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语言都非常优美。这些优美的课文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有效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写作训  相似文献   

2.
王向春 《中国教师》2009,(Z2):467-468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里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目标里谈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一学段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第三学段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规定,阅读教学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作文教学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教者不难发现,它指示我们阅读教学应该为写作教学服务,二者应该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多少年来,笔者一直在不停地追寻它们的契合点,使这种服务更为有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寻求的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在反思中发现主观上愈是要互相支持,实际上愈是彼此脱节,学生也疲惫地感到积累的语言材料在写作中用不上。真可惜那优美秀丽的自然风景,奇特感人的风物风情,那…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写读后感,但是总感觉学生在对于书本内容的介绍方面不会运用叙述性的语言,仅停留在复述文中的部分情节。因此,对《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认识到,课文不仅是一份阅读的材料,更是一份指导写作的材料。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顺利掌握读后感的写作要领,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由分析阅读教学转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柳咏梅 《考试周刊》2014,(52):54-56
阅读与写作是彼此"介入"的"合作"关系。写作表达,本质上取决于阅读积累。读写结合,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一种方式。阅读教学中,要对课文有深入的解读,尤其是对课文中有关写作手法的解读,挖掘可资利用的写作元素,引导学生借鉴和使用,利用课文进行概括文意、仿写结构、学用手法、化用语言的训练,实现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作文表达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语言"中的"语"就是说话,"文"就是写作。这恰恰也是素质教育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思想。可历年来"作文"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提作文,教师费神,学生生畏。如何使学生愉快地作文,就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心得,我总结了以下四点,与大家探讨。一、阅读教学注重积累,明晰写作方向教材中的课文语言典范、思想积极,是供学生阅读、积累的优秀材料。这个过程如果教师能将以前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既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又是提高小学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把课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进行分类比较;指导学生摘抄和背诵某些典型句段,评析鉴赏范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感性材料。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周围事物,搜集材料。写作中,应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  相似文献   

8.
一、强化阅读、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还相对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阅读来拓展视野,培养情趣,积累写作素材。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文作为写作范例和现成生活情境中素材的作用。作文教学要实现与阅读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陈艳 《学子》2014,(1):57-57
正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虽学过许多文质谦美的课文,但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却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读写结合不好。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的基础上,未内化成为技能。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在实践中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形成熟练  相似文献   

10.
积累是写作的关键,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方面。在教学中,我重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储存到学生的语言仓库。  相似文献   

11.
积累是写作的关键,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方面.在教学中,我重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储存到学生的语言仓库.……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追本溯源,要从语言的学习这个根本点出发,根植于课文,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潜在教学价值,并巧用课文,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体会文本的韵味和人文精神,同时,将读写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素材、丰富语言、迁移运用,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理解与认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所以小学语文的学习,仅课堂阅读教学是永远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旗帜鲜明地号召: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从过度发掘课文的人文内涵转向重视学生的语言习得,要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方面上来。特级教师殷光黎老师曾提出:"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读中学习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学习表达运用。"的确,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聚焦语言形式,学会表达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做到习得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并有意识地积累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表现技巧,品读作者创作文本的思想内涵。以下就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展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既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 ,又是培养小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由之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 ,极为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从三年级开始 ,每一组课文后的“基础训练”或“积累与运用”中都列有“阅读”教学内容。要实现课文的教学目标 ,就必须在每组讲读课文中让学生学到一定的阅读方法 ,知道怎样去读书。现在反映在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是阅读和写作。在各种检测、考试中这两项的失分最多。讲台上的教师着急 ,讲台下几岁、…  相似文献   

17.
“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正>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劳,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应紧密结合,同步前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切实做到以读促写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注意积累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文经验,学会运用语言的本领。""学得语言,提高语文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纵观各种场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以课文负载的信息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围绕思想内容条分缕析,造成耗时多收效微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真正围绕目标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训练,是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的关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迁移是开展训练的有效途径。一、充分运用阅读教学,以文本为载体进行仿写训练教材中的课文是载体,是例子,是训练学生语言实践的最好材料。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以"腊月初旬开始""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