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汉语的“有 VP”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汉语“有 VP”这一语法现象在句法、语义、语用平面的特点 ,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它的发展变化 ,结合古汉语和方言探讨了“有 VP”的独特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汉语“有 VP”这一语法现象在句法、语义、语用平面的特点。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它的发展变化,结合古汉语和方言探讨了“有 VP”的独特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3.
“有”字句与篇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为了上下文的连贯和结构的整齐,篇章会对“有”字句的主语和宾语等具体形式进行选择,这是篇章对“有”字句的制约。同时,“有”字句也选择适合自己内部语义内涵的语体进入一定的篇章,并在篇章中体现出它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有个什么NP”格式是汉语口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格式.格式中“个”有量词和语气助词两种情况,根据“个”的不同,这一格式有两种层次分析情况.语义上,这一格式的典型语义是表示否定.语用上,这一格式体现出较强的口语色彩和主观判断色彩,根据语境不同,有“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两种信息焦点.  相似文献   

5.
程度副词“很”可与“有”字短语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偏正式动词性短语。它是一种常见的含有模糊数量义(或隐或显)的句式,分为若干小类。它们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存在“有-X没-X”的语言现象,本文拟在“语义-语法”场的观点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该现象进行考察。将其作为-个对称的固定短语进行三个层面地分析,发现“有-X没-X”是-个非自足的固定短语,具有对举性,其中X属数量词范畴,与“-”构成“-X”的数量结构,X选择范围受其所在的语义、语法场的限制,具有封闭性。从句法层面看,“有-X没-X”在句中有三种存在形式,分别为“有-X没-X+地+Vp”“有-X没-X+的+Np”和“有-X没--X+的”结构,并且只存在于描写句中,带有轻贬,俗化的语体特点。  相似文献   

7.
“有”字句是上古汉语的重要句式之一,本文在综合考察《左传》“有”字句的基础上,概括出《左传》“有”字句的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并着重从语义角度对其中的典型“有”字句进行归纳分析。从中总结出五种不同的语义类别。  相似文献   

8.
定语是与中心语相对应的句法概念,在语义上却不一定对应,语义也对应的是典型的定语,不对应提非典型的定语。“他的老师当得好”和“开他的玩笑”中的“他”就是非典型定语的两种表现,前者是语用简化的结果,后者是语言结构在语用中类推的结果。不管它们在语义上有什么表现,语用上有什么特殊,其句法地位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9.
依据认知语法有关运动链的理论,探讨by-短语在有标被动结构中同运动链发生何种关系,从而指出,by的语义取决于同运动链的特殊关系.与相关介词with、from、through相比,by之所以具有更广的语用适应性以及更强的句法功能,皆因其唤起施事的固有性质.  相似文献   

10.
表比较的“有”字句的两个比较项在深层结构中应当是对称的,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受经济原则的制约。它们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类型上往往表现出种种不对称现象。本文详细地考察了其不对称的情况.将其归纳为句法结构不对称、语义类型对称和句法结构、语义类型均不对称两类,并认为比较项的省略、空缺、任指,以及该句式的特殊用法“比况”是造成比较项不对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2.
江西南昌话中有一个用法非常活跃的"拿",它可以作动词、介词、连词。做动词时有"持拿"、"拿取"、"给予"、"让"等意义;作介词时可表处置。南昌话表处置意义的"拿"字句对应于普通话的处置式"把"字句,但仍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你这(个)+NP"结构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你这(个) NP"这一特殊结构形式,具有很浓的口语色彩和很强的表现力,可以从三个层面对它进行分析考察。句法上,它与"把"字句的句法特征有关联;语义上,它主要表达说话人内心的愤怒和强烈不满;语用上,它主要用于面对面的对话中,既具有指称功能,又具有表情功能。  相似文献   

14.
怀远方言中"网/幌(子、的)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什么",同时为列举收尾,表"等等"。本文就它的用法及使用范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拼音文字为背景的外籍学生,以问卷形式调查其汉字输出的过程中,是否表现了识记过程中的认知倾向。问卷以取得形、音作答的分布数据设计,前半部采用汉字形、音填充形式,此时受试者对施测字仅有语义或词组语境的线索;问卷后半部采问答形式,调查受试者在汉字学习时的策略使用情形。藉由以上的资料分析,本文尝试观察以拼音文字为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其汉字输出在认记途径上表现的相异性,及汉字字音、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普通高校中的数学学困生相当的普遍,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正确认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意义;注重对学生数学间接兴趣的培养;注重对学困生数学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化学困生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法语法配价理论对英语形容词句式的语义建构做出了强有力的解释。一个形容词句式表达不同的语义,这是由语言运用者对相关实体或事件的特征概念化的不同方式造成的。其自主成分与依存成分间不同的联结方式从认知视角解释了相同的句法结构表达不同的语义内容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X跟Y一样W”语式的语义预设相当复杂,但呈现出严格的规律。该语式在表示比拟的意义时,存在“YW”的预设义;在表示比较的意义时,其语义预设与“W”的性质有关:当“W”不是“大、小”类词时,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是“大、小”类词的消极成分时,同样存在着“YW”的预设义;当“W”为“大、小”类词的积极成分时,不一定具有“YW”的预设义。也就是说,并不预设事物具有积极成分的概念意义所表达的性质,而是表示整个概念范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校特困生问题的分析,努力探讨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解决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态补语转化而成。先对这两种格式进行具体的描写,进而阐释它们两者的来源、特点,以及语义、语用方面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