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故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最杰出的代表,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诗中画""有声画"的有机统一《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出了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王维精通音乐,二十岁举进士,官职为大乐丞,是一个与音乐有关的乐官。  相似文献   

3.
魏晋玄言诗和山水诗之关系并不像传统所谓的"山水诗是从玄言诗蜕变而来。"如此看法是因片面理解"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具体含义之结果。若以魏晋清谈为考察场域,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皆是玄学清谈内容的书面体现,即刘勰所谓"因谈余气,流成文体"。二者是同时存在的,具有同质异构性。同质性即二者皆为"谈玄悟道"之结晶,无论是创作主体、创作目的、还是创作环境,都具有同一性。其异构性主要表现在:1.山水诗以具体形象"山水媚道",玄言诗以抽象概念"以理证道";2.山水诗情、景、理三合一,玄言诗纯理性客观说理;3.二者叙事、写景、说理在诗中比例有别。由于山水诗的文学功能符合了中国人重感性、重主观、重传统的民族心理特点,其最后完全挤走曾经共存过的玄言诗也是必然的了。  相似文献   

4.
庐山山水诗的生成与中国山水诗的滥觞同步,是中国山水诗初期作品的重要代表;庐山山水诗的发展史与中国山水诗同构,是中国山水诗长卷的一个缩影,代表着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基本态势;庐山山水诗的艺术成就,鲜明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山水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山水题材与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题材,是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具体描绘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山水题材,就是作为材料而出现在作品中的对山水的描绘。诗歌中有山水题材并不表明即是山水诗。作为山水诗至少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诗中对山水的描绘较多,山水是该诗的主要表现对象。第二、山水是该诗的主要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6.
李华珍 《学子》2014,(7):41
正"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这一对句流行于唐代,反映了王维诗独步当时、风行海内的盛况,恐怕不是溢美之词。王维,字摩诘,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擅长绘画,精通音乐,又精研佛理,他的诗歌以清丽、旷淡、含蓄、浑成见长,奠定王维在诗歌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也可以说是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王维众多的山水诗中,我觉得《山居秋暝》最能体现他山水诗"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7.
山水诗不仅描述山水的外部形态,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本文以渝州山水诗为例,从四个方面对诗中的民族意识作出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山水题材与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所谓题材,是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具体描绘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山水题材,就是作为材料而出现在作品中的对山水的描绘。诗歌中有山水题材并不表明即是山水诗。作为山水诗至少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诗中对山水的描绘较多,山水是该诗的主要表现对象。第二、山水是该诗的主  相似文献   

9.
"吴中四士"及吴越诗人群体创作的诗歌,大多以吴越山水为题材,相对齐梁山水诗来说,吴越山水诗体现出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不仅选取日常景物入诗,而且,人的主观情"兴"主动融入山水,这是山水诗表现艺术的一大飞跃,为山水诗在盛唐的全面繁荣做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吴澄的山水诗代表了元代山水诗的特点 ,一是他的山水诗融有丧乱的色彩 ,反映了国土沦亡的哀伤 ;二是吴澄的山水诗以人文意象构诗 ,表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三是吴澄的山水诗重视神似 ,善于以画家的笔触捕捉山水中的画意 ,将祖国山水描绘得如诗如画。这些都将为研究元代山水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两大审美特征:其一是诗中有画,其二是以禅入诗。其中,"诗中有画"是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审美特征,"以禅入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清新自然。他将绘画技巧融入其中,使其山水诗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突出特点,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诗与画的和谐。本文从色彩、布局的角度浅析王维精妙绝美的山水诗,探究其诗歌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一、“中州万古英雄气”:从山水传统到地域影响和民族精神 文化的传承和地域的影响是元好问诗学思想、诗歌总体风格形成的深远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就其由山水诗来说,它既是继承中原文化传统、尤其是以风雅正体、汉魂风骨为中心的诗学传统所形成的创作实绩,又是受到历代以写壮美山水、抒豪迈情志为主的山水诗画的影响,受北中国独特的山水之气的影响而凝结成的诗中珍品。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屡次地标举过“汉谣魏什”的“正体”,歌颂“曹刘坐啸虎生风”的建安风骨,赞扬“笔底银河落九天”的李白。“遗山才气奔放,本近东坡,故其论诗,只取凌云健笔”,①他又深受苏轼的影  相似文献   

15.
传统山水诗作为人的巨大镜像,以亲历的方式折射人的心灵奥秘。随着现代旅游产业兴起,以自由体书写的现代山水诗,不少延续着"纪游"的冠名。然而今天,面对世界性生态危机,人们不能不关注生态诗写的崛起与"瓶颈"、热点与不足以及应对的"策略"。传统"山水"、"纪游"应迅速走出惯性轨道,增加"生态"的权重,即重新调整生态目光、重新夯厚生态伦理、重新发挥生态想象、重新聚集生态资源与动力,化迹无痕地达成道法自然、诗意自然的美丽理想。  相似文献   

16.
羁旅诗长期遵循着言志抒情的咏怀思路,自然物象无法凸显独立出来,随着魏晋时代山水审美意识的勃兴以及山水游览风气的盛行,行旅诗也逐渐增加山水描写的比重,并将山水游赏与羁旅情思结合起来,二者融合才有谢灵运羁旅山水诗的出现。其间玄言山水诗以山水阐说玄理,注重祛情去累、以理遣情,将羁旅的困境体验导向证悟哲理玄境的解脱,山水显得外在而与诗人的精神世界难以相契,至南朝尤其是谢朓的宦游山水诗篇,山水形象与世俗生活情感相交融,才有羁旅山水诗歌传统的正式定型。从羁旅咏怀到羁旅山水,情事相生转变为情景相照,正是山水诗诞生的内在理路之一。  相似文献   

17.
薛燕 《时代教育》2007,(6Z):155-155
1山水诗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可以把一切描写山水的诗叫做山水诗。狭义定义则包含以下两条:山水描写份量在全诗中占多数,在题材上成为主要表现对象;将笔墨诉诸于山水本身,着意表现追求山水之美的情趣。但这样定义既不科学.也不严密,会将山水诗与招隐诗、游仙诗、游宴诗、咏怀诗等混淆,从而使山水诗的论述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杰出的诗作。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相似文献   

19.
唐诗排行榜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诗中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外化,一种情感与景色融合互映的绝妙体验。面对形态各异的山水风景,不  相似文献   

20.
杨建飞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43-45,57
对于王维的山水诗,历代许多诗论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中苏轼的“诗中有画”,因其特别精辟允当而成为经典之论。诗境与画境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山水诗的共同特征,而作为王维山水诗的考语和定评的“诗中有画”有着特定的含义。这一方面是指王维诗中用以表现山水景物线条美、构图美和色彩美的技法,即所谓的“融画入诗”;另一方面是指那些不能入画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王维的笔下也显得意趣盎然。韵味无穷。这是一种气韵,是一种画意或画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