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是钟嵘诗论精华所在.<诗品>序文和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乃钟嵘<诗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试加辨说,有助于钟嵘诗论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序文集中表述其诗歌理论,是钟嵘诗论精华之所在,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本文就<诗品中·序>的疑难问题试加辨说,当有助于<诗品>研究与钟嵘诗论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辨说《诗品下·序》疑难问题。其中,专节辨明有关诗歌创作的自然声律理论,贯通古今作出综合考察与探索,有助于古文论的现代“转化”与钟嵘诗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7.
从序文形式与内容两方面 ,辨说《诗品下·序》疑难问题。其中 ,专节辨明有关诗歌创作的自然声律理论 ,贯通古今作出综合考察与探索 ,有助于古文论的现代“转化”与钟嵘诗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流别 ,史论的结合《诗品》论诗、品第诗家及其诗作 ,“三品升降”。《诗品序》云 :“一品之中 ,略以世代为先后 ,不以优劣为诠次。”将史的意识引人诗评 ,有效地拓展了诗评的思维空间 ,为构建《诗品》全书的理论体系找到了合理的布局 ,具有不容辩驳的断代史的性质。我们的民族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传统 ,史传论著 ,灿若繁星 ,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的长期积淀 ,为后来各类专史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作为诗体专论 ,同时又具有史的雏型 ,与钟嵘同时 ,南梁初叶 ,始见端倪。例如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是这一类著作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钟嵘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专就五言诗立论。《诗品序》是一篇重要的诗论,包含“吟咏性情”说、物感说、“即目直寻”与“自然英旨”说、“诗有三义”说、“滋味”说等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歌理论在中国古代诗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诗论。以《诗品序》为中心剖析钟嵘的诗学观,即:追求自然美的"自然英旨说";情与物之"滋味说";定品第显优劣及诗者发泄哀怨凄苍的"风力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诗品>中的诗"味"范畴的美学涵义,对日本学者清水凯夫<〈诗品〉是否以"滋味说"为中心>一文中的观点进行商榷,并说明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钟嵘提出的"诗味"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由钟嵘《诗品》诗人籍贯正误之辨 ,寻找出辨明中国文学史上众多诗人、作家籍贯古今地名的规律 ,有助于古典文学研究中的“贵在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3.
《诗品》作为中国百代诗话之祖,其诗学思想为后人所继承。清初诗人王士禛的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观点、体例、方法上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本文由《诗品》的具体诗句入手,通过对钟嵘和王士禛诗论的内容、形式、言语、意境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钟嵘《诗品》是如何影响王士禛的诗歌创作和评论的。  相似文献   

14.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的<疏证>补证如下:1.指出<疏证>所引葛洪<抱朴子>语有四处错误.2.通过疏释"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补述<疏证>对陆机诗源出问题的疏漏;其中特别对比了曹植、陆机、谢灵运等三个同源诗人的六异十同;并指出<诗品>对陆机的这几句评语体现了钟嵘主"中和"的诗学理想及评诗时所用的所谓"圣贤"、"英雄"的标准和层次.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诗品>校勘的进展阶段,与<诗品>整体研究的发展阶段基本重合.总体而言,以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和曹旭<诗品集注>的成绩最引人瞩目.由于现存<诗品>版本及异文之多,校勘中取舍判断难度之大,各家校注释译本在工作底本的选择、异文取舍的尺度上,各有所依,方法、标准互有不同.而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基于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往往作出不同的校勘结论.因此,<诗品>校勘既取得很大进展,也有诸多疑难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才在<诗品>中是一个关涉创作主体的核心范畴,也是钟嵘品评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大略说来,钟嵘主要从主体之才的多种形态和才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展开对才范畴的论述,这一论述体现了<诗品>"思深意远"的特点.它和刘勰的"才论"相得益彰,具有同样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诗品>中,钟嵘的一个"孔氏之门如用诗"之喻,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的学者为之却步,有少数研究者尝试作出解释,却终不得要领.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探索,首先针对个别学者对"孔氏之门如用诗"之喻的合理性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多重辩驳.在对三种不合钟氏原意的理解作了逐一剖析之后,笔者以一种不同于前人的视角,对"孔氏之门"和"用诗"作了探究,最终提出了可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8.
钟嵘的《诗品》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将123位诗人分别分定品级。在上品和中品的诗人中,钟嵘多处采用“怨”来作评,其中对曹植、班婕妤和郭泰机可分别定义为“雅怨”、“清怨”和“孤怨”。  相似文献   

19.
错位的滋味     
古人做诗,讲究"滋味".梁代钟嵘在<诗品序>中力倡"滋味说",强调诗歌能够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他所说的"滋味",具体指"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就是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上,要细致而深刻,才能言近旨远,耐人玩味.  相似文献   

20.
<许昌学院学报>自2000年起创办"钟嵘与<诗品>研究"专栏,八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在钟嵘的生平、家世、<诗品>的理论原则与作家作品批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成为<许昌学院学报>的特色和亮点.认真回顾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钟嵘<诗品>学研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