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开设文化素质课程是高校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文化素质课程改革,提高文化素质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着重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信息整合策略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文化素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核心课程与辅修课程结合、主课堂与校内外活动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感悟结合的“三个结合”课程建设构想是大学语文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系统的课程教学是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要深刻把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涵,不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巩固优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资源,健全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文化素质教育观念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形式,但在现实教育中,它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呈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和缺陷。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定位和特点,准确定位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目标;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内容与结构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并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以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我们对我国较早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6所大学的大二、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涵、课程开发、课程方案的认识,结果发现:许多学生并不十分清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涵和理念,没有机会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他们迫切希望了解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方案的相关信息并获得有计划的选课指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一些高校尝试进行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两者的关系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主要就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我国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涵、产生与发展、实践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发展理念、课程发展进程、课程主修和必修的模式、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给学生的负担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群英 《高教论坛》2008,(1):17-18,25
课程建设是推行文化素质教育的灵魂,本文从剖析现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运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从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建立健全素质教育课程各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加强当前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烟文化"作为青岛农业大学一门文化素质课在高素质应用创新型特色人才培养中取得良好效果。对此,要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总结分析,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集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有着新的特点并出现了集约化的趋势。建构符合一定指标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集约课程是可行的、有效的。从课程集约化结果的结构状态系统和过程的运作方式系统两方面综合来看,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集约课程可以有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讲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特色课程,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农业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精心组织校园文化讲坛,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推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教委首次提出"文化素质教育"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文化素质教育既是高水平的常识教育,也是价值观教育。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板块"模式,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核心课程"模式,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尚存在课时安排不合理、缺乏专任教师、考核方式欠科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程建设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经过几年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课程设置不够规范、缺乏文化含量、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等问题。本文认为,要提高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文化内涵,应当从更新育观念、健全制度、培育精品、强化内涵、加强师资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马云霞 《时代教育》2014,(11):32-33
互联网为青年大学生拓展了广阔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局限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其平台建设仍然滞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需尽快转变网络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路,通过开辟文化素质教育专题网站、开发相关教育软件、开展广泛的网络学习活动、建设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建立专门网站管理机构等,加快网络教育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程”十年建设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开始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程”,经过十年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多方面重要成果,对整个高教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素质教育积累了深刻的经验,同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作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5.
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在国家教委(教育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华中理工大学不断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工作,经过全校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形成了由三个层次、六个方面构成的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系。我们认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但建构课程体系是其中基础性的工作,因为对于高等学校来说,课程教育毕竟是主渠道,其他文化素质教育形式,如举办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需要第一课堂的课程教育作为基础。因此,第一课堂建设应是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和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不足之处,借鉴国外文化素质课程设置经验,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灵魂——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认为应该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增加文化素质类课程,多种课程类型并举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应以体现文化性特征为指导原则;课程体系应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学科为构建核心;并据此确定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决策导向的新型课程评价模式,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等四类评价组成,具有其独特的功能,适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评价的需要.文章研究了CIPP应用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评价的模式和流程.  相似文献   

19.
高师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具有双重意义。为有效开展高师文化素质教育 ,我系将文化素质活动课程的建设纳入本系《师专英语教育专业面向 2 1世纪教学综合改革》课题之中开展研究。在探索实践中 ,我系文化素质活动课程的建设从五个方面展开。课程建设的阶段结果显示课程具有五个方面的效能。它们能够有力地保障高师文化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高校要和谐发展人文与科学文化素质两方面的素质教育,而不能偏颇。本文分析了当前综合性高校文化素质课程开设的现状,并结合郑州大学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科学文化素质课程的一般特点要求,给出了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