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20日,由黑龙江省档案馆编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黑龙江历史记忆》大型档案图集座谈会在哈尔滨举行,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黑龙江历史记忆》共收入了从清代设置黑龙江将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档案馆是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是黑龙江省永久保管档案资料的基地和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资料的中心。为维护黑龙江地区的历史真实面貌,丰富馆藏,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本馆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散存在社会上反映黑龙江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2):186-186
正清代"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源自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清代"黑龙江行省公署全宗"档案,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原存于东北档案馆,该馆与辽宁省档案馆合并后,由辽宁省档案馆代管,1970年6月30日移交黑龙江省档案馆。一、清代"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简介"呼兰府《婚姻办法》"档案文献产生于清朝光绪三  相似文献   

4.
她,走过了五十载春秋,记录了黑龙江的文化、经济发展历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与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刻,走进黑龙江省档案馆,用心倾听,我被馆藏记录的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所深深震撼。据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黑龙江省档案馆成立于1964年2月8日,1999年12月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  相似文献   

5.
8月11日,在黑龙江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档案馆向社会公布日本侵华罪证档案。黑龙江省档案馆馆长齐秀娟作了主旨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向社会公布的日本侵华罪证档案资料包括:以编辑出版《日本移民侵略黑龙江》书籍的形式向社会公布的日本移民侵略黑龙江档案;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特殊输送”档案20件;日军“慰安妇”档案7件。公布的这批档案资料都编有专题目录,以供社会各界查找利用。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黑龙江档案》是由黑龙江省档案局(馆)、黑龙江省档案学会主办的集指导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档案专业期刊。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为打造集业务指导、经验交流、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省档案馆编纂的《中国档案精粹·黑龙江卷》已由香港零至壹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省档案馆及全省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十分丰富。仅省档案馆馆藏从清代以来的档案计约50余万卷。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宾县等市县档案馆为编本书提供了不少珍贵的档案。《中国档案精粹·黑龙江卷》从全省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档案》2014,(5):F0002-F0002
8月6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等一行4人到省档案局检查指导工作。检查组一行观看了《龙档岁月——纪念黑龙江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专题记录片,听取了省档案局局长齐秀娟的工作汇报,视察了现行文件接待中心、查档利用大厅、档案库房及裱糊室,参观了《黑龙江历史记忆》档案图片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档案馆是否要进行历史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档案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档案学研究》从1988年第3期起,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很有必要。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请档案界同仁教正。 一、档案馆开展历史研究,有利于 历史档案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 有的同志认为:“档案工作的目的是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而档案馆搞历史研究,却忽略了档案工作的目的,模糊了利用工作方向,不利于历史档案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关于档案工作的目的是否仅仅是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档案馆搞历史研究,是否有利于历史档案开放方针贯彻执行呢?笔者认为,档案馆如果不具备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视角梳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的演变历程。通过考察欧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档案馆公众教育活动简史,我们发现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①18世纪末欧洲档案馆公众教育活动的缘起;②20世纪50年代前后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职业理念的确立;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体系的数字化重构。西方社会对于档案文化价值的发现、论证及达成广泛共识,始终是拉近档案馆与公众距离的原动力,而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与档案职业内部职能的演变交互作用,使得档案馆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近。西方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演变的过程,体现了西方近现代档案事业由"国家模式"转向"社会模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档案馆文化功能由"组织文化"向"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变化。  相似文献   

11.
记录历史 呵护记忆 开发资源 服务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名城。发达的经济、灿烂的文化、丰厚的遗产、荟萃的人才和独特的人文精神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活力.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档案资源。档案承载历史,见证辉煌,档案馆是地方记忆的宝库。记录收藏、征集保护、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凸显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社会文明.弘扬  相似文献   

12.
由黑龙江省档案馆编纂的《中国档案精粹·黑龙江卷》日前已由香港零至壹出版有限公司出版。9月23日,黑龙江省档案局(馆)在哈尔滨市举行了首发式。省档案局(馆)副局长、副馆长于佩常、曾凡刚、王健俐、伊爱华,香港零至壹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伍健辉,安徽、吉林省档案局(馆)、辽宁师大的专家学者出席了首发式。《中国档案精粹》是由香港零至壹出版有限公司与各省档案部门合作出版的档案系列图册,目前已有辽宁、内蒙古、河北、安徽、吉林、云南、黑龙江七卷问世。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栗战书为本书作序,指出:“《中国档案精粹·黑龙江卷》荟…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4,(S6):60-61
<正>一、公共档案馆文化服务概述1.公共档案馆界定。对于公共档案馆的界定,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公共档案馆是由综合档案馆转型而来。刘金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档案馆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面向公众服务并向公共档案馆转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宗培岭认为,公共档案馆是指馆藏档案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的基本历史面貌,应该开放的信息能借助各种媒介畅通地传递,并能广泛为社会、公众利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档案馆服务的商品性和公共性──兼论档案馆开展有偿服务的理论依据苏州大学历史系谭培档案馆是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从社会性质来说,由档案利用者和档案馆工作人员共同进行的档案馆活动首先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表现为人们利用档案的...  相似文献   

15.
档案事业始终是伴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而发展的,而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无疑也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而逐步走向开放的.众所周知,档案馆的开放是为了利用档案,且是最优化、最广泛地利用.然而档案馆从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围绕为谁开放,为谁所用等问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庞尊丽 《兰台世界》2006,(15):59-60
城市文明是一个城市本土文化现象,丰厚的文化内涵是文明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城市文明建设在很多方面来源于历史文化的延续。在城市的历史发展中,各级各类档案馆保存了极其丰富的档案文献,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档案文化。档案从史实的角度以集中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城市的社会概貌,保存了深刻的时代印记,是一个城市文化、文明的灵魂。增强城市文明建设中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夯实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当前城市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任何城市现代的社会文明,都积淀着历代人们的文化创造和成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7.
征订启事     
《黑龙江档案》是黑龙江省档案局馆、黑龙江省档案学会主办的集指导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档案专业期刊。本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探索档案工作规律,交流档案工作经验,传播档案工作信息,公布档案史料,打造集业务指导、学术研究和历史文化、知识趣味为一体的资讯平台,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魏黎  孔维震  于超 《黑龙江档案》2014,(2):F0003-F0003
正2014年2月,是黑龙江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2014年2月25日,纪念黑龙江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大会,以隆重而简朴的形式,在黑龙江省档案局馆举行。省档案局馆全体干部职工,哈尔滨市档案局馆,省直机关协作组组长单位代表,农垦、森工、哈尔滨铁路局、黑龙江大学的代表以及省档案局馆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代表约130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齐秀娟局馆长主持。孙东生副省长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他视察了省档案馆,参观了大型展览《黑龙江历史记忆》,并与全体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龙档岁月——纪念黑龙江省档案馆建馆50周年》专题展览之后,作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9月3日,由大连市档案馆与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俄罗斯国家海军档案馆等六大国家档案馆联合举办的《档案中的大连历史》展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历史档案馆隆重开展。参加第十一次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会议的两国档案部门高层领导、专家学者和圣彼得堡市民等出席开幕式。俄罗斯国家电视一台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这是我市档案部门首次在国外办展,对通过档案宣传和扩大大连国际影响,促进中俄两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此次展览是中俄两国人文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20.
广角     
开放: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4期上刊登了冯惠玲的这篇文章。作者认为,公共档案馆开放是历史的必然,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律。档案馆的开放根植于民主政治,生长于民本文化,是一种动力机制。档案馆的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由各种开放形成的合力将引发档案馆工作的全面变革,彻底改变档案馆的内向性格,增强档案馆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一)扩大档案的开放,就是在公民需要时能够看到藏于档案馆中的档案。虽然档案开放的范围和方式都在不断扩大,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增长的需要,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一是开放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