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夏兰 《考试周刊》2012,(21):22-22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三篇山水画论是研究六朝时期山水画审美功能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山水画"畅神"、"悟道"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2.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关于山水画的理论论述,关于山水画种种范式和话语模式的确立也不得不参照《画山水序》。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将宗炳的《画山水序》的哲学观归为庄学,将魏晋时期人对自然的追寻归为超越世务的隐逸性格,但只有在生活中追寻隐逸才会造就画山水的兴起吗?然老庄实为中国艺术的哲学底子,却未曾将魏晋时期玄学大兴的背景囊括在内。《画山水序》的哲学观并非只有一元隐逸的庄学,玄学与佛学对它的影响亦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宗炳的《画山水序》在中国山水画理论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的源头,也是中国画千年发展的精神脉络.宗炳的《画山水序》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绘画创作的经验,吸收了当时不同的学说思想,较为全面地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确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行进发展方向,它是中国山水画的起点和基石.  相似文献   

4.
"卧游",表明宗炳要以欣赏山水画的艺术美代替欣赏自然山水,因为在山水美的欣赏中,可以实行对"道"的观照,"卧游"同样能满足人们对山水的渴望。宗炳既是中国山水画的实践者,又同时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建设者,他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他把孔子的"仁者乐山"与道家的"游心物外"融为一体,作为欣赏自然美与创作山水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绘画理论史上最早的和最重要的山水画论之一的《画山水序》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已经从对人物画的依附中解脱了出来。《画山水序》涉及到了山水画美学的本体、创作、鉴赏、技法、传达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山水画的创作和美学特征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主体精神和理性思想基础的来源,它揭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及价值。《画山水序》对我国山水画的审美与功用价值等不同层面上,颇具诸多独特的睿智和见解,这在当今仍有极大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画山水序》在探究山水画的独立意义上是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它赋予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精神品质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艺术及其理论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共生共荣的美学思想。宗炳《画山水序》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美学思想。中国山水画及其理论中包蕴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对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漫笔点丹青     
正《仿蓝瑛澄观图》孙洪莲"澄观"一语出自六朝山水画家、画论家宗炳的《画山水序》。宗炳认为,山水画的功用在于"澄怀观道",即通过欣赏山水画以涤除心胸之垢,进入平和无我的高尚境界。这也是蓝瑛69岁时精绘此图的初衷。孙洪莲画友所画的《仿蓝瑛澄观图》,并没有一味地照抄照搬原作,而是在忠实表现原作气韵的基础上,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和皴法;在寓平于险的  相似文献   

9.
吴琼 《文教资料》2010,(31):88-89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独立发展.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山水画论的开端。他们都提出了重要的美学思想。但他们的美学思想是有区别的。本文从人生境遇、形神关系、创作情感和审美感受等方面来研究其差异.区分他们的美学思想对深入研究山水画理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产生于中国晋、宋时代,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开始在山水画中有所反映。从此,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在整个山水画史中从没间断过。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陪衬而出现,其在山川景物环境的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当时的山水画形象创造尚处在稚拙阶段。 和顾恺之同世的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整  相似文献   

11.
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高峰,其中文人画代表了元画的主体精神,文人画中倪瓒的艺术个性最突出。他的山水画风格疏简萧散,意境虚静空灵。本文通过对他的杰作之一《容膝斋图》的解读概括了倪瓒山水艺术的四个方面的画风画貌及其艺术精神:精炼简率的笔墨意趣;净化的“三段式“形式表征;突出的诗文建构;虚静空灵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山水画发展的同时,画论也相应地触及到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中国古代山水画从宗炳、王微开始,就已注重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的追求,虽然当时并未从理论高度明确提出创造意境,但他们的画论和创作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3.
董源与黄公望,两位都是我国早期杰出的山水画大师。董源生活在五代,其《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都是我国关术史上少见的珍品。他在艺术上的创造及主张,对后人影响颇深。宋代米芾对其推崇备至,元代赵孟颊、高克恭及“元四家”几乎都从董源那变化出来,而最能将董源的江南画派发扬光大的则非“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莫属。黄公望遵循董源以造化为师的创作道路,以笔墨精湛,苍茫秀逸,澹远宏浑的艺术风格被董其昌称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画院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并拓展出一个学董为风的时代,不但发扬光大了江南画派,而且彻底变革了南宋院体的画风。  相似文献   

14.
对于艺术本质的研究与探索,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20世纪初的弗洛伊德;从屈原的《离骚》到宗炳的《画山水述》、王微的《叙画》,一直就没有停留过。当下我们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以形象化的手段营造的让欣赏者产生非功利心态并进而自我确证的虚拟世界。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曾侯乙墓出土的兽面纹玉琮,作为陪葬品,其出土的年代、材质、造型、功能及艺术价值,赋予它独特的审美本质。这对于艺术本质的研究提供了完整且形象具体的实物,有着重要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宋王巩的《闻见近录》、《甲申杂记》、《随手杂录》三部笔记,是其在哲宗绍圣、元符年间至徽宗大观年间依次创作的,创作时间长约十年.十年中王巩随手杂记,所记不分次序,不分类别,在编排条目上有一定承上性、连续性和主观叙事性.所记内容博杂,其中涉及到北宋党争、北宋士风、典故沿革、地理风俗等内容,具有补北宋正史的史料价值.王巩笔记史传体与小说体结合的叙事体式,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抒情写意的最高峰。元画以高逸为尚,放逸次之。倪云林的山水画是高逸的最典型代表,是中国山水画史上高逸的颠峰。倪云林创作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语言,把中国文人画发展到空前完美的形式。倪云林的绘画形式在构图、章法、笔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画面布局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这些画面语言组成空阔、平淡、幽静、萧疏的意境。通过对倪云林作品形式的研究,深入体会倪云林的绘画艺术,更好的对倪云林的绘画进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在中国古典艺术批评理论的启发下,将生命本体的美学观念运用于现代艺术的解读,建立了“生机主义”的现代批评理论话语模式,开辟了生命意象批评与境界体验批评的方法,并具体展现在对中国现代诗画及西方现代艺术的批评实践中.宗白华以其批评思想、批评实践以及批评史研究这三个维度建构了现代“艺术批评学”.宗白华的艺术批评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了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唯西方是从”的方法论缺陷,并对当代中国艺术批评学和批评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匡庐图》的山形地貌和南方庐山不符,而与太行山的山形地貌吻合,确切地说,就是荆浩隐居的太行山洪谷的山水风光;“匡庐”是荆浩的斋号,有匡复唐朝、匡正社会之意,它与庐山别名“匡庐”只是巧合,内容上风马牛不相及;《匡庐图》不是一幅单纯表现自然的山水画,而是一幅文人书斋山水,书斋是作品的关键所在,它是继王维《辋川图》和卢鸿《草堂十志图》之后的第三幅文人书斋山水,同时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人书斋山水;《匡庐图》并不是后人伪作,而是唐末后梁画家荆浩的真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