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容提要这是一个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也讲述了她养育儿女的千辛万苦,还讲述了她如何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过程,展示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作者自两岁残疾,饱尝人间冷暖。她曾两度报考研究生而不得,也曾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她曾生活困窘得被“请”到大街上,也曾为先天不足,后天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她的女儿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曾经追星,贪玩,厌学,也有过青春期反抗……然而,她成功了。“知识改变命运”,她不仅使女儿成功地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自己也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曾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了。”母亲说:“是的,你应…  相似文献   

3.
一位美国教师的4岁女儿被红橙橙的辣椒吸引住了,不料刚送进嘴里,就辣得又咳嗽又流泪。可她的母亲却无动于衷。一旁的中国女医生赶快让小女孩喝凉开水漱口。她的母亲却说:“不用去帮助她,让她自己对付。她会从小小的吃亏中吸取教训。总是帮她,反而会养成娇气。”东西方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我们的家教首先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现在的中  相似文献   

4.
黄红艳 《云南教育》2009,(21):43-43
我是一名母亲,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与女儿的相处中,我时刻扮演着母亲与老师的双重角色,既是慈母,更是严师。不久前,女儿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三生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回来后,她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妈妈,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成熟、饱满的生命姿态,什么是人生意义的终极寄托!”女儿的举动,让我十分欣慰。作为家长,我对“三生教育”也有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以女儿为自豪,把女儿的顺利成长视作自己家教的巨大成功。她12岁考取省级示范高中,15岁考入一所全国名牌大学,19岁被学校保送为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女儿的依赖性太强了,事事都以“我不行”,“我做不好”为由要父母帮忙。让她盛个饭,她都说怕烫着。看着女儿的表现,我在后悔当初太娇惯的同时,也担心女儿把逃避的坏习惯带到学习中去。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惊出一身冷汗,可又苦于没有好办法使女儿改正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感受成长     
我母亲是位坚强豁达、聪慧干练、事业有成的出色女性。但她总是自豪地说:“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财富就是我的孩子们。”这话我很多年都无法真正理解,直到我也做了母亲,有了女儿,确切地说,是在经历了不久前发生在我女儿身上的两件事之后,才让我真正有了和母亲一样的心情。 那天,女儿主动提出帮姥姥揉揉发麻的腿。当她姥姥认真地向她致谢时,孩子用稚嫩的话语这样回答道:“不用谢,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我才为你做了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肖峰在一次家教咨询活动中,有位母亲向我说起了她刚上小学的女儿。她说其女儿聪明伶俐.因而深受老师的喜爱。于是老师做什么事都爱叫她,动不动就表扬称赞她一番,弄得她成了老师的“小红人”。按说自己的孩子得老师的宠家长应该高兴才是,可这...  相似文献   

9.
在女儿三岁时,我就开始住院,不能与她日夜相伴。然而,作为母亲,我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牵挂之情的途径:我经常把叮咛嘱咐的话浓缩成短短一句,写在纸条上,让家人贴在女儿床头上。后来,家里为此买了块黑板,渐渐地就形成了“每月一句妈妈赠言”。从幼儿园到大学,这样的赠言已积累了近二百句,内容大部分是我自己写的,也有少数  相似文献   

10.
母亲难鳄鱼     
有个童话故事说,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女儿在河边玩耍。突然,鳄鱼叼着她的女儿了。母亲要求鳄鱼放了她的女儿。鳄鱼说: “你如果能猜对我的心思,我就放了你的女儿。”心思是隐性的,难以捉摸的,鳄鱼很是狡猾。这位聪明的母亲想:只有让鳄鱼处于两难,才能救回女儿。于是她说:“我猜你想吃掉我女儿。”这么一说,鳄鱼左右为难,如果说鳄鱼说“猜对了”,那根据猜对就要放人的约定,应该放了女孩;如果它说“没猜对”, 那就是说,它不想吃掉她女儿,也应该放了女孩。无论鳄鱼怎样回答,它都得放了女孩。这个故事,体现了这位年轻的母亲的智慧,也说明她正确地运用了逻辑二难推理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有问有答     
孩子总爱和别人比吃穿怎么办? 女儿8岁,在平时吃穿用玩上,总是频频跟别的小朋友比较,有时还会说人家穿的是“名牌”之类的话。我担心这让她的快乐减少,让她过早地在“比较”中体验不满,不知足。作为母亲不知在她有这种“攀比”的言行时,怎样应对是合理恰当的?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家庭与家教》我的好选择一个好的选择,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自从我2005年订阅了《家庭与家教》杂志,她便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也改变了我传统的、偏激的教子方法,使我懂得了怎样尊重孩子,学会了怎样与孩子沟通,同时我也成了孩子的好朋友。懂事的女儿看到我的变化,高兴地说“:妈妈自从有了《家庭与家教》,就成了现代妈妈了,我再也不怕她了。”虽然与孩子的沟通已不成问题,我相信女儿是个身心健康而且快乐成长的小女孩,但是在女儿的学习上我却不是个好母亲,为此我时常困惑不已。平日里好强的我,忙工作,忙学习,忙父母,忙兄弟姐妹,可忙到女…  相似文献   

13.
母亲在笑     
双腿瘫痪的女儿总是躺在小床上,靠着一扇小窗子,愁眉苦脸地望着天空发呆。“吱……”门开了,面容憔悴的母亲坐在女儿床前,握着女儿的手说“:女儿,妈妈带你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春天来了,外面的花儿都开了,可漂亮了。”母亲总是向女儿提出一些对女儿十分有益的事情,但从来没有一次成功过。这次,她的眼中依然带着一丝希望、一丝祈求。“不!已经是个废物了,还管我干什么?”果然,女儿依旧冲着母亲大吼。妈妈再一次哀求道“:让妈妈带你去吧。“”你烦不烦?”女儿一口回绝。妈妈丝毫没有生气,只是默默地走开了。第二天早晨,母亲走进了女儿房间,为女儿洗脸,一边洗一边试探地说“:女儿啊!公园里的花开了,红的黄的,真美……“”别说了,我不会去的!”女儿没等母亲说完便断然拒绝。母亲没说什么,把水端了出去,接着又端来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和几个面包喂女儿。“妈,我想吃糖。”女儿平淡地说“。好!妈这就去给你买!”母亲像听到圣旨一般,飞快地冲出了房间。女儿口渴了,便撑起拐杖来到厨房。猛地一愣,她看见厨房的饭桌上放着几块又干又硬的饼干。难道妈妈最近都只吃这些吗?女儿心想,眼睛也不觉落下了眼泪,滴在了饼干上。女儿又回到了床上。母亲回来了,手里提着一袋糖,那刻...  相似文献   

14.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她5岁的女儿特别懂事,人见人夸。幼儿园老师说她很听话,亲朋好友也都夸她是个好孩子。但她发现孩子特别“心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交谈了许久,共同找出了孩子心重的原因。在此,我想将这位母亲在教育上的失误告诉家长朋友们,以共同借鉴这一教训,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这是一位很重视家庭教育的母亲。从女儿两岁起便开始从严管教,要求女儿做个好孩子。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每当孩子表现好时母亲便对她说:“瞧,别人夸你是好孩子哩!”每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就对女儿说:“看,别人笑话你了!”久而久之,让别…  相似文献   

15.
周阳 《现代家教》2000,(3):39-39
一位“望女成凤”的母亲,为了给女儿买一件漂亮的上衣,不惜花费一天的时间,先后跑了七八家服装店,百般挑拣、可谓不厌其烦。然而,当家教中遇到女儿任性、倔犟的难题时,这位母亲只是一味埋怨女儿不听话,却不耐心对女儿进行思想疏导,更不愿拿出时间到青少  相似文献   

16.
梦游者     
在我出生的那个城镇,住着一位母亲和她的女儿,她们常常梦游。 一天晚上,当万籁俱寂之时,母亲和女儿再次在睡梦中漫游,她们在雾蒙蒙的花园中相遇。 母亲说:“完了,完了,我的仇敌,是你,摧残了我的青春,它消逝了——是你,在我的生命的废墟上建起你的生活!我多想亲手杀了你!” 女儿也开口了:“喂,你这令人厌恶的自私的老太婆!是你扼住了我向往自由的天性!你妄想让我年轻的生命成为你衰朽生命的回声!我多么希望你快去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鸡鸣,母亲和女儿都从梦游中醒来。母亲温柔地问道:“是你吗,宝贝?”女儿柔声回答:“是我,亲…  相似文献   

17.
韩得学 《甘肃教育》2009,(11):41-41
最近读报,一位母亲成功教子的事例发人深思。文章记叙了一位母亲三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儿子因为智力一般学习很差,而且行为习惯多有挑剔之处,这位母亲每次都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每次她都以自己发现的优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比以前进步了。”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母亲手里时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励让我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18.
三年级的女儿让我辅导她的习作,题目是“妈妈的爱”。她选择的是一个送她去医院看病的例子,写得很是平常,而且这个事例显然是编出来的,具体的场景一点没有描述。对于女儿如此选材我很是不满.于是启发她:作文选材首先要选取自己真实经历的事。其次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你在何时、何地、哪件事中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呢?我连问了她两次,面对我的追间,女儿沉思了一会儿,说:“不知道。”我有些怀疑女儿的回答,又启发她:“你仔细想想,在生活中,我做的哪件事让你感受到了妈妈很爱你呢?”女儿仍是摇头。我有些泄气。难道在女儿眼中我竟是个不爱她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女儿很聪明,可她的偏食、爱睡懒觉等毛病,让我很是头疼。我试过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那天,跟报社的一位朋友感慨家教之难,她向我介绍了一位农民——他叫张永泉,只有小学文化,妻子是个哑巴,一家人多年生活在贫困线上,但他  相似文献   

20.
我的朋友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一个令她异常烦恼的消息:她那没有结婚的女儿怀孕了。我的朋友向我叙述她的女儿终于把这件事情告诉她和她的丈夫时那可怕的一幕。他们谴责她、斥骂她、用各种恶毒的语言来责备她。“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我的心为他们疼痛。我能帮助他们在这条鸿沟之上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吗?我觉得很沮丧,因为面对这种困境,我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我打电话给我的母亲,向她寻求建议。她提醒我,让我想起多年以来她经常对我说起的某件事情。我立即写了一张便条给我的朋友,让她与我共同分享我母亲的建议:当一个孩子陷入困境的时候,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