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美霖 《语文天地》2013,(12):45-46
铺垫:陪衬,衬托(《现代汉语词典》)。从表现手法上来讲,铺垫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的一种准备性描述。简言之,即为所要表现的内容打基础,做陪衬,蓄积酝酿气势。  相似文献   

2.
<正>衬托,是用或类似或反面或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或渲染主要事物的修辞手法。它能使主要事物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小说中的衬托,往往围绕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运用,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本期选用现当代三篇小说中的片段,来品味衬托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烘托、衬托、渲染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三者常常如影随形,交叠在一起,用法和功效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细微差异,初涉文学者较难分清。一.衬托《现代汉语词典》: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这里面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写这一事物是为了突出另一事物,有主有次;二是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可正可反。我认为这里面还应有一层意思: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应该是具体的。例如:  相似文献   

4.
衬托就是用描绘相类或相反的它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事物的一种辞格,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某事物为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或有差别的条件来衬托某事物称反衬。把衬托作为文章技法,炉火纯青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并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境界的,当数苏轼为亘古第一人,当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千古第一绝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词的上片一开  相似文献   

5.
《缩之战》选自《左传·值公三十三年》,之所以能取得强烈的艺.从果,除了个性化的语言和生动描写外,重要的一点是衬托手法的运用。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而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为了突出某一人物,作者有意地用另一些具有相反或相似特点的人物来作个陪衬,这样,就有了主次之分,被村人物的形象就更加鲜明。《峪之战》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时,首先运用了消极衬托的手法。初看起来人物之间似乎没有一种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但人物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照,几组相对相似的人物形象,主次、映衬关系并不明显,但却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宝库中,留下了不少巧妙运用反衬手法的脍炙人口的佳作。所谓“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即运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以使主要事物更为鲜明突出的一种衬托。这种反衬手法,因为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便显得更突出,更深化,确乎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为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可以突出强调要表现的人、事、景、物,使之更加生动鲜明。在衬托的作用下,情节得以发展,被表现的事物本质得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得以强调,感情表现更加浓郁动人,主题思想更加隽永深刻,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衬托法是一种常用的重要写作手法。按  相似文献   

8.
李汉卿 《新读写》2010,(1):36-39
表现手法1 衬托 【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正衬;  相似文献   

9.
【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人们通常的形象化说法——绿叶扶花、烘云托月。根据衬体和本体的关系,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反衬则是把与本体事物相反  相似文献   

10.
修辞漫谈     
衬托,就是陪衬烘托的意思.既然是陪衬烘托,就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情况,一种是陪衬者,一种是被陪衬者.用陪衬的事物烘托被陪衬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这种修辞手法就是衬托.如果被陪衬的事物是好的美的,在陪衬事物的映照对比下就会显得更加美好;如果被陪衬的事物是坏的丑的,在陪衬事物的映照对比下就会显得更坏更丑.有一首民歌说.“高墙要靠墙脚稳,大树要靠树根深,人民靠了共产党,千穷万苦化灰尘.”这首民歌的中心意思是说,共产党是革命的基石,是人民的救星,重点落在第三、四句上.第一、二句是用来衬托第三、四句的.这样的衬托,为第三、四句创造了诗的意境和联想的气氛.有了第一、二句,全诗的主题思想才鲜明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小说《渔岛怒潮》第六章写土匪入村抓人的时候,先作了一番这样的渲染,“狂风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我国传统文学名著,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推荐的课外文学读物。其中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自问世以来,它以取舍精当的选材构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影响着后代的文学艺术。从中学生写作角度说,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值得汲取的营养。衬托衬托也叫烘托,是一种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的表现手法。又分正衬、反衬和环境烘托三种。正衬,即正面衬托。为了表现甲事物的好或强,用同样好或强的乙事物来衬托。如第五回,写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汜水关前,董卓手下大将华…  相似文献   

12.
衬托也称映衬,主要是指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衬托”和“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手法;“烘托”则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一种表现手法。两者犹如孪生兄弟,都是以次要事物来托出主要事物,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文学作品中为了鲜明生动地展现或刻画某一事物,会经常使用衬托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是利用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艺术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一般可分为正面衬托、反面衬托和侧面衬托。正面衬托,  相似文献   

15.
所谓衬托,是指想表现某事物(情或境)时,并不直接描摹,却从另一方面着意描写,以作陪衬,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情或境)更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我国古代诗歌语言简洁,篇  相似文献   

16.
描写人物,除了对人物进行直接描写外,还可以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即衬托手法。所谓衬托,就是陪衬和烘托。恰当运用衬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文章中心更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衬托有十法。  相似文献   

17.
衬托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在诗歌创作中,为了使主要事物的特色更突出,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做背景来陪衬、烘托。为了更好的鉴赏古典诗词,掌握衬托手法的运用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语丝     
《新读写》2020,(4):21-21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此种手法可以突出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中讲道:“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由此表明,运用衬托手法是一种刻画人物的好方法,作者可以用其他一些不同类型的人物来陪衬或对照主要人物,以突出主要人物;虽有正衬和反衬之分,但目的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思想  相似文献   

20.
衬托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利用不同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著名作家碧野的《吴门桥》就是巧妙运用衬托手法的典范之作。具体表现为:以大运河衬托吴门桥。“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北穿黄河,流经冀鲁江浙,烟波浩渺几千里,是与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