区分,在作用方面呈现背离与冲突,成为隐匿的负面文化的载体。加强方法论学习与深化课堂研究,凝聚利于师生交往的隐性文化场境,构建符合师生交往规律的隐性文化运行机制,可以实现课堂隐性文化的正向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加勒比英语文学是英国文学传统和加勒比流散族群文化记忆结合的产物,在英帝国文学经典系统内部打开一种颠覆/创新、解构/重构以及边缘/夹缝的视角。从简·里斯、维·苏·奈保尔、牙买加·琴凯德等当代流亡作家多部与其自身经历密切相关的英语成长小说中,清晰可见的是加勒比流散族裔个人成长与民族成长之间交织互动的转喻关系,以及“加勒比英语成长小说”这一文类与一系列现代性的文学表征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近百年来中国学术界的一个主题,往者讨论传统文化多注重其思维特征、或具体的内容等等.文章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长期关系、密切交往等民族关系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文化具有忧患意识、无畏精神、生生不已、民族豪情等文化品格,并对这几个品格的形成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人的精神交往是广场文化的重要因素,是人“精神文明’与“语言交往”的桥梁,社会各阶层人在广场文化范围内使精神和思想进行传播、积淀和发展。开放的广场文化体现了人本意识特点;广场文化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发挥其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文宇 《成才之路》2014,(16):52-52
文化导入是英语教学中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英语教师应该对其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明显增多。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出现,这种交往势头犹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但随之人们也发现,在这种交流与合作中,常常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究其原因,大多源于文化差异。语言是一种特殊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是不能分割的。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以来,世界日益从分散走向整体,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交往与接触日益增多。在此过程中,中国被纳入世界体系,官方、民间同英语国家的交往不断增多。晚清是中外关系不断发展的时期。关于这一时期中外之间的交往和联系的展开,学术界曾从外交上的礼仪之争、经济上的贸易往来、文化上的交流与冲突等角度作过研究,但是往往忽视了从交际语言的层面进行研究。在晚清中外交往的过程中,英语是一种重要的交际语言。晚清中国人如何学习和使用英语,同外国人进行交往,是近代史研究中所应注重的。目前,近代史学界关于这方面比较重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代…  相似文献   

9.
略论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诏与巴蜀间的民间交往、民族迁徙、军事冲突及文人间的学习和交流,使巴蜀文化成为南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又因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和相似的文化土壤,促使南诏在“盛唐之音”氛围中,大量汲收巴蜀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的南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加勒比那狂欢节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每年八月举行的加勒比海地区的传统文化盛会。每年,加勒比狂欢节都吸引着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多伦多的湖畔。多伦多的加勒比那狂欢节是和纽约市、诺丁山、波士顿一起在加勒比以外的地区举办的历史最悠久的加勒比嘉年华盛会之一。它为多伦多带来了过百万的游客并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大约1亿美元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邱洪 《教育文化论坛》2010,2(4):112-115
许慎文化即汉字文化。汉字是记录语言、思想、物态、事件等世间万物的符号。许慎作《说文解字》,系统完整地保留了汉字以前的小篆字形和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籀文、统一了汉字的形、音、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社会生活,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和文化科学。尹珍承传许慎文化,到西南传播汉文化,成为汉代"北许南尹"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论"成吉思文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成吉思汗对蒙古文化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奠基性贡献,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以及世界历史格局形成中所发挥的历史性影响,“成吉思文化”概念可以反映蒙古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和实质性内容。对“成吉思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价值观、精神心态和思维方式等层面的逻辑分析与理论阐释,表明“成吉思文化”与现代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相吻合。积极开展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尽管张东荪与文化激进主义者一样,都主张彻底采用西方文化,但是,张东荪并不赞成全盘抛却传统文化。张东荪与文化保守主义者持论颇为相近的是,二者都极力调和中西文化,宽容对待传统文化。实际上,张东荪与诸多文化保守主义者不仅思维模式相同,而且彼此相互欣赏,私交甚笃。  相似文献   

14.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民族信仰崇拜的古老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炎黄子孙们创造的艺术形象。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本源,5000多年来,始终是一颗璀璨明珠。其新的精神内涵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社会主义时代开辟了龙文化空前发展繁荣的新纪元。它始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民族文化、人民文化、大众文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走向世界。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它都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吴丽丽 《海外英语》2016,(15):153-157
Lex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basic element of a language.Chinese culture-loaded lexes are those words or expressions that are greatly rich in Chinese culture.They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natio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lexes as they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disseminating Chinese culture.It can help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worldwide,improve China's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nations and strengthen China's status in the worl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proposes some possible means of transl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相似文献   

16.
在形态学视野下,沂蒙文化是一种具有自己的结构和性能的形态。沂蒙文化形态的各种表现形态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了沂蒙文化形态的结构。沂蒙文化形态是具有沂蒙地区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态,具有渊源深远、地域性、多元性、多样性、经世性、开放性等特点。从历史地位看,沂蒙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化密切相关,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其化背景.从化的内涵以及中西方的化差异为出发点,阐述了融英美化背景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曾经深刻影响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发展的积累性和延续性决定了中国文化要走向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不能割断民族历史;而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又是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这决定了固守或复归传统文化同样无法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因此,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只能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正处于自我否定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应当坚持以我为主,以现代化的取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坚持“双百”方针,着眼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生长与融合。当代新儒家认为传统文化本原圆满,外用不足,主张“返本开新”,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中华民族应当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中华文化应当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应当以孔子思想为主体。中华文化继承与创新的主体,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主体。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实质上就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权,保持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慧命,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与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