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风格。二者诗作在关学风格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中西文化系统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并形成中西截然不同的美学机制与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2.
唐代欧阳询在继承大于创新的初唐书坛上,孜孜不倦地追求书学气质中的"法骨",以其强烈的风格卓然独立,其书论、书作都表现出重法尚意、质妍互重的美学风气。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美学风格进一步由纤秾转向平淡,画论的尚淡取向,主要表现在缙绅大夫、文人的山水画上。山水画逐渐呈现由以重着色转向重水墨淡彩的风格,在简古、平淡的形式外表中,蕴含着丰腴、绚丽、隽永的深意,使作品摆脱了早期秾丽的色彩和拘泥于物的技法,宋代的绘画美学取得了深粹的效果。笔法平远、以淡为尚是其主要特征,山水画论重视自然、天机、气韵、追求天真平淡,主张表现无穷深意。  相似文献   

4.
筱敏是新时期以来关注女性命运、参与女性文学建设的重要作家。她的女性散文创作表现出重感情抒发、重感觉表现、重事物横向联系等艺术特征,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先生美学的散步风格自成一家,美学散步在学术实践中表现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式,散步美学体现了中华美学传统的诗性品格。宗先生的美学散步风格,确证了宗先生力求承传和发展中华美学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审美风格的转变,我国主旋律电影的美学风格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从主题、人物、情感、主客体等多个维度探索了美学风格的转变,影片在主题、人物、叙事手段以及美学主客体的处理上都为当下主旋律电影美学风格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张乔是晚唐池州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两卷共171首。他的语言艺术与美学风格相互生发,多变的语言艺术生成四种美学风格。清雅明净的语汇追求和"以文为诗"的语言技巧构建出清雅明净的美学风格;对先贤诗歌"夺胎换骨"式的借鉴与"曲笔传情"的典故运用,形成婉曲流逸的美学风格;瘦寒孤冷的意象选择与冷色调的色彩描写,烘托出瘦寒孤冷的美学风格;张乔边塞题材的诗歌创作,营造了悲怆奇崛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苏轼作为一位高踞于中国绘画美学思想及其实践发展史之分水岭上的巨人,最早系统性地开创了抒情写意、笔恣墨韵的中国文人画,冲破了魏晋以来重形似、尊神权、重教化、勾勒填彩的院体风格,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苏轼作为一位高踞于中国绘画美学思想及其实践发展史之分水岭上的巨人,最早系统性地开创了抒情写意、笔恣墨韵的中国文人画,冲破了魏晋以来重形似、尊神权、重教化、勾勒填彩的院体风格,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大陆新武侠美学风格丰富多彩,作家小非、秦戈孤指的作品在叙事风格上独具一格,充满童趣,令人回味,展现出了大陆新武侠诙谐天真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1.
姜夔以“精神”、“风神”论书和以“气象”、“韵度”论诗,在根本上都是主体神采风貌的体现。诗书可观人之精神性情,创作者的涵养直接决定诗书的意格。作诗须含美刺义理,书写须依点画施设情理,诗书虽形式变化多端而义理法度不可乱。同时,他又主张不被重形式之今法所缚,精思悟人以自成一家。书论中笔法的萧散洒落、“尽字之真态”和诗论中的“天籁自鸣”、“无见乎诗”,均通向了“自然高妙”的审美旨趣。在反对雕刻、“剥落文采”之后,最终形成了中和平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宋代尚意书学思想的奠基人。欧阳修的书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寓道于书的人品观、文人化倾向的雅俗观、自适遣兴的游戏观和重视主体意识的创新观。苏、黄、米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欧阳修的书学思想,对书法创作、书法审美以及书法批评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深化,逐渐形成宋代"尚意"书风的核心理念,为宋代书法走向高峰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六朝书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大家族书法队伍的出现;简札形式的出现,带来了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优雅的书风;书家、书论多。六朝书法的美学追求是:追求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韵致美;骨、筋、肉美学范畴的提出;六朝美学中“类比”、“品藻”之风很盛;“意在笔先”说的提出;对“工夫”的重视;六朝书家、章更多地受道教、玄学的影响,书法字里行间有清气。六朝书法树立了个性价值的典范,书法美学追求有别于前及后的风度。  相似文献   

14.
狂草是基于中华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上的一种变革,是对书法艺术审美的反叛,为祖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门生机勃勃的书法艺术派支。狂草进一步强化了形式美感,追求的是一种狂豪奔放的审美情趣,造就了书法艺术的高度自我,凸显了激情迸发、狂放不羁的艺术气质。文章主要对狂草的美学特征在模式、创意、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狂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书法在现代白酒包装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展示产品的文化内涵、品牌形象,还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层次。本文主要分析了白酒包装中书法艺术的设计风格和审美意境,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阐述书法艺术的合理运用对于推动现代白酒包装设计迈向更广阔的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书写内容与书法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首先,内容影响主体创作心理,使作品具有个性品质;其次,书法作品能够能动地反映文字语境和主体的精神气质,两者的相互生发使文境在书风催化下进一步凸显艺术的旨趣;最后,契合主体心理与精神的书写内容对书法家构建个性书法风格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书法受当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利益影响,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书法创作的风格与方向,这就形成了特有的“展厅效应”。“展厅效应”引导了审美形式变化,而它所承担的文化内涵也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的内涵,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书法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张大千作为20世纪中国画大师,其书法艺术也取得很高的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传世的张大千画作中绝大部分都有十分精彩的题款,这种绘画题款书法也代表了张大千的书法艺术特征,融碑人帖,刚健奇崛、飘逸峻峭、开张恣肆,他的画款书法是围绕其绘画形式风格、创作心境、审美需求而题写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艺术魅力.大千的画款书法既独具一格,同时也是成就他的绘画艺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千体”书法具有结体险峻、用笔灵活、章法整肃和气韵朴茂的特点,它们是张大千在继承中国历代书法优秀传统基础上,重点学习碑派书法“尚朴”,追求个性自由抒发“尚意”,与绘画相得益彰和适应时代需要产生形成的。“大千体”书法在碑学书法“壮美”的共性中更具有“华美”的个性,学习欣赏“大千体”书法要充分认识其特点,才能把握其质朴、华美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相比宋元,明清两代的书画装潢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出较鲜明的文人化、私人化特色。文人审美观影响下的书画装潢样式在明代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占主导地位,以素雅精致为主,能够更好地突出画心。而延续前代基本技法的清代宫廷与私人书画装潢风格则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