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子墨 《阅读》2013,(11):9-10
同学们正在上图画课,孙老师认真地教他们画圆圈、画直线、画波浪……"老师,画这个太没意思了,"大伟举手站起来骄傲地说,"我会画大楼房呢,比这个好玩。""我画的大汽车跑得可快了,叭叭呜——"冬冬模拟着汽车喇叭声说。"同学们,老师也想让你们画呀,可是你们的基本功没有练扎实,画出来的图画不好看啊。"孙老师面有难色。"老师,您就让我们画吧,"大伟央求道,"画圆圈多没意思呀。  相似文献   

2.
论接受美学视野下手绘效果图与传统界画的整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界画与手绘效果图作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两大环境艺术设计手段,已经逐渐进入了"边缘化"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理念及形式无法满足受众的"期待视域"。在接受美学视野下,对界画与手绘效果图进行整合与互动既有利于理解受众的期待视域,又为改变这种"边缘化"地位提供新途径,对手绘效果图和界画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要通过扩大"审美距离",为界画和手绘效果图的创新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要了解中国造型空间艺术,首先要明确人类的空间意识,通过空间意识的分类来了解绘画带给人们的艺术空间感。从中国画造型空间的基础以及中国画造型空间的要点两个方面出发,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和体会中国绘画艺术中,空间艺术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地区的丽江、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地,分布着纳西族、摩梭族、白族、藏族、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等少数民族,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名族风貌,孕育出了独特丰富的民族画,本课题旨在对分布于滇西北地区各地的民族画造型形态进行类比、解析,试图通过对造型形态的解析,洞见他们生存哲学的思考与夙愿。  相似文献   

5.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从其美学思想,美学特征,美育影响三个层面展开。画谱从南北分宗、师承与开拓、胆识之变、因文传画四个维度对绘画史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突出画史因文传画的特点,坚持从有法到无法的美学原则,从"抓古人痒处"与"抓自己痒处"的同一来说明复古与求变的同一。全书体现了意象程式化积淀的美学特征,开拓了中国古代绘画美育的第四种形态:以去贵族性为特征的自学形态,并影响了日本江户画坛和日本绘画美育。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作品以极为深沉含蓄的艺术风格和简洁明快的散文语言而著称,其笔下的"硬汉"形象独树一帜。海明威自身就是一名英雄,他的创作源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由于他的人生观和创作思想随着他个人经历的丰富而发展,他作品中"硬汉"的形象也逐步发展变化、趋于完善。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奠定了海明威在美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舟山渔民画聚集着浓厚的地域民间艺术风格,蕴涵着与众不同的海洋文化风情。其造型语言多变,色彩绚丽,地域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在阐述舟山渔民画的风格与特征基础上,对其在现代时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徽州版画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视觉语言与精神特色,将它运用于现代数字插画设计中可丰富其表现手法和精神内涵,使当今数字插画既可传承优秀民族艺术的视觉魅力,又与现代设计趋势自然衔接,创意新生。文章将徽州版画与数字插画结合起来,分别研究徽州版画的造型美、色彩特征和地域文化精神等视觉语言要素在现代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彩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以其透明流畅、变幻多姿的特色 ,被人们喻为富有魅力的画中女皇。也正由于它自身的这些特征 ,它的流动性、干湿变化和不可更改性 ,又使它有时变得难以捉摸、无从驾驭。笔者以风景写生、静物写生、人物写生为例 ,引导学生将其作为一种媒介来探索自然、分析自然界色彩间的规律 ,把握色彩与造型的关系 ,进而研究水彩画画种的艺术规律和自然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的诗体散文中,从鲁迅的《野草》,到何其芳的《画梦录》,再到杨朔的散文,形成了一个"三级跳"。杨朔拿散文当诗写,有成就也有明显的不足;何其芳高张独语体散文的旗帜,刻意追求散文艺术的革新, 功不可没;而鲁迅,视《野草》为生命的一部分,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散文诗。以思想艺术的震撼力论,《野草》是极品,《画梦录》是上品,杨朔散文是中品。其中成败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再现物象"的观念自战国开始萌发,到晚唐、五代逐渐明晰,经历了从追求外在形似和色彩描摹到呈现事物内在"真实"的过程。荆浩提出"画者,画也,度物象取其真"的论断,预示着绘画作为一门造型艺术的观念的确立。但由于对事物的认识缺乏客观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知识的支撑,绘画以抒情达意为主要目的,造型始终流于概念化和表面化。当代环境美学倡导的科学认知主义理论,将有助于深化对自然物的认识,从而可能开拓出艺术的新境。  相似文献   

12.
临摹画是培养学生绘画基础的主要手段,这种形式的绘画教学要求学生正确而真实地描绘周围环境中各种现象和事物的形象为主要特征,以写实再现客观物象为重点的训练。学生通过训练可以提高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对客观物象的正确认识、理解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生动的表现力,使学生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感知、观察、想象、技能诸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一、临摹画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一)对比例估计的认识比例关系是对各种物象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大小、长短对比的一种量度关系,对比例正确的判断是衡量是否有造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对…  相似文献   

13.
素描教学是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的诸要素各有不同侧重而已。因而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五年制高职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由于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其文化水平和专业基础,相比三年制工艺美术设计专业高职生而言整体上偏低,加上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给专业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提高五年制高职生的素描教学水平,有必要打破教学常规,从强调"形"的重要性入手,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深化对造型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造型理念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4.
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种类繁多,从体系上可以划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追溯世界绘画的源流,不难发现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  相似文献   

15.
陆姗姗 《池州学院学报》2013,(4):121-122,137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具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营造出一种单纯、和谐、高度提炼的具有东方韵味的装饰感。中国工笔人物画此种技法特性是其与西方以光色体面造型写实人物画有本质区别。本文从以线造型、平面化造型、程式化造型、主观化造型四个方面论述了工笔人物画造型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16.
水墨人物画教学中.水墨画的学习规律,学生在掌握上不如工笔画清楚.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顾此失彼,不得要领。因此作为教学者.笔者认为学生对水墨人物画的造型、线条及笔墨的认识与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庆阳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多种民间艺术,其中以香包最为著名。"福寿娃娃"作为香包的代表作品之一,更富有深刻的寓意。"福寿娃娃"原是端午节挂于胸前的小香包,同时它的造型特色和色彩搭配也具有独到的地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大型香包,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又代表着吉祥、福气,它被用来给现代居室做装饰品。  相似文献   

18.
不言而喻,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以画赋诗,以诗作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都足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传统绘画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现代绘画理论界和文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审美见解和思想哲理体现。文中主要以古代文人画作为二者关系探讨的切入点,从意境、精神追求和想象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对色彩的认识是与民族心理、民俗习惯及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从属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形成系统的用色理论和方法。中国画色彩的运用正是在总结了各方面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它对中国绘画色彩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西方绘画理论、技法被不断引进,使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中国画也由此发生着巨大变化,甚至受到某种限制。西方现代科学光色的研究成果运用在绘画上,成为写实画风的色彩理论依据,这一依据对中国画色彩的传统理论带来很大冲击。但是无论如何,"随类赋彩"或以情运色始终是中国画色彩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20.
刘代明绘画之道,一是善于吸取中国传统绘画中丰富的养料,笔墨之中体现出扎扎实实的中国画基本功。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源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的真实,把对自然的领悟与情感融入到具体的物像之中。三是创新,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对中国画的构图造型、笔墨运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