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又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形成和谐、愉快的新的教学双边关系.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能够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英语课堂语言教学,其最终目的是能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得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进行实践,就避免不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因此,互动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互动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教”与“学”。“教”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和学生一起去学习。这种高效的英语教学就要求教师能与学生密切配合.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的“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启发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轻松的环境中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发展个性、互助共进,进而有效地推动英语素质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互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步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崭露头角,但是,互动教育更广泛、更有效的实施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互动"是一个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互动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一、互动教育的形式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教师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在全新的课程环境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互动为重要的方式来优化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这里的"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引导学生去思索问题,发现问题,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他们,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高荣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  相似文献   

8.
"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去引导学生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轻松的环境中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探讨教师与学生应该如何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发展个性、互助共进,进而有效地推动英语素质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学英语教学总的来说,在课堂上普遍存在这么一种情况:课堂活动未能形成师生双边互动。传统的教学法忽视了师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互动作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去发现和创新,师生密切配合。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因为这是双边互动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  相似文献   

11.
孙晓丽 《中学文科》2009,(1):119-119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是该学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燕 《教师》2012,(9):96-96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使得两个主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实践中,我感到互动英语教学法对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同时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沈娟 《教师》2014,(27):80-80
正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要注重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或生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下实现教学的共振。而作为缺少充足的语言环境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有限的、有效的师生交流便成为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最好的途径。但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走进了两种误区。本人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作出了相应的对策。一、误区1.对学生紧抓住不放(1)受制于教学形式。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与教师事先的设计或多或少有  相似文献   

14.
韦极森 《教育艺术》2009,(9):45-45,36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该词语目前成为媒体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师生互动"是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教师启发下引导学生发现、探讨问题,师生紧密配合,在融洽环境中既促进师生的交流,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素质,使其能力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蒋锡美 《成才之路》2009,(36):12-13
英语教学中“有效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中,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要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覃军艳 《海外英语》2020,(8):150-151
师生之间课堂互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分析,以做到更好的教学.课堂师生互动不仅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以外,对于教师的教学素养以及自身的修养等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通过互动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师生互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7.
互动探究课堂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双主模式,更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师生互动。本文以学生自学质疑、探究发现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产生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良性互动。互动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学生的求知欲为内动力,以教师的精讲点拨为润滑剂。以小组讨论为基本教学形式。以高效教学为终极目的,详细研究了怎样构建互动高校的英语课堂,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下的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也是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活动。要将教师在教学中唱主角转向为双向的创造性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给广大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英语这一课程实践性很强,在课堂中做到师生互动,并且师生互动效果显著是英语教学所倡导的。由此看来,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积极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将英语教学置于情感化的人文环境中,努力以积极的情感自觉地去影响学生,使教学中师生互动、情知并茂。那么,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互动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从而使学生获得发现,教师受到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双边教学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