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高考实验题已从简单的背诵、记忆转 向考查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上,加强 物理高考实验题已从简单的背诵、记忆转 向考查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上,加强了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从 1997年首次出现电学设计性实验题以来,1998 年第20题,1999年、2000年浙江省理科综合题, 2001年理科综合题,每年均出现了电学设计性 实验题,分值均在15~20分.  相似文献   

2.
物理高考实验题已从简单的背诵、记忆转向考查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上,加强了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从1997年首次出现电学设计性实验题以来,1998年第20题,1999年、2000年浙江省理科综合题,2001年理科综合题,每年均出现了电学设计性实验题,分值均在15~20分。所谓设计性实验题,就是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情景,从而考查一项或几项实验能力和技巧,实验所用的器材、原理及方法,都包含于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之中,只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重新组合,这与考试说明中的要求“会用学过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中,物理部分力学共62分,占51.6%,电学40分,占33.3%,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18分,占15%。符合考纲要求,和往年的考题差不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考查力学、电学为主。全卷加强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理论联系实际和灵活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第17、19、21题,这三道题强调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带有设计性质的实验题,第一个实验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能力。第二个实验题,在学生常规实验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理科综合考试中,电学实验题频频出现,且对灵活迁移能力要求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从电学实验的命题内容看,电阻的测量是其中最热的考点之一。以下就测量电阻方法作个小结。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按高考中实验题出现的几率来看最多的是电学实验,其次是力学实验;从被测物理量上看考查频率最高的是电阻(含电压表、电流表内阻)和长度(主要是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统计近7年的全国理综卷物理部分电学实验题,2000年和2003年考查了电阻的测量;2001年和2006年考查了电表内阻的测量;2004年考查了电表的改装(电表内阻的测定);2005年考查了测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电阻测量成了高考电学实验试题的核心考点,这几个电学实验都是集测量性与设计性于一身,足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6.
朱斌 《数学教学通讯》2009,(6):36-39,59,60
试卷报告:本套试卷是严格依据最新高考信息,并在详细分析和研究了近年高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命制的.本套试卷既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又突出了对主干知识、重要思想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试题的设计上,以常规题为主,同时又有所创新,比如理科第5题考查数列的蔡查罗和,深挖题意是解题的关键;理科第8题定义新运算,考查平移问题;文科第15题给出一个新函数,考查函数的对称性、周期性及单调性;理科第19题给出“Storm”函数的定义,考查导数与不等式知识:文科第20题是关于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理科第20题将解析几何、导数、极限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2022年全国乙卷理科综合物理第23题,基于电阻测量待测电阻的试题设计,突出电学实验的基础性,注重实验技能和探究与创新思维的考查,体现了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实验与物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和“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要求,充分发挥了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向导向作用,引导高中物理教学认真开展基础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5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2题,第(2)小题是一道物理实验题.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但容易出错.笔者就该题电路图设计可能出现的几种方案进行浅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2年是我省实施3+X高考改革的第二年,对比2001年来看,理科综合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对中学教学的一种良好导向。2002年高考的理科综合试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如此,单纯记忆性要求降低,理解应用性要求提高,导致2002年理科综合平均成绩比2001年降低十多分。笔者有幸参加了2002年我省理科综合第29题的评卷工作,该题是道考查玻-马定律的传统实验题,满分17分,平均得分仅5.4分。笔者评阅了上千份试卷,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下面从这道高考实验题得失分情况谈谈对中学物理…  相似文献   

10.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实验题一直是高考生物试题中必备的一种题型。从近几年实验题在高考中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考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更是热点。近三年上海高考卷的最后一题, 1999年广东高考卷第 44题, 2000年广东高考卷第 40题, 200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 (浙苏吉卷 )第 25题,都是设计型实验题。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吴健 《物理教师》2002,23(3):33-34
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中 ,“电阻的测量”是考查重点 ,特别是“测电表内阻”的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如1 997年全国卷测了一个电压表内阻 ,2 0 0 0年的全国卷测电流表内阻 ,2 0 0 1年的全国卷的第 1 6题和理科综合卷的第 2 9题分别是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电流表内阻 .而每次这类实验题得分率都不高 ,像 2 0 0 1年理科综合卷第 2 9题抽样难度 (得分率 )为 0 .2 5 ,估计全国卷第 1 6题的得分率还要低 ,究其原因 ,主要这类测电表内阻的实验题不属于《高考说明》中的 1 7个规定实验 .这一方面反映了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走向 ,即注重考生对实验思想方法的…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第13题: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见附图和附表)。  相似文献   

13.
一、命题趋势 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从课本的分组实验,延伸到课本的演示实验,并且出现了设计性实验,对于实验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在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也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查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看,“实验能力”的考查往往以“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考查为重点。这类题一般只提供条件,要求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实验结论。本文以2006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Ⅰ中的第30题为例,谈谈解答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全国高考广东恢复使用全国卷,比较广东卷和全国卷的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的结构、难点分布,我们不难发现,物理实验题的考查,全国卷的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电学实验,与广东卷比,加强了对实验电路、电学仪器的选择,以及各种测量方法的物理思维方式,即创新型实验设计的考查。高考题课标Ⅰ,23题:现要组装一个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第29题为素材,从分析试题设计的特点和反思学生答题的错误出发,探讨在理综背景下生物学实验题的命题思路和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第29题为素材,从分析试题设计的特点和反思学生答题的错误出发,探讨在理综背景下生物学实验题的命题思路和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证明四点共圆与圆锥曲线相结合的高考题,从2002年开始就陆续出现,比较典型的是2002年江苏卷(理科)第20题、2005年湖北卷(理科)第21题及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第21题,由于试题难度较大,因而学生失分较多.为帮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9.
一、试题特点。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对知识要求基础、题型传统、难度稳中有降。2003年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难度值为0.52,2004年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难度值在0.52—0.60之间。试题形式稳中有变,不再出现无机框图推断无机化合物的试题形式,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的知识内容,不再以有机框图题形式出现,虽然试题形式有变,但考查的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变化不大,试题难度也有所下降。重视考查化学计算问题,以及从定量的角度思考判断化学问题,如:第9、10、12、13、29题。在理化生学科综合方面有所体现,如:第6题、第31题(1)小题是生物与化学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第16、19题是物理试题中渗透化学知识。但理化生学科间的综合程度依然很小,可见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依然遵行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的试题设计原则。对化学知识内容的考查覆盖面不大,常见热点知识依然出现。试卷对学生的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化学实验技能、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测难以有所体现,如何对这些方面展开测评也是化学学科教学考评中的难点。总之试卷依然较好地体现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对中学化学教学起到“扎实基础、体验过程、减轻负担、培养能力”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的第20题、23题、24题三道物理试题,具有联系实际和科技前沿动态、注重考查物理思想方法、考查建模能力、不从数学技巧上区分学生等显著特点,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