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意境     
意境,就是"意"与"境"之接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它具有意足境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在言外等特点.本文主要从意境的发展过程、意境的基本特征、意境的构成、意境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对意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论意境     
许珂 《科教文汇》2007,(12Z):197-198
意境,就是“意”与“境”之接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它具有意足境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在言外等特点。本文主要从意境的发展过程、意境的基本特征、意境的构成、意境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对意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钟志坚 《科教文汇》2009,(2):234-234
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神情毕肖。细节描绘自然景物,主动传神,细节创造意境,意与境浑。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和"情"分析作品的"思"和"境",通过五个方面即"传统音乐材料与西洋音乐创作体裁的融合、民族化的钢琴伴奏、西洋化的演唱要求、隐美意蕴、空灵含蓄自然之美"的阐述,探索用作品的意境和内涵来传达声情并茂的歌声。  相似文献   

6.
"境""意境""境界""虚境""诗境""化境"等是中国古典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美术家经常使用的词汇,它们被用来描述和形容艺术创造的美学追求,用来评价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品质,喻指艺术作品所敞开的精神世界和生命意趣。这些词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理论的不断阐释中,最终被升华为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学和美学范畴之一,这就是意境。而中国艺术中追求最高的境就是:禅。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美学观包括韵、味、神、意;自然、意境等.这些传统的美学观念提出后一直沿用,并充实着.  相似文献   

8.
一、创意的涵义及其与创新的关系创意的“创”是创始、创新和首创的“创”;创意的“意”呢,是意境、意念和新意的“意”。综述之,创意的涵义是指通过创新思维,构思出新的设想方案的过程。它往往与灵机一动相联系,灵机一动中的一闪念,就是创意的开端。再把这种突发念头构思成可能实现的创意设想,并将其细化设计为行动方案,便是创意。创意一词中的“创”字与“意”字都和“新”字结有良缘,创意与创新具有通意。创意原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为表现文学艺术作品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境界,说明创意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相似文献   

10.
以楠溪江古村落建筑文化为切入视角,通过对典型设计作品的剖析,提炼出视觉表"象"、行为动"象"、意境意"象"等三种设计方法,以彰显楠溪江古村落建筑文化在生态室内设计中的有机运用。  相似文献   

11.
《关雎》是一首赞美纯情真爱的地方歌谣,其意境丰富,音韵和谐,结构匀称,大为后世流传。要使译文充分传达出原诗的神韵,则需要在意境、音韵和形式方面达到意境美、音律美和形式美。本文以《关雎》为原本,从"三美"角度对许渊冲和理雅各的英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20)
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时,怎样适宜的表达商品所要传达给消费者的"意",制造相应的"境",是设计师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设计师必须在非常广泛的范围中收集跟整理大量的图形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有序地组合,提炼排列出一个新颖、完善、特定的视觉语句,从而引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相似文献   

13.
宋屹 《今日科苑》2011,(18):38-40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与山水绘画、诗词、中国古代美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等手法的运用形成鲜明的艺术特征,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追求"意境"情景交融,赋予园林艺术以灵性,古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写意艺术.是人生理念的游戏。它是用"游于艺"的人生方式.去追求和表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感受.借助浓淡干湿的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人生观照.通过"游于艺"的抒发方式.近乎到意;;趣;;戏的审美意境。这里的"戏".并非是随便表演一气.而是强调艺术"无意于佳乃佳"."不似之似"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10)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意境,领悟中国传统色彩、传统造型、传统花艺的意境之美。结合实践领悟文化意境,传统文化邂逅、碰撞、对接现代设计。年轻人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拔穗期",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开发其价值,养成自觉学习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那么绘画中可视的"形"与可感的"意"自然成为绘画艺术关注的焦点.因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角度之不同,导致中西绘画在"形"与"意"的关系把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是先"理性"后"自然",而西方人是由"自然"而"理性",因此,在中国产生了以传统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形式,追求"形意相生"的"意象美";而西方则形成了以传统油画为代表的绘画体系,追求"形意相融"的"真切美".本文试从感性与理性角度,将传统水墨画与传统油画之绘画观念、绘画形式及工具材料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利于中、西绘画艺术更好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范霞 《科教文汇》2009,(9):254-254
本文从“新”和“情”分析作品的“思”和“境”,通过五个方面即“传统音乐材料与西洋音乐创作体裁的融合、民族化的钢琴伴奏、西洋化的演唱要求、隐美意蕴、空灵含蓄自然之美”的阐述,探索用作品的意境和内涵来传达声情并茂的歌声。  相似文献   

18.
古诗阅读教学因为内容的特异性,与一般的文本阅读教学不同。文章以小学语文古诗为例,从知诗人,拉近人物距离;诵诗歌,了解古诗内容;入画意,深入探究意境;悟诗情,感悟古人情怀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古诗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以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张艳辉 《知识窗》2014,(14):52-52
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眼、耳、口的高度配合,要求听、说、读、写的复合练习。雨朗读教学又要求做到意美、情美、境美的完美统一,因此它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由象而境,由境而情是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扑捉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突破意象表层含义去体悟其内在意蕴,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的关键。领悟诗歌主旨,从中获取不为自己所亲历的人生感悟,体悟另类情感,以提升自己生活品味,感受阅读的愉悦,是我们读诗的目标之一。由象而境,由境而情方能"曲径通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