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更的艺术具有一种难以理解的神秘性,他逃避现代文明,陶醉于对原始人神秘生活的兴趣。他在原始的野蛮和文明的理性之间苦苦挣扎,并以苦难为代价,从艺术中去表现他的原始神秘体验及对生命意义和存在的质疑。  相似文献   

2.
释甲骨文中的“巫”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巫是原始宗教的一种神职,也是唯心世界观的最古老形式。茅盾说:“原始人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但是人类的认识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受着生产的制约。这些课题,对于生产力非常低下,生产范围非常狭窄,科学非常落后的原始居民来说,是解决不了的。  相似文献   

3.
神话 ,“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 ,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 1) 它在社会科学领域 ,特别是艺术领域 ,人们对其倾注了无限的热情。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 ,而且是它的土壤……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问题是 ,当人类进入高度的技术文明时代 ,现代人不可能象原始人那样去理解神话 ,现代人喜爱神话的缘由必不同于他们的祖先 ,现代人从神话中发见的意义不同于它的原始意义 ,但人们仍然沉迷于神话。我们也与马克思具有同样的感…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人真正的强健,是包括了"文明其精神"与"野蛮其体魄"二者的。健全人格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而体育有它独特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库珀著名边疆小说《拓荒者》展示了“皮袜子”纳蒂·班波及土著印第安人“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同白人拓荒者“先进文明”社会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先进文明”的拓荒者变成了“野蛮人,”“原始野蛮”的印第安人却是真正的“文明人”。而纳蒂·班波“白皮红骨”的形象进一步表明要实现人类真正的发展,就应以尊重和维护自然发展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类自身的和谐共生为目的,走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林则徐、魏源,还有徐继,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通过与西方人直接交往,认识了西方,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这是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根本转折。在他们之前,中国人面对周边族群始终有一种文明上的自大,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等,其实都是中原文明优越感不自觉的外露。面对西方,中国文明在明末徐光启时代有过一个短暂的理性平和时期。那时的明朝尽管面临着天崩地解式的政治危机,但文明的自信在徐光启那一代中国人面前没有多大问题。中  相似文献   

7.
《周易》九、六之数是原始《易经》中固有的数占形式之一;九、六之数是原始数的产神秘物,其物质基础是早期人类历法观念所赖以产生的农业文明,其精神来源是上古神话中的日神传说;而爻符的原始含义是原始人把握自然的直观经验观照,与九、六的神话精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金枝》内容的重新解读,以期达到较为全面的对于原始社会中禁忌、权利与义务、原始的生存与死亡的观念的认识。后人对于这些内容,特别是禁忌方面有些误解,文章在论述原始人思维观念的同时也对这些误解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曾经一度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论,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基于一种狭隘的政治视角,对"文明"的片面理解.对"文明"本身的思考显示出文明的普世性.文明是冲突还是和谐,取决于人而不是文明本身.冲突实际上是用文明伪装起来的野蛮,和谐才是真正的文明.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一直是德国人的骄傲。然而,在二战时盟军空袭中,这座欧洲建筑及艺术瑰宝之都被夷为平地,数万生命被葬送。"如果文明的捍卫者们只能以最野蛮、最原始的方式去赢得战争,岂不是对文明本身的莫大讽刺?"  相似文献   

11.
约翰·密尔通常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密尔却同时认为对"野蛮"社会实施的帝国统治具有正当性。密尔的帝国主义理论建立在其对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的划分及特定的社会阶段是与特定的政府形式相对应的基础之上。同时,由于他认为野蛮社会自身不存在从野蛮社会进步到文明社会的动力,所以,要促使野蛮社会进步,需要文明社会对它实施殖民统治或专制统治。但是,当野蛮社会在文明社会的努力之下进步到文明社会之后,密尔认为文明社会需要结束对野蛮社会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2.
“原始美术”的含义,一般是指在世界上今天可以看到的最古老的艺术作品。原始与现代,古老与新奇,抽象与简单,神秘与直率,原始艺术的永恒再现源于艺术样式多样化趋势中现代人对于庞杂的舍弃和对于极简主义的追求。图形、符号,作为一种简单反映原始人内心需求的媒介,在似与不似之间,恰恰体现了现代人直接追求自我和自然的原始回归。  相似文献   

13.
约翰?密尔通常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密尔却同时认为对“野蛮”社会实施的帝国统治具有正当性。密尔的帝国主义理论建立在其对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的划分及特定的社会阶段是与特定的政府形式相对应的基础之上。同时,由于他认为野蛮社会自身不存在从野蛮社会进步到文明社会的动力,所以,要促使野蛮社会进步,需要文明社会对它实施殖民统治或专制统治。但是,当野蛮社会在文明社会的努力之下进步到文明社会之后,密尔认为文明社会需要结束对野蛮社会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原始人没有主体意识".其实不然.原始人不仅有了朦胧的主体意识.而且还有了主体意识的初步发展.图腾崇拜是原始先民为探索自身而达到的第一个较为系统的观念体系;发生在父系氏族社会的祖先崇拜则表征着人作为自然主体到社会主体的转变和个体主体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高三《思想政治》教材在讲到原始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是说:“原始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原始社会对自然力的恐惧和敬畏。”我认为这个概括值得商榷。其理由如下: 第一,原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只能从原始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去寻找,而不能从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力的心态中去寻找。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在自然界的压迫下,对自然现象产生了神秘感,而人们对感到神秘莫测的事物必然感到恐惧和敬畏。即使在今天,那些相信迷信的人不是对“鬼神”还感到恐惧和敬畏吗?百慕大三角人称“死亡三角”、“魔鬼三角”,在它的秘密没有彻底揭开之前,人们不是也感到恐惧和敬畏吗?实际上,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力的这种心态,只是原始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有些人甚至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至于动物,因为他们处于原始群居状态,寂寞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之后,他们会感到非常难过。高级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论述了美国早期文学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成名之作《拓荒者》中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库柏主要通过文明开化与原始野蛮、环境保护与环境破坏、法律至上与藐视法律这三方面来展示这种冲突,从而把美国边疆社会所经历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灵魂的信仰是万物有灵论的核心观念,是原始人类认识大自然的一种思维方式。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的《原始文化》和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都论述了"万物有灵",虽然两位人类学家都展现了原始人的思维方式,但他们的"万物有灵"论在具体体现形式上有一定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三言两语     
这一原始、朴素的认识阶段是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必经之路,但也是暂时的,它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所以教师不必为没有教给幼儿"科学知识"而担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趣的想象、快乐的  相似文献   

20.
那棵"成精的老树"昭示了人与树、人与自然关系的神奇,昭示了报应的灵验、屡试不爽。这样的信仰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说到因果报应,人们常常会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其实,因果报应很可能与"道"一样,是"惟恍惟惚"、"玄之又玄"、时而好像灵验,时而又并不立竿见影的神秘之事。而所谓"社会发展必然规律"不也常常并不那么屡试不爽、颠扑不破么?另一方面,当人们因为相信因果报应才敬畏神灵、敬畏自然、行善避恶时,不是充分体现出了因果报应的信念对于维系社会道德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