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0月12日,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李灏会见《深圳商报》总编辑高兴烈时,对该报的复刊工作发表了谈话。李灏同志说,深圳作为特区、窗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搞经济,办企业,加强两个文明建设,需要理论指导,需要内外信息沟通。对有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要给予重视。名曰商报,就是一张经济报纸。省里规定了办报方针,就按照办。深圳什么产品都可以出口,只有报纸不能出口,国外没有我们的声音。办机关报,形式也要活泼一些。内容、形式要从任务、目标。立足深圳,以报道特区为主,还有一条,要辐射内外。  相似文献   

2.
非特区的人看看特区报纸大有益处。我经常读一份《深圳商报》,从中及时了解深圳建设的新举措和改革开放的新进展,不时受到特区开拓奋进精神的熏染和鼓舞。最近给我印象颇深的是这家报纸关于“敢闯”的系列报道。邓小平同志年初南巡讲话中对深圳的经验做了精辟的总结:“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深圳商报》紧紧抓住这一重要主题,大题大作,在第一版显要位置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充分阐述小平同志和党中央关于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指导思想。报道的形式大体有三:  相似文献   

3.
人物特写是新闻报道中一个重要的体裁和内容,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特区报一直非常注意典型人物的特写报道,不断在版面上推出那些有特区精神风貌的、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去激发、感染和教育读者。近两年来,深圳特区报的人物特写,分别获得了深圳市好新闻一等奖、广东省好新闻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0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一个个丰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给深圳特区报的版面带来了生机,而且,这个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廊,也吸引了特区乃至全国众多读者的目光。那么,在深圳特区报的版面上,人…  相似文献   

4.
享名获誉     
《深圳石化商报》获’98全国化工报纸综合质量评比第一名2月10日该报报道:2月5日,从中国化工新闻工作者协会传来喜讯,1998年全国化工报纸综合质量评比已经揭晓,《深圳石化商报》以98分的最高分荣获第一名。目前全国化工类报纸总数有近200家,其中《中国化工报》、《吉化报》、《警钟长鸣报》、《巨化报》为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中国化工记协每年都要聘请首都新闻界的专家,从舆论导向、信息量、时效、版面设计和编校质  相似文献   

5.
《深圳特区报》明年将迎来30华诞。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第一份报纸,《深圳特区报》肩负改革开放的窗口历史使命,从12平方米的铁皮房起步,发扬敢闯敢拼的深圳精神,迅速发展成为一份立足深圳,辐射南粤,面向全国,影响海外的重要党报。面对当前新的传播环境,《深圳特区报》坚持传播改革强音,报道权威资讯,秉持读者为本,弘扬特区文化,立志  相似文献   

6.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和“脸面”,是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报纸要想“抓住”读者,吸引读者的“眼睛”,关键就是要制作出好的标题。笔者常看《宝鸡日报》,发现该报文章的标题新颖、独特,不同凡响,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华尔街日报》创刊于1889年,是美国一份侧重财政金融的全国性报纸。该报读者主要是大资本家、高薪经营管理人员、股票市场投资者。美国500家最大企业公司的经理大都订阅这张报纸。很多教师、学生、家庭主妇、专业人员和政府官员也是《华尔街日报》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深圳商报,是一张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它复刊一年来突出一特(特区)二商(商品经济)的特点,主要报道经济新闻,兼顾社会发展以及政府关注的其他工作的报道。其宗旨是立足深圳,宣传特区,辐射内外,服务经济。其主要社会功能,在于及时、准确、深刻地反映市政府的重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下旬,我作为评委参加了新疆“双十优”报纸的评选工作。有家报纸,在规定的6项评分标准中,有5项都得了较高分,惟独给“报纸综合社会形象”这一项打分时令人作难。难就难在它缺少典型报道,宣传分量不足。经过反复比较,反复掂量,勉强给了及格分。汇总评分表时,发现评委们对该报这个项目的打分都比较接近,说明评委所见略同。最后集中议论,投票表决时,该报和另一种报纸得票相同,终因它的总分比对方少1分而名落孙山,令人遗憾。虽然我们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但它却给报界同仁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报纸不能忽视总体质量,不能忽略典型报道。自古有“抒怀撰文,缴情赋诗,有感而发”之说,这大概就是我写这篇短文的由头吧!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深圳商报,是一张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它复刊一年来突出一特(特区)二商(商品经济)的特点,主要报道经济新闻,兼顾社会发展以及政府关注的其他工作的报道。其宗旨是立足深圳,宣传特区,辐射内外,服务经济。其主要社会功能,在于及时、准确、深刻地反映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工作思路,贴近特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贴近深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贴近全体市民生活的实际,体现指导经济工作的权威性、实用性(引导、服务)。  相似文献   

11.
当前,报纸的生存不仅面临传统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还须应对来自新兴网络媒体的严峻挑战。报纸要赢得市场、赢得读者,就必须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是一份个性鲜明,深受读者喜爱的报纸,目前发行量已突破130万份。该报在国际新闻报道上的权威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报道手法、版面编排也都有独到之处。本文仅对其标题风格作一番分析,因为别具一格的标题风格也是构成该报鲜明个性的重要因素。标题是报纸的门面。自费订阅比例达95%的环球时报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要让读者在一瞥间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6,(6):35-35
据《环球时报》报道:5月5日,英国出版业新兴巨头皮尔斯·摩根创办的第一份专门为孩子设计的报纸——《第一新闻报》问世。该报有24个彩版,每周出版一期,每份售价1英镑,当天的发行量达30万份。目标读者是9岁至12岁之间的儿童。该报格外看重趣味性和庞大的信息量。丰富多彩的插图是这份报纸的核  相似文献   

13.
深圳报纸读者市场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一度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报业竞争市场.但随着前几年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的合并.深圳报业的市场竞争活力也开始淡化。虽然报纸众多.市场较大.但在有竞争力的综合性报纸中除了南方都市报外.都属于同一家报业集团。目前深圳报纸的读者市场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状况?本文通过“覆盖率”指标来进行考察.“覆盖率”就是指报纸在整体居民群体中、或者在某一特定群体中拥有的读者比例。覆盖率与发行量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有的报纸发行量大.但传阅率不高.读者人数也就不大.从而覆盖率不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姜圣瑜 《传媒观察》2007,(10):24-25
今年年1月2日,《华尔街日报》美国本土版改版。该报总编辑说:"读者已经习惯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即时信息。报纸继续报道昨天发生了的那些新闻事件已经没有意义。"因此,该报对编辑方针进行了调整,其核心内容是压缩资讯而放大有"附加  相似文献   

15.
深圳特区报从1989年1月1日起,将由每天出一大张四个版,扩展为两大张八个版。扩版后的深圳特区报,将立足深圳,服务全国,沟通海外,努力办成一张多功能、多层次,具有“窗口”色彩的开放型报纸。扩版后,该报将以改革开放统揽全报,不仅使深圳特区生活的各个侧面都将得到更加生动、更加充实的反映,而且将以较多篇幅,报道沿海改革、开放的情况,及时传递台、港、澳和世界各国的经济信息和社会动态,帮助读者掌握对外经  相似文献   

16.
报纸是社会重要传媒之一。报纸每天发表大量的新闻、评论,对社会舆论影响巨大。在香港快要回归祖国的时候,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安定、平稳过渡,加快深圳的社会主义建设,搞好深港两地对接,研究深港两地报纸的现状,比较两者的异同,并探索其走向,是一个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深圳现有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12家,香港共有报纸77家,其中综合性报纸十余家。深圳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香港报纸除了文汇、大公等中资报纸外,绝大多数都标榜自己是无党派的商业性报纸。其实,这些报纸皆为政党、政府、财团出资创办,或者支持举办,它们代表了出资者的利益,是那些政党和财团的喉舌。本文选取了《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和香港的《成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天天日报》、《信报》等部分报纸为研究对象,对其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按经济报道、社会新闻和专刊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春节。在这个象征着新春到来、万象更新的传统节日里,深圳市的闹市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呈现一派节日欢乐的气氛。“深圳青年报,深圳青年创办的报纸,青年朋友,各界人士快来买啊!”一伙青年人的高喊声,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吸引着过往行人。这些卖报的青年,就是这张报纸的年轻编辑记者们。那个戴着近视镜的瘦高个儿,就是该报副总编辑刘红军。  相似文献   

18.
1984年春节。在这个象征着新春到来、万象更新的传统节日里,深圳市的闹市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呈现一派节日欢乐的气氛。“深圳青年报,深圳青年创办的报纸,青年朋友、各界人士快来买啊!”一伙青年人的高喊声,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吸引着过往行人。这些卖报的青年,就是这张报纸的年轻编辑记者们。那个戴着近视镜的瘦高个儿,就是该报副总编辑刘红军。  相似文献   

19.
元月6日和8日人民日报和湖北日报刊登的:少年科学报在武汉创刊一稿中称:这张报纸是“全国第一份”和“是国内第一家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科普报。”其实,这张报纸并不是国内首创。在这以前,笔者就读到过辽宁省出版的少年科普报,该报的读者对象也是中、小学生。可见,此稿的这个提法是失实的了。有的新闻报道,喜好用“世界第一”、“全国第一”等等一些比较绝对化的词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增加新闻的份量。殊  相似文献   

20.
1991年3月14日,该报被英国出版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出资购得。这家报纸于1919年创刊,是美国东部地区保守派的主要喉舌,也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该报大量刊登图片和照斤,社会新闻较多,版面大小为其它报纸的一半,读者对象主要是中下层市民。该报与芝加哥财团有联系,原由芝加哥论坛公司出版。易手之前,由于经营不善,加之报社职工4个半月的罢工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