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浅谈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张恩波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而文言则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它和用现代汉语写成的白话文是相对而言的。二者在字词句等方面各有特点,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地方。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的“文”,是指文言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文言文中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文言文中,“文”和“言”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离开“言”,文章无从理解;离开“文”,“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文、言并重”,即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让学生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情节跌宕起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一改原先一板一眼的讲授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主动探讨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并鼓励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大胆质疑,再全班一起探讨。在近四个课时的教学中爆发出了不少美丽的“火花”。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时是这样说的: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谈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时是这样说的: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教师拼命地分析字词句篇,把一篇文章抠得体无完肤;学生拼命地死记硬背,各种文言现象、字词句填满了可怜的小脑瓜。到头来,一说文言,师生相看两相厌。“文意理解”成了拦路虎,“艺术鉴赏”自然变成了无本之木。一一、、文文言言文文教教学学任任重重道道远远作为一门语言,语文与英语的学习颇有相似之处。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都是建立在活生生的文句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为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初步文言阅读能力和文言语感是基本途径,为更好地突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应通过诵读、比较两种手段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言"的积累性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句; 2.思想教育目标:"文"的理解性学习,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化难为易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教学难点:《离骚》的语言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教法与学法:诵读、自主合作讨论、讲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教学文言文,要逐步培养学生用文言文的眼光来看文言,对文言的词句不可望文生义、囫囵吞枣,对文言文中一些难懂的词句最好进行纵横比较,从而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文言实词的意义有跟现代汉语完全相同、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重点讲清古今意义差异较大的词语,例如,同样一个“去”字,古汉语的“去”是现代汉语的“离开”,现代汉语的“去”是古代汉语的“往”。《中山狼传》中的“狼,速去”和“弃道上而去”的“去”字就都是“离开”的意思。又如古汉语的“再”字表示  相似文献   

9.
由于文言文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客观的时空差距,同时也因为对学生的文言学习能力信心不足,大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往往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的言传“声教”,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存在:着眼于字词句的逐项翻译,忽略了学生文言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于是,有的文言文课堂,教师讲而学生记,教师眉飞色舞而学生昏昏欲睡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疏通文言字词句,归纳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特殊文言句式。[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运用设分论点,例证法、对比法、引证法等论证方法,并以此指导写作。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很注意词语教学,为了理清词句,大多采取逐字逐句的串讲法,似乎文章仅仅是文言词语的堆砌,即使一些所谓的分析,也仅仅是附带着对文章内容粗略地梳理。  相似文献   

12.
怎样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言"的教学,吟诵落实字词句,培养文言语感,形成立体情感体验;又要注重"文"的熏陶,提升品味、鉴赏字词句的能力,感受国学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很注意词语教学,为了理清词句,大多采取逐字逐句的串讲法,似乎文章仅仅是文言词语的堆砌,即使一些所谓的分析,也仅仅是附带着对文章内容粗略地梳理。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字词句激趣教学,是基于传统串讲法教学效率低下弊病的思考。与明清文言小说阅读结合,可以收字词积累激趣之功效;与成语俗语联想比照,可以收字词迁移激趣之实效;以"逆译法"教学入境,可以收反其道激趣之异效;以文言字词之溯源,可以收文化积淀之厚效,从而提高文言文字词句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来说,教学的内容是“文”和“言”,先“言”后“文”。先“言”后“文”,由“言”到“文”的教学既符合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学习规律,又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文言词汇教学可以遵循以下环节:梳理→语感→应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于文言文与古诗词之间的古代短文,它兼具了两者的共同特点。教学中应把握其教学目标的双向性——既要注重文言字词句的教学,又要重视对文本思想及内容的鉴赏。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相似文献   

18.
大纲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5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理应是重诵读、重思想、重积累,全面提高学生文言素养。但毋庸讳言,不管从“人文”“工具”,或从“兴趣”“方法”“手段”等各角度看,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兴趣”“素养”等方面为“分数”而头疼不断;教师在“人文”“工具”两大方面,为取舍而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同现代文教学应有所不同,教学重点应落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欣赏作品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对文言的字词句的理解要作为重点来考虑.先理解字词句,再欣赏作品的思想内涵.所以,文言文教学不适合用教现代文的方法来进行,文言文教学应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方法.根据我自己多年的经验体会,文言文教学过程应采用以下的几个步骤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宋国平 《考试周刊》2010,(53):52-52
新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是毋庸质疑的,那么诵读如何合理地运用才能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