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苑伟波 《新疆教育》2012,(11):181-181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将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
孙毅 《考试周刊》2014,(7):116-117
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关键所在。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怎样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文章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本^经过多年课堂教学探索,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俊长 《考试周刊》2009,(31):149-149
体育教学中强调学生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6.
侯卫波 《新疆教育》2011,(12):89-90
[摘要]体育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会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良好行为、自觉支用医务监督自我保健的习惯。在教学中将知识、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地统一起来,冲破传统的框架,建立一种体力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水平,并注重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具有终身锻炼的意识,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小学体育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13,(8):113-113
体育老师的职责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这也是中学体育教学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因此,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考虑怎样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并将体育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罗吉跃 《成才之路》2011,(18):94-I0023
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0.
裴富海 《考试周刊》2007,(27):109-110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欲望和满足感、努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注意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加强体育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九年制义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很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跑步,一  相似文献   

15.
孙得军 《甘肃教育》2013,(24):47-47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末,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也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课余体育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使学生锻炼不辍,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其教育质量不仅对少年儿童未来的教育具有重大影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9.
体育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身体锻炼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还有很多因素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养戍良好的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20.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如何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成为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优化教学理念,营造良好体育氛围;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开展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等措施,逐步实现对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