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叙文教学是初一语文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编排的三篇讲读课文和两篇自读课文,均属写人记事文章。这几篇课文,篇幅大多比小学高年级同类课文略长;所记叙人物的思想品质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小学课文更为深沉、含蓄;有的直接记叙,有的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比较丰富;《阿  相似文献   

2.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一些记叙鲁迅先生事迹的短文,进入中学后,第一次完整地学习的鲁迅作品,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这两篇。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一年级重点在培养记叙的能力。第一册课本中安排了六个记叙文单元,前五个单元各有分工,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记人,有的侧重写景状物,由简到繁,步步深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这两篇课文所组成的第六个单元,则是由简单记叙向比较复杂的记叙的过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两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记叙各有侧重,文章的主题也不一样,但五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思想性较强。因此,本单元教学要与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努力为建设四化掌握过硬本领。课文教学中,要强调写人的记叙文的一般写法,让学生掌握顺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方法。本单元教学可采用读、写结合的办法,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人物的记叙文。本单元教学课时十  相似文献   

4.
教学要求这个单元编入了六篇课文和一个单元练习.六篇课文中,有两篇是精读课文,三篇是略读课文,一篇是自读课文. 在写的方面,这个单元要求着重学习、了解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学习掌握记叙的要素;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安排记叙的顺序,选用适当的叙述人称;围绕表达中心选取典型材料,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等.读的方面,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懂得学会使用默读和跳读这一读书方法. 重点和难点这个单元由六篇记叙文组成.记叙文主要是运用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已经讲了有关描写的基本表达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第二次考试》是农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渎课文。这学期的讲读训练,要求在前三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培养记叙能力。第二单元作为重点单元,以记人叙事为主,记叙中又运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的方法。因此,这也应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还应结合单元后面知识短文《谈谈散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他们阅读和欣赏的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首先要从这个全局考虑。其次,要考虑这篇课文的实际。(1)《第二次考试》一文中,尽管陈伊玲和苏林教授都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但中心人物是苏林教授。让学生明确中心人物与中心思想的关系,这对指导学生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来确定中心人物,确定文章的主线是很重要的。(2)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文章对陈伊玲的描写,有些是直接描写,有些是通过苏林教授(也有其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而间接描写的。对陈伊玲作间接描写,既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又是刻画中心人物苏林教授的需要。让学生明确这种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方法,可使学生写作记叙文时,除注意运用直接描写外,还能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关于散文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比较教学去完成。鉴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可以确定为: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根据中心思想确定中心人物和文章主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第二单元包括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讲读课文《收稻谷》和《诚实的孩子》都是记叙伟大领袖儿童时代的事情,是对学生进行热爱无产阶级革命家,培养助人为乐、忠诚老实品质的好教材.阅读课文《蓝树叶》和独立阅读课文《好朋友》均是写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题材熟悉文意浅显,注有拼音,学生易学易懂.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来认识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收稻谷 记叙了毛泽东同志小时候,在一次下雨时不顾自己家里的稻谷,主动帮助穷苦人毛四阿婆收稻谷的事,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小时候关心穷苦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课文采用先概括 后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是整套初中教材记叙文阅读训练13个点中的第12个训练点。教学要求是:理解并掌握选择典型事例,按一定顺序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两篇是散文,三篇是传记,共同的特点是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材料组织顺序安排,丰富多姿。《回忆我的母亲》有明显的时间顺序;《藤野先生》按照表现主要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哥白尼》和《祖冲之》是传记,记叙人物生平和主要事迹,并插入适当议论;《潘虎》是革命回忆录,也是文学性的人物传记,有较强的故事性。  相似文献   

8.
《桥》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行文流畅,情感真挚,描写细腻,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特别是文章中主人公的事迹感人至深,读后让人久久回味。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重点剖析。一、凄美的故事,感人的形象课文记叙了一个凄美感人的故事。老支部书记在山洪到来时献上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挽救了村里人的生命。悲壮的故事中挺立着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危急时的沉稳、危险时的果敢、危难中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的重点是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和记叙、描写、议论在小说、诗歌、议论文中的作用。其难点是小说和诗歌中的议论的区别及其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以及不同文体中记叙与议论的关系。本文的可考点有:①小说中景物描写部分的语段阅读;②诗歌的朗读停顿;③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对比的写法;④词句的感情色彩。 本单元四篇课文《故乡》、《有的人》、《论雷峰塔的倒掉》、《读后感两篇》,其中小说一篇,诗歌一首,议论文两篇。先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和课文,然后围  相似文献   

10.
作文范围本单元五篇课文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作文范围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取材。既然是写人记事,就要选取值得写的人物和事情。然而,材料从何而来呢? (1) 源于学生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课本在本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布置了两个大题目——“从你熟悉的学校生活中选择有意义的事进行记叙”和“写一个熟悉的人物”。编者在命题时强调了两点:熟悉和有意义,这非常重要。自己未曾经历过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实践中,我进行了语文单元教学的尝试。现以九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都是以事写人的。“抓住人物的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读写训练项目。它侧重于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特点来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人,三篇课文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一、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的区别写人的文章和记事的文章,有时候有一些交叉,但是要看它们的落脚点。如果这篇文章写了三件事,是通过这三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这就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如果说这篇文章也记叙了三件事,是通过这三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给我们一个启示,这就是写事的文章。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写人离不开事,记事离不开人。二、阅读写人、记事记叙文必备知识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读后要明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了。明白了这些就掌握了六要素。2.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相似文献   

13.
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往往要以形象感人。而在记叙、描写等五种表达方式中,能使人物活灵活现、出神入化的,当属描写了。可许多人,只会一些不痛不痒的记叙,叫他形象地描写一个人,就有  相似文献   

14.
<正>“写人要抓住特点”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是对教材前两个单元叙事写作的细化。人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所以写人物,其实就是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记叙描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把“这个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应该说,写人文章,学生并不陌生,从小学开始就有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写人能力?初一写作教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突破?本文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略谈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往往要以形象感人。而在记叙、描写等五种表达方式中,能使人物活灵活现、出神入化的,要属描写了。可许多同学,只会一些不痛不痒的记叙,叫他形象地描写一个人,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其实掌握了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技巧,你就会觉得,让人物活起来,原来也这般容易。  相似文献   

16.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1.从文章的思想性看: 本单元有4篇文言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左忠毅公逸事》为写人的散文,《〈指南录〉后序》为序文,《送东阳马生序》为赠序。文章的内容都是记叙古代志士个人的遭遇,文章的思想性都较强,是本单元文言文中的思想精华,在教学中,分析课文中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时,要让学生细细体会,以激励、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17.
《鸟的天堂》的作者对榕树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我在讲读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从作者观察点的移动去研究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懂得了作者写榕树的方法是:先从远处看,写整体;再从近处看,写部分。接着,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作者是怎样从远处看写到近处看,由写整体到写部分的,启发学生体会句子的描写和词语的运用。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本文作者描写榕树的作用,我帮助学生复习了第六册上的习作例文《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也有一段  相似文献   

18.
《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要素》是初一下学期的第一次作文训练。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是,能根据实际情况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根据这一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一、指导,抓住一个“引”字。本次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学生容易明确,但在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对初一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引导他们借鉴本单元《挺进报》一文学习构思。这篇课文围绕办《挺进报》这一件事情写了几个人物──陈然、许晓轩,还提到已牺牲的罗世文,写了宣灏、黄显声两位难友以及改看守长;时间从19…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整体理解 本单元四篇课文是从史书和人物传记中节选的,前三篇是根据史实而写的历史性传记,后一篇是书信。按照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应该把握两点。 1. 选择典型事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方法,刻画人物性格。 《鸿门宴》记叙和描写了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的场面,人物众多、气势宏大、斗争错综复杂。作者抓住了项、刘两个主要人物,选择典型事件,通过富于个性的语言和行动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项羽坦率轻信,骄矜自大,刚愎自用;刘邦深谙世故,多谋机诈,善于权术。《项羽本记》是项羽的专传,而在“鸿门宴”一节中,作者对他正面直接描写较少,主要是通过对其他  相似文献   

20.
《桥》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行文流畅,情感真挚,描写细腻,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特别是文章中主人公的事迹感人至深,读后让人久久回味.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重点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