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推出以来,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这类节目一改高高在上的时政、会议、领导活动等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程式化积弊,镜头朝下,贴近百姓生活,抒发人文关怀,深受观众喜爱,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获取了良好的广告经营效益。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在全国兴起。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飞速扩张,全国各地方台纷纷推出民生新闻栏目。或将原来的社会新闻节目转型为民生新闻.而这类栏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受欢迎.一方面是其自身“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使然.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中夹叙夹议,轻松自然、灵活简洁的评论方式也让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正式开播,以其鲜明的平民性和参与性获得空前成功,继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不仅卫视台、省级台纷纷效仿,推出了民生新闻类的新闻节目,市级台甚至县级台也不甘落后,推出了本地的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4.
2002年,江苏省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一档以“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本取向”为口号的大型民生新闻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就是这档节目,几年来不仅在当地创造了骄人的高收视率和高收入,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各省、市台纷纷效仿上马民生新闻节目的浪潮。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民生新闻节目在电视荧屏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民生新闻以它特有的平民风格深受电视观众所喜爱。而在众多的民生新闻栏目中,主持人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主持人真诚、平等地表达,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同,增强亲和力,从而拉近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想在电视媒体中起到主导作用,就要在节目中以特有的亲和力和独到的视角拓展观众的理性思维,真正做到"零距离"。  相似文献   

6.
王丽毅 《视听纵横》2009,(2):117-117
随着电视传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赢得更多的观众、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各地电视媒体近年来不论在节目形式还是内容上,许多电视台都研发和制作了一系列的新节目,其中方言民生新闻甚为抢眼,各大省市电视台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7.
吴世友 《新闻窗》2012,(3):75-76
电视民生新闻及其特点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现象迅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民众生活中的问题,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现状,深受民众的喜爱。电视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目前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栏目深受观众喜爱。与传统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最成功的突破在于受众本位的确立。无论是在节目内容还是形式上,民生新闻一改传统新闻高高在上的特点,转而以平民视角关注普通人身边发生的事。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对新闻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的辅助性因素的运用,实际上就是新闻本质的一种回归。那么,民生类新闻节目该如何实现平民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9.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6,(24):63-64
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了《阿六头说新闻》,一时间,用方言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方言节目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更成了各地方电视台着力打造的新闻节目。我们应当注意到,它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这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仅延续了民生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平民、新闻的视点是平民”的成功关键和精髓所在,更胜在精确的受众分析和定位。方言新闻节目摒弃了争取所有受众的策略,转而锁定特定的受众,用方言这种古老的地域文化,消解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节目观众定位在本土化、小众化、平民化,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10.
张安旺 《青年记者》2007,(18):61-62
自《南京零距离》肇始,民生新闻节目遍地开花,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纷纷效仿,以各种名目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并且大都取得了成功。民生新闻立足大众,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体现了新闻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一时间民生新闻成为受众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也成为业界学者重点关注的节目形态。尽管民生新闻在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民生新闻存在的不足和危机,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只有向公众新闻发展才是民生新闻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1.
王娟 《视听界》2012,(4):98-99
主持人是节目与观众交流互动的中介,主持人的风格定位传达出节目的品质内涵,直接影响观众对节目的认知;主持人在传播中的个性魅力也会感染并影响观众,吸引观众对节目的关注。电视民生新闻正是利用主持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化优势,展现其平民视角、民本取向、为民服务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汪杨 《新闻通讯》2013,(3):57-58
电视民生新闻深受观众喜爱。与传统的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最成功的突破在于受众本位的确立,无论是节目的内容还是形式,民生新闻一改传统新闻高高在上的特点,转而以平民化视角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对新闻真实性、时效性、贴近性、重要性的新闻价值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的辅助性因素的运用.实际上就是新闻本质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电视民生新闻以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切中了普通百姓的收视心理,在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博弈中以纵向差异获得了胜利。但是,曾红遍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却暴露出了定位同质  相似文献   

14.
柳溪 《今传媒》2012,(7):81-82,89
2012年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限娱令"实施的第一年,各大卫视纷纷选择发展民生类新闻节目,并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做了全面的升级。本文以湖南卫视2012年推出的《平民英雄》为例,从传播平台、节目形式和舆论导向三方面深入分析了"限娱令"背景下各大卫视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5.
电视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同时伴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节目格调肤浅、低俗,观众收视率严重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明确地说就是要探索出一条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和要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长远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 《新闻爱好者》2008,(8):101-102
自从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作为长春的本地新闻栏目,《守望都市》、《城市快递》等以报道民生新闻为主的品牌节目也逐渐成为市民喜爱的精品栏目。  相似文献   

17.
曹莉 《视听》2018,(11):44-45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从百姓的视角讲述新闻事件,深受广大电视受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好的口碑,一度风靡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存的必然趋势。电视民生新闻面临媒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在节目内容以及形式方面进行创新,转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促进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从"小民生"到"大民生"方向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媒介发展步伐,满足受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播出以来,各地方电视台都在兴办以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栏目,都明确打出了民生新闻的旗帜,以创造节目与观众的零距离为基本理念,贴近市民生活实  相似文献   

19.
魏玉龙 《视听界》2014,(1):95-97
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升级版)开创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节目包罗:万象、内容平实、短小精干,有“电视晚报”的美誉。其中,有一类节目很是独特,颇受观众的喜爱,那就是“零距离”体“老文化”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20.
丁理 《新闻采编》2007,(5):32-33
随着《南京零距离》“零距离”贴近民众的“民生新闻”的成功运作,全国范围内随即引发了“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节目。由此,运城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第一时间》栏目也应运而生。像其它台的民生节目一样,这是一档站在百姓立场、以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生计的本土化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日常的七零八碎、家长里短等。节目中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让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增强其话语权,并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出媒体对百姓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三贴近”的新闻从业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