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出版》2011,(1):F0003-F0003
一个真正的出版人,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应该有自己的出版理念。书比人长寿,应该是每一个编辑,每一个出版人矢志不移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朱瑜 《出版广角》2012,(6):47-50
他从业30年后从管理岗位重回出版一线"再作冯妇",被评为"新锐出版人"和"798致敬创意出版人";有人认为他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在为出版业唱最后一曲挽歌,头顶美好理想,悲壮前行".他说,每个出版人都需要有一点堂吉可德的精神,每个出版人也应该有自己向往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3.
陶明远 《出版经济》2005,(12):20-2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版社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是出版急剧产业化过程中,经济压力和经济追求给出版人带来了新的挑战:既要注重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也要重视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应该在把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放在首位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思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出版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4.
进化与坚守     
读者需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网络技术的快速提升,低阅读率,价格战,实体书店消退……在对图书市场的美好憧憬中,出版人一次次被"无情"地告知有效阅读资源的稀缺,残酷的市场竞争正在加速推动出版进化……进化中的出版人,在重新定义读者诉求。读图时代,影像让人类思维在愉悦中停滞,网络信息让人类在一次次短暂快慰之后迷失。图书的文化功能由意识形态转变为日常消费,由认识教化转变为消闲娱乐,由主要追求美感转变为主要寻求快感。这些变化迫使出版人思索图书应该提供  相似文献   

5.
作为出版人,自己是否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您为社会阅读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呢?这应该才是问题的源头与症结所在啊。  相似文献   

6.
不断逾越的阵痛--关于中国出版业走向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 《编辑学刊》2005,(4):22-25
中国出版业从阵痛中一路走过来,还将在阵痛中继续走下去.出版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也应当义无返顾地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保护环境下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及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一方面通过提倡著作权以鼓励更多档案信息生产者将具有著作权保护的档案信息交由档案工作者保管,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档案信息;另一方面在提供档案信息利用时做好著作权调停,指导用户利用行为不致侵犯档案信息著作权利人的权益,这是当今档案工作者面对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位于作者和用户之间的档案工作者应该明确自身在著作权法律环境下的角色,并意识到因此而带来的职责、任务、工作方法方面的变化.这一角色决定了档案工作者要从档案管理的需求和目标出发,全方位地理解和把握著作权法及其有关档案工作的相关规定,通过档案工作者这一中间经纪人角色,为档案信息形成者和利用者营造一个"双赢"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收集的盲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收集方面存在的盲点,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课题研究者自己收集的资料。传统图书馆学认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在图书馆之间进行的,而现代化的图书馆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同时,应该与这部分读者达成信息资源的双向交流和共享,把他们积累的资料充实到图书馆的馆藏中,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9.
一、档案信息服务市场的内涵 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它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档案信息服务市场是指一切档案信息交换场所和生产者、经营者与用户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信息市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构件,它也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在固定的场所提供、获得档案信息是有形的档案信息市场,没有固定场所的档案信息交易属于无形档案信息市场,如在网上获取付费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市场,档案信息服务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彭桂兵 《青年记者》2020,(10):75-76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3月1日起施行,将有利于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对《规定》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就文本内容看,有两个面向值得探讨,一是文本把信息内容划分为鼓励性信息①、违法信息和不良信息;二是把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和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三者纳入网络治理对象.鼓励性信息可以倡导、违法信息可以依法治理,不良信息如何辨别?这是个问题.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和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确实在网络内容治理上要履行一定的责任,但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和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生产和使用信息内容的权利,这也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报纸市场化运作,使得报纸商品性的一面越来越凸现出来。报纸的信息质量,即报纸所传播的信息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也成为读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市场经济时代的读者已把报纸信息质量的好坏与自己的权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希望订购的报纸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信息,应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能损害其合法权益。努力满足读者的信息获知权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传播信息是报纸的主要特征。报纸通过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来争取和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和订购,从而实现其办报目的;而读者则期望从报纸上获知更多、更及时、…  相似文献   

12.
探讨国内外学术资源平台中普遍存在的阻滞信息流动问题,分析其影响并探讨破解之道.通过列举各平台存在的限制用户利用数据、错误展示资源关系、随机提供部分检索结果等现象,归纳出信息幽禁问题并详细阐述其表现与影响.本文认为,用户需增强对信息幽禁问题的认识,提升应对能力;数据库商需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政府需完善学术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知识生产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电脑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和电子出版的崛起,对传统的编辑出版产生了强有力的震撼和冲击。在惊奇与迷茫之余,出版人应该冷静地分析、清醒地认识这一技术革命的历史意义、发展前景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使自己成为一个胜利的“弄潮者”,而不是一个被淘汰者。叶敢、倪波的文章,可为出版人提供思考的参照。因文章较长,本期先刊发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李若溪 《编辑学报》2009,21(4):375-375
人们对在线信息资源的使用正在快速增长.这种使用应该可测度和量化是广大信息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达成的共识.出版商需要更清楚地知道用户怎样使用他们的信息产品,图书馆希望更好地了解其购买的信息产品被使用的程度.要满足这些要求,必须要建立国际间的一致标准和协议,以使信息的在线使用度(Usage)数据的记录和交流规范化、统一化."计算者"的问世正是迎合了这一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德·能·识——论出版人的三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现代出版产业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这百年岁月中,现代杰出的出版人集德、才识、学识、胆识于一身,参与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革,确证着自身存在的巨大价值。 德、能、识——是现代杰出出版人的三个崇高境界,也应该是新世纪出版人努力追求并达到的。 一、从“德”这一品格讲,现代出版人应该把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完美地统一于一身。 社会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程度的砝码。对现代出版人来说,在职业行为和言行举止中自觉地用社会道德来规范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受普遍性的社会道德的约束外,现代出版…  相似文献   

16.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阐述省级党校图书馆,为适应时代要求如何把自己建设成为多功能的信息服务机构。我们把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根据信息流动的规律,从信息采集、加工处理、组织管理和提供使用四个层面分成信息中央库建设、信息采集组织和管理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手段和知识产品这三个部分来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一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有效地搜索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维基百科上把搜索引擎定义为:自动从互联网搜集信息,经过一定整理以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一向特别留意出版人的著述,盖因在内心里我总是觉得出版人并不应该只是一些专门的书籍制作者,而同时也应该有着文人的学识和气质,学富五车,经纶满腹,有倚马立就之才.这其实反映了我的一种出版理想,反映了我对编辑同人的一种期待.  相似文献   

19.
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面对数字化时代阅读的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冲击,出版社应该努力实现数字化转型,将其核心定位放在做“书”上,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应该具有价值性与权威性,这是出版社在数字化冲击下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文化守护者,出版人绝不应放弃对权威价值的追求,更不能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