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升学考试压力的加大,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解决由应试教育所导致的厌学、逃学等问题,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教育引导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提升学力,基础教育改革应以学力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的身心真正地回到课堂,促使学生的学力不断的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2.
范乃芳 《亚太教育》2021,(1):128-129
学力,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指学生借助学校内外的学习过程所习得能力的总体,包括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隐性学力势在必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学会总结、归纳,促进学生学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分析学情,整合更多的因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学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学力是学习和学业的目的所在,在学力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力。其中,成就动机就是重要因素之一。成就动机的价值取向如何以及激发的程度怎样都会对学力的获得与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使其成就动机有利于促进合理的学力结构的形成,并提高学生学力,从而更顺利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力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对学生而言,学力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而形成的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等的实际水平和行为表现。它包括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三个方面,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展性课堂培养学生的学力,这种课堂表现以“自主自为、合作生成、开放包容、高效和谐”为价值取向,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定向和设问”、“探究与反馈”、“点拨与整合”等三个环节。学力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三部分组成,其评价工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学力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对学生而言,学力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而形成的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等的实际水平和行为表现。它包括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三个方面,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展性课堂培养学生的学力,这种课堂表现以"自主自为、合作生成、开放包容、高效和谐"为价值取向,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定向和设问"、"探究与反馈"、"点拨与整合"等三个环节。学力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三部分组成,其评价工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必须从改变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方式开始。笔者在教改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汤成超 《上海教育》2003,(9B):33-33
近年来,笔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掌握学习”与学生数学学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如何在“掌握学习”理论框架下,以三个基本要素为主干,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基础学力,并在此基础上把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改变学生原有的数学学力差异状态,设计适合数学教学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力通俗来讲就是指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种伴随学生一生的生长性力量,是学生认知结构力、心理动力、操作能力、习惯潜力和环境支持力等的全面聚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力生长,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更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学习力可以分为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当下的课堂普遍存在重显性轻隐性的现象,对学生隐性学力的培养远远不够。隐性学力的培养不能忽视,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思维方式、探究能力、创新精神、数学意识和数学理性等隐性学力的有效生长,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