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任二北先生校辑的《敦煌曲校录》(简称《校录》),是解放后出版的第一本有关敦煌曲词录文的校订本。该书对录文所作的校订,吸收了各家的意见。毫无疑问,该书的出版,对敦煌曲词本身的整理研究做出了努力,对开展我国古代文学史、特别是词学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唯该书出版时,国内尚无藏于巴黎和伦敦的敦煌遗书的显微胶卷的照片,校者无法用原文核对诸家录文中的错误,不能加以校正。同时,该书注解,也还有可以商榷之处,有些曲词的异文,也没有校出;等等。笔者曾用巴黎和伦敦藏原卷照片中有关敦煌曲词的部分,校读《校录》录文,并于1987年初草就这篇校读记,略述笔者认为可以商榷和应出校记者若干条。拙稿尚未发表时,又读到任先生新著《敦煌歌辞总编》(简称《总编》),得知任先生对《校录》“所有严重的讹别字改正了十之八九”(见《总编》序)。笔者于是用《总编》著述校订拙文《校读记》,觉得《校录》中有些错字,《总编》仍未改正,有些  相似文献   

2.
敦煌赋校补     
予灵赋此赋今人校录本有潘重规《敦煌赋校录》(《华冈文科学报》11期,1978年11月)、张锡厚《敦煌赋校理》(《敦煌研究》1987年4期)。两位先生有漏校或校而未是者,试为补校若干条,录之于次。1.手里金剪刀,裁作双飞燕。欲起势无力,思君声不掇。  相似文献   

3.
《萨诃上人寄锡雁阁留题并序呈献》再校与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诃上人寄锡雁阁留题并序呈献》再校与新论汪泛舟S4654卷,孙修身先生在《从凡夫俗子到一代名僧的刘萨诃》一文提及,①海内外校录和研究者还有巴宙、郑炳林、张先堂诸家②。笔者《敦煌僧诗校辑》只录其诗(还漏录其题“萨诃”、“呈献”四字,“雁阁”、“勇战”...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本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这里所要论列的只限于汉文写本,其他文种的写本有待于专家来谈。同时,这里所论列的虽然限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写本,但也适用于吐鲁番出土的和历代传承的相近时期的写本。至于本文所说的“整理”,则包括辑、录、校、注、译等方面,后者目前所见主要是汉文对外文的翻译,而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成果不  相似文献   

5.
马继兴等的<敦煌医药文献辑校>,是敦煌医药文献现有的最好的校录本.但该本在文本校读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该书中P.3596的校读提出若干条校补意见.包括:误识原文30处,误解误校原文6处,原文有误失校30处,录写漏字或增字14处,其他问题10处.并以存世中医古籍佐证,基本解决了该卷子的释读问题.对其他医药卷子的校读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6,(3):41-47
敦煌写本P.2991号《报恩吉祥之窟记》曾由郑炳林和马德校录,文章据国际敦煌项目(IDP)该卷彩色图版重作校勘整理。对敦煌写本中碑铭赞文的校录还应注意其声律对偶、使事用典和袭用经史典籍成句等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今,学界对敦煌文内涵、外延的认识逐步明确、清晰,具体研究也越来越细化、深入。但仍没有将散文类的丈学作品梳理清楚,更多的是对资料按篇或按类的校录、研究。笔者在参考现有敦煌文献的基础上,试对百年来敦煌文研究情况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王晓平 《家教指南》2011,(4):105-112
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是平安时代前期撰写愿文最多的学者,保存至今的空海篇愿文,是唐代中日佛教文学交流的重要见证,是敦煌愿文的异域同构。空海大大提升了日本愿文的文学性。由于空海愿文与敦煌愿文中有些作品大体属于同时代的文献,而又有先后之分、源流之异,所以不仅空海愿文可以视为敦煌愿文的外沿资料加以参照,而且敦煌愿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还可以为解决空海文学中所谓"自古未详"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敦煌文献的整理,首要任务莫过于辑录汇编及点校考证。我们近来开始了对敦煌愿文的辑录汇编和点校考证,并已完成过半。在此过程中,我们对敦煌愿文及其整理中的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现提供给大家参考并希望得到指正。一敦煌愿文的性质所谓敦煌愿文,就是敦煌文献、敦煌石窟题记及吐鲁番文献等中所发现的曾经广泛  相似文献   

10.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东大寺讽诵文稿》,大体是佛教法会读诵的愿文、表白和教化文,以及法筵讲话的讲稿和札记。内容和写法袭用中国愿文,且用字也反映了敦煌写本的特点,堪称敦煌愿文的域外姊妹篇。在日本,关于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日语训读方面。敦煌写本研究的成果,为准确解读提供了有力手段,而将敦煌写本的研究扩展到东亚写本的研究,将会使敦煌学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交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颜元孙在其所著的正字专书《干禄字书》中,对当时的常用字进行了相当系统的整理和归类。本文以《干禄字书》中的俗字为研究对象,对俗字的内涵、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对现今的文字整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说英语新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在不断地变化,新的词汇不断地出现,旧的词汇渐渐被人们遗忘或者被赋予新的意义,英语词汇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合成,借用,造词等方式不断地更新,以适应新的观念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内的部分语言理论按对象分属和兼属两种方式为词分类,其中类别分属观认为,词分属语言词和言语词等两个类别。由于词分属语言和言语词等两个类别不能解释词的单类说、总类和子类没有确定性、不存在同一的划分标准等原因,所以这种做法违反逻辑不能成立。提出词的抽象和具体性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推出并强调词是例、词位是类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字研究会有助于语言教学的发展。汉语的方块文字与其他字母文字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对汉语的表意文字与西方的表音文字在结构特点上进行了对比研究,说明表意文字对于汉语文字教学来说也存在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荀子》词汇总量丰富。其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复音词居次要地位,但复音词所占的比例也已比较大。其复音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式、偏正式、附加式、主谓式、动宾式等,联合式构词法和偏正式构词法是合成词中最主要的构词方式。《荀子》词汇是先秦汉语词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6.
意译词是否属于外来词,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或肯定,或否定,或游移折中其间。本文从音形义的三位一体、音译与意译的不可分割、汉文化对外来词的制约、意译对外语词义而非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反映等诸多方面加以论述,意在阐明意译词应视作外来词的一部分;如此,对于简明、深入了解意译词本身,认知外来文化都具有切实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考察粤-普-英讲话者高频的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之间语义两两通达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在高频词学习中,在学习阶段无论呈现粤语词、普通话词还是英文词,粤语词的语义表征均能被激活(实验一);在学习阶段呈现普通话词或英文词也可以激活普通话词的语义表征(实验二).整个研究表明,在粤-普-英讲话者的心理词典中,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共享同一语义表征.粤-普-英讲话者三语间的概念表征是对称的,两种语言之间的概念联系均为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浅谈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来源和用法。  相似文献   

19.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以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的将近4万镇民的人名为样本,对其人名命名行为的用字特征,作了穷尽性的田野调查.调查发现,人名用字的选择具有不约而同的趋同性,有些人名用字的使用频率太高,同时人名用字应注意低频字和生僻字问题,并且人名用字的频率和日常生活用字的频率不是简单重合的.由此,文中对命名者和语言学研究机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年代,教科书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话语权,但现实的教科书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主线,再加上教科书的单元内秩序与单元间秩序使得原本凸显的统治阶级话语权隐蔽化,导致学生基本话语权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