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六方会谈与中国外交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 此次朝鲜核危机是中国近年碰到的最大、最关键的外交考验。去年年末危机肇始以来,中国关于朝鲜核问题的首要战略目标始终是和平地实现朝鲜无核化。对中国来说,朝核问题只可以有一种解决方式,就是经过惟一可取的即和平的途径,一个得到了某种安全保障的朝鲜接受有核查的无核化。这一完全正确和持之以恒的战略目标,加上对于两类基本形势——朝鲜核武开发状况与核危机升级为军事冲突甚或战争之危险程度——必然有  相似文献   

2.
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化解朝美之间的不信任,加上美国对于无核化的强调,导致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爆发。随着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一次朝核危机达到了高潮。在有关国家的克制态度和积极行动下,朝关双方签署了《核框架协议》,从而为第一次朝核危机画上了句号。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爆发说明,冷战时期长期保持的半岛均衡均势已被打破,美国的无核化主张与朝鲜强调自身安全的主张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而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终结则说明,朝美双方的矛盾尚不足以压倒各当事国对于维持半岛局势稳定的共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促成和平解决,是化解朝核问题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各方围绕朝鲜核政治的博弈动机一直扑朔迷离。笔者认为,朝鲜追求和发展核武器的动因是复杂多重的,朝鲜核政治的本质乃是各方现实利益的杯葛和较量。以解决朝核问题为主旨的六方会谈,由于其本身的功能缺陷及受到诸多因素掣肘,在实现朝鲜弃核和半岛重归和平方面还有很长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是冷战期间发生的第一场热战,也是东西方之间最严重的冲突之一。本文拟就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中美双方各自参战的原因、朝鲜战争没有升级为全面战争的原因、朝鲜战争的结局等问题的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一次简要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朝鲜战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朝鲜核问题从上世纪开始到现在,经过几轮的六方会谈和多轮不同的相关国家与朝鲜的双边外交,朝鲜核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还是朝鲜有潜在的核国家成为了事实上的真正的核国家.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一个国家在面临生存安全威胁时,最关心的是其生存安全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承认当今朝鲜的体制与政权的合法性与生存权,所以,朝鲜与美国的共有观念是敌人,韩国与日本是美国的同盟国,朝鲜与日韩的共有知识也是敌人,朝鲜与中国的共有知识是不可靠的盟国,与俄国之间的共有知识是冷淡的邻国.所以朝鲜所处的国际环境是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朝鲜要获得生存和安全必须靠自助.这是朝鲜发展核武器的根源,所以,要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必须改变美国与朝鲜之间的共有观念,变敌人为平等的竞争伙伴.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缘何介入朝鲜核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核危机爆发后,澳大利亚作为紧邻亚洲的国家积极介入其中。澳大利亚基于澳美特殊关系的存在,对提高地区影响力的谋求以及出于国内经济利益、政治因素、安全战略诸方面的考虑,采取了积极介入朝鲜核危机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朝鲜核危机与美国及东亚主要国家的立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核危机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和去年10月以来发生的两次核危机,引发朝鲜半岛与东亚地区的严重安全问题。对此问题,东亚地区主要国家的态度迥异。韩国坚持和平解决危机立场,也不排斥必要时采取强硬手段;日本主张采取强硬措施;中国政府则坚持多方会谈、和平解决危机。美国克林顿政府与小布什政府的立场不尽相同,在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期间,小布什已制定基本政策。事态发展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朝鲜核危机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主要从权力和安全的角度来解读朝鲜核危机,认为美朝两国在国际关系实践中都是从追求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全角度出发。在处理朝鲜核危机的过程中两国的矛盾会进一步的激化,不排除双方会采用武力的形式来解决争端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地图     
百年史,朝鲜局南方周末7月31日2003年的朝鲜半岛,因为核危机而又到了一个剑拔弩张、和战存废的关节点。中国再次以“最重要的非当事人”身份登台亮相。这一次的应对成败,将回响长久:如果危机失控,半岛战事再启,中国难独安于核恐怖与地区动荡之外;而局势持续紧张,日本势必渔翁得利——乘机以国家安全为由,发展武备,甚至谋求核力量,恶化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10.
“第三思潮”人格观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是 ,2 0世纪却是人类相互关系处理得最糟的一百年 :大到国家之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小到家庭危机前所未有地恶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是人类在 2 1世纪仍然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这一问题属于人类的内在问题 ,人的内在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的心灵。个人组成家庭 ,家庭组成社会 ,社会组成国家 ,国家组成世界 ;人类要解除危机 ,迎接挑战 ,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 ,必须改变人的心灵。改变人的心灵的最佳途径就是教育。正如美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家托马斯·立可纳 (ThomasLic…  相似文献   

11.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从朝美的《框架协议》到朝核危机的爆发已有五年,六方会谈四次成功地举行为朝核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朝鲜和平进程又现曙光。从六方会谈的由来、四次六方会谈的成果剖析来探讨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以及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80年代中叶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0年,正是中日两国争夺朝鲜控制权的10年。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中日争夺朝鲜电信权个案,则是中日在朝鲜展开的一场代理战争,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两强争霸的冷战局面的结束,这也加快了核扩散的脚步,核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隐患。伊朗核危机的悬而未决、朝鲜核危机谈判陷入僵局,这些都引发我们对于国际社会核危机处理模式的思考。目前国际社会核危机处理的模式主要有:乌克兰模式、伊拉克模式、利比亚模式、马德里模式、印巴模式以及南非模式等。考察国际核危机处理模式对于我们当前分析解决伊朗核危机和朝鲜核危机具有理论和现实方面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     
自去年10月爆发朝鲜核危机以来,朝美经过6个多月的对立僵持后,于4月23日首次举行中朝美三方会谈,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开了一个好开端。自去年11月中国广东出现首例“非典型性肺炎”病例以来,由于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非典”病毒在全球蔓延开来。据4月29日统计,全球已经有26个国  相似文献   

15.
伊朗在两年的时间里两次爆发核危机,有其历史根源,也有其现实原因。在每次核危机中,伊朗政府都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稳健务实、有利有节的外交策略化解危机。然而,美国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根本矛盾决定了这一问题必然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综合各种因素分析,美国在近期内暂难以对伊朗发动战争,政治和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和发展,两国在反恐、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等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磋商、协调与合作,双边关系日趋成熟。 中美关系出现良性互动。其一,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一直多渠道、多层次联系。特别是自3月份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产生以来,中美元首一直保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朝鲜进行了武装干涉。在干涉朝鲜战争的战略目标方面,美国总统杜鲁门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之间是一致的,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具体的政策方面,他们之间又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与冲突。  相似文献   

18.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朝鲜战争的一个后遗症,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美国重新插手台湾事务。这样,朝鲜战争使得中美两国走上了对峙的道路,台湾也就成了中美关系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虽然介入但却未扩大事态,这与它的全球战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欧洲第一”的战略方针要求他们竭力维持东西两线的军事均衡;另方面盟国尤其是英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的对朝政策;再方面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必然会影响美国在全球战争中战胜苏联的力量。美国在对朝战争中的临阵易将与和平谈判则是其全球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中国周边核态势趋于复杂化,具体表现为中国周边的核扩散形势呈现为两个相反的方向.一方面,在东北亚地区,朝鲜的核扩散行为引发了严重的核危机,使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陷入持续的紧张状态;在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突破核门槛成为核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多个地区与国家加快了去核化与无核化的步伐,东南亚、蒙古和中亚地区相继宣布建立无核区,稳定了这些地区的安全形势,并巩固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冷战后中国周边呈现出这两种不同的核态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具体地区而言,其核态势走向是国际安全环境、地区安全环境以及地区内关键国家国内政治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