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毕业生就业协议登记、订立、鉴证、解除和违反就业协议惩戒制度,可以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有效管理,防范毕业生违约行为的发生,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高校和全体毕业生的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实行毕业生就业协议登记制度、订立制度、鉴证制度、解除制度和违反就业协议惩戒制度,可以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管理,有效防范毕业生违约行为的发生,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学校和全体毕业生的利益,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试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重要协议,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依据,明确就业协议书是录用合同的法律性质,有利于减少违约现象,有利于保护毕业生的权益,更有利于正确适用法律,顺利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毕业生在就业中自主权的不断扩大而产生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正在成为困扰高等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一大难题.由于签约主体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了各种违约现象及后果.为了减少违约可以采取如下对策规范签约主体和签约过程,规范协议内容,加强监督,追究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对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性质与地位、毕业生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形式、毕业生就业协议的订立、毕业生就业协议的违约金条款等作了系统说明.毕业生只有充分掌握就业协议的法律属性,才能在选择用人单位时按规定程序订立合法有效的就业协议,以维护自身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我国高等院校要求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有关毕业生工作的协议,其可以作为统计就业率、确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依据。但在实践中,由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就业协议的性质、内容认识不清等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在签订过程中存在虚假签约、高校诱导签约、单方毁约现象严重等不良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就业协议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进行改革完善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规范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部门,而不应是作为民事合同的就业协议的主体。不少高校制定了《就业协议管理办法》,但这一"办法"存在侵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问题,应当修改。此外,就业协议本身及其在功能发挥上也存在不少缺陷,致使就业协议制度难以较好地担当起现实的需要。就业协议制度这两个层面的问题给相关主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带来了诸多困境。对此,采纳附生效条件的劳动合同或附生效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产生违约行为,既有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又有用人单位的原因;既有高校的原因,也有社会和就业体制的原因.防控办法如下:高校要加强就业协议书管理,用人单位要科学化招聘,要改善就业体制和完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协议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违约给用人单位、高校和其他毕业生都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也影响了毕业生正常就业。分析了就业协议违约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一些对策思考,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业协议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由计划管理向市场导向转轨时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注重行政管理的设计理念及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缺陷日益显露,不仅严重阻碍学生择业自主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实现,而且导致随意违约毁约、虚假签约现象的泛滥。为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变革,彻底矫正就业协议的功能缺陷,以便进一步完善就业协议制度,进而把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录用毕业生时,不少企业用签订《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来代替《劳动合同》,在《协议书》中通常只规定毕业生的工作义务及违反约定时的赔偿,而不涉及用人单位应该提供的工资标准、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等条款;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教育部下发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属于劳动关系,发生纠纷必须经劳动仲裁裁定,对裁定不服,才可以向法院起诉。于是就业协议就变得可有可无,毕业生的劳动权益较难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三方就业协议是我国高校为适应市场化进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过渡性产物。由于设计理念行政管理色彩浓厚,加之当前就业法律制度与政策不完善,由三方就业协议引起的纠纷和矛盾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实践中已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服务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特别是毕业生就业权益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和侵害。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我国就业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管理方式,却存在就业协议法律性质和责任承担上的立法空白,导致就业协议在实践中产生诸多问题。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应对就业协议中的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详细的指导,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出辅导员在就业法律指导中的任务和责任,探讨就业法律指导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邓琦  郭少峰 《教师》2013,(16):89-89
针对近期一些媒体对个别高校就业率造假现象的报道,教育部昨天重申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四不准",并将开展专项核查。"四不准"即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毕业生自身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就业选择越来越多,不少高校毕业生开始在就业中违约,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了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以及违反就业协议书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又着重从实践的层面分析了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基本对策方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进行规范,以保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就业市场中违约与侵权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违约与侵权现象,一要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属性,二要从法律上界定就业协议成立与生效时间。减少违约与侵权现象需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立法,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格式与内容,建立便捷、高效的就业协议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就业协议(也称三方协议)自诞生以来,对于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的权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国家制订就业计划、派遣毕业生、统计就业率的重要依据。就业协议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但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因高校直接参与就业协议的签订所带来的尴尬甚至法律纠纷频频出现,希  相似文献   

19.
小吴是浙江某高校一名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由于很早就听说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差,因此像许多毕业生一样有一种有单位就签的想法。去年12月份的时候,考虑到专业比较对口,就与一家网络公司签定了就业协议。今年3月浙江省招录公务员,条件不错的她很顺利地通过了笔试、面试、政审等程序,最终幸运地被省科委录  相似文献   

20.
废除高校毕业生三方协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前需要签订就业协议这种制度已经运行多年,它所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频繁暴露其存在的缺陷,并且它所存在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功能也不断地弱化。为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不受侵害,应该取消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