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7月4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的ATLAS和CMS实验组宣布观测到了希格斯粒子到双光子衰变的事例以及其他主要衰变过程的事例,宣布发现了基本粒子质量起源机制预言的希格斯粒子。2013年10月8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把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比利时人Englert和英国人Higgs,以表彰他们对基本粒子质量起源机制的贡献。在距牛顿的时代约300年之后,人类终于对质量的本质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在2018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超环面仪器(ATLAS)实验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ATLAS合作组发现了希格斯粒子的最主要衰变过程"正反底夸克对衰变(H→bb~-衰变)",这是世界上首次观测到的希格斯粒子衰变到底夸克对的过程,也是2012年发现希格斯粒子以来,LHC实验最重要的物理成果之一。中国ATLAS组对此次衰变道的发现做出了关键贡献。其中被ATLAS合  相似文献   

3.
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r Hardon Collider,LHC)上,在亮度为3 000 fb-1,质心能为14 Te V的未来实验中,希格斯粒子伴随单个底夸克产生,然后希格斯粒子衰变为4个轻子的过程,目的是通过这一过程验证标准模型中对希格斯与底夸克汤川耦合(Hbb)的预测.用Madgraph@NLO程序产生事例,分析了4轻子末态的横动量和赝快度分布,并考虑了背景过程的影响,利用Delphes模拟了探测器响应,利用末态事例的一些运动学变量做了事例筛选,估计了信号显著性.目前LHC实验是利用希格斯粒子衰变成正反夸克对这一希格斯粒子的衰变过程来研究希格斯底夸克汤川耦合的.通过希格斯粒子的产生过程模拟研究上述耦合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一些分析本底喷注的工作,其结果可对未来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瑞典皇家科学院2013年10月8日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以表彰他们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并成功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2012年7月2日,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宣布,该实验室最新数据接近证明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发布新闻稿表示,先前由  相似文献   

5.
《今日中学生》2014,(7):33-39
正"希格斯"终于得奖了科学家告诉我们,比原子还小的粒子有两类,一类是组成物质的费米子,另一类是传递能量的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基本粒子获得质量的根源,更是整个现代粒子物理学大厦的基石,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这种神秘的粒子。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了一个酷似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这个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希格斯粒子"——有人称"上帝粒子"、"幽灵粒子",是197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预言的许多种粒子(有人说有64种)中的一种,其他粒子都已被发现(为此,也多次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就是这种最为重要的粒子因其质量实在高而至今尚在被物理学界所追寻。2011年12月1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希格斯粒子存在的迹象,但对实验误差作了进一步仔细分析后,宣布实验结果无效。2012年7月4日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粒子,质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日报》2012年12月21报道美国《科学》杂志于12月20日公布了2012年度10大科学突破,有着"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为2012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希格斯玻色子40多年前,科学家假定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它是解释其他基本粒子(如电子和夸克等)如何获取其质量的关键。科学家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证据,完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该模型解释了粒子如何通过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相互作用以组成宇宙中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希格斯”终于得奖了 科学家告诉我们,比原予还小的粒子有两类,一类是组成物质的费米子,另一类是传递能量的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基本粒子获得质量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张华 《物理教师》2014,(2):75-76
彼得·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这两位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他们提出了希格斯粒子和希格斯场,给出了粒子获得质量的途径,挽救了标准的模型.本文介绍了彼得·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的会晤、生平、理论的提出以及给人们的启迪和科学的碰撞,以此向为物理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位大师学习.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月,伦敦奥运很热闹。同样是这个月,欧洲还有一件大事,让全球物理学界也"奥运"了一把。7月4日,位于日内瓦的欧洲原子核能中心宣布,找到一种新亚原子粒子,这种粒子与预言的"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特征"一致"。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上帝粒子"是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对它的别称。要理解"上帝粒子",不妨回忆一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尽管研究人员已经证明,苹果并没有砸中牛顿脑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且这种粒子的物理特性与被物理学家称作“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特性一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应该能带给彼得·希格斯一个诺贝尔奖.”同时,霍金也自嘲地说道:“我曾经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凯恩教授打赌,认为希格斯玻色子不会被找到,看来我刚刚输掉了100美元.”诚如霍金所预言的那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果然颁给了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和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获奖的理由就是因为对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12.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2008年9月10日开始运转,这是人为的最高能量粒子对撞LHC全面启动后,创造出与宇宙大爆炸万亿分之一秒时类似的状态,最有可能发现的是希格斯玻色子(这个基本粒子是万物的质量来源),如果幸运的话,还能发现暗物质,发现超对称粒子,此外,还有非常小的概率证实额外维度和平行宇宙。  相似文献   

13.
自从牛顿时代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物质质量的重力作用,但他们一直不清楚,粒子的质量从何处而来?目前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观点是:根据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是一种叫做“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导致了质量的产生。这种神秘的粒子又被冠称为“上帝的粒子”,为什么科学家要给希格斯玻色子冠以如此神圣的名字呢?显然,这是因为它存在的重要性。假如希格斯玻色子存在,而且最终得到确认,那么科学家就可以回答为什么物体会有质量的问题。此外,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也可能会动摇整个物理学的根基,暗示世界上可能还有人类未能想象到的粒子,或存在着违反所有已…  相似文献   

14.
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 LEP)研究项目的科学家最近透露,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表明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 据报道,参加该项目的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川本辰男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塔利等科学家近日在不同场合分别宣布了上述消息。该成果如果得到进一步实验的证实,将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最早在 30年前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但科学家至今没找到它的踪迹。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按理论假设,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  相似文献   

15.
2014年6月,应上海和北京高校的邀请,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休教授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ois Englert)来华访问。恩格勒于1932年出生在比利时,1959年在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59年至1961年,恩格勒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4年起,恩格勒担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之后与罗伯特·布绕特(Robert Brout,已故)担任该校理论物理学小组联合负责人。1977年,他获得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颁发的A.Wetrems数学及物理学奖,1997年获得由欧洲物理学会颁发的高能及粒子物理学奖,2004年获得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的沃尔夫物理学奖,2010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J.J樱井理论粒子物理学奖。2013年10月8日,恩格勒和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Ware Higgs)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其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并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公众所熟知的"上帝粒子")的存在。此外,恩格勒还被比利时蒙斯-海诺大学、比利时荷兰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国布莱斯·帕斯卡尔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成为索尔维研究所荣誉成员、比利时年轻科学家组织荣誉主席。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宇宙学等多个领域,恩格勒均取得了杰出成就,其理论研究发现为人们对于亚原子粒子起源的理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次访华,恩格勒先后访问了华东师大、华东师大附属第二中学、北京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并做了主题为"布绕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与标量玻色子:用创造力超越我们眼见的世界"的科学讲座,以自己从事科研的亲身经历,向中国青年学子们讲解了宇宙的奥秘和发现"上帝粒子"的过程,鼓励他们保持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在浮躁的时代保守自己的内心,寻求真理和光明。早在1964年,恩格勒和罗伯特·布绕特就提出了"上帝粒子"的假设,但这一假设直到2012年才得到科学实验的证实。6月4日,为更深入了解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道,本刊对恩格勒进行了采访。采访期间,恩格勒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好奇心",对未知世界永远保持好奇心,这是他对待研究的态度。也许正是这种对待研究的态度,使恩格勒一直保持着对理论物理研究的高度兴趣和热情,让这位将近82岁高龄的物理学家仍然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6.
按照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物质是由12种基本粒子构成的,包括6种夸克和6种轻子。其中轻子包括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和τ子中微子,当一些轻子发生衰变后会变成别的基本粒子———夸克和中微子。到上个世纪末,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实验,陆续找到了其中11种基本粒子,但却一直没有发现τ子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由于τ轻子在放射性物质中发生衰变时不带电,运动中几乎不留下痕迹,又几乎不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所以很难探测到它们。1994年,费米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布雷南·伦德博格与加州大学的另一位研究人员提出了“τ子中微子直接探…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人类就猜想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物质组成的。古希腊人认为是水、土、空气和火四元素,古代中国人则提出金木水火土的学说。如今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尽管大千宇宙纷繁复杂,但只有6种基本粒子,即电子、上夸克、下夸克、胶子、光子和希格斯粒子。如果再详细点,加上11种在此基础上细分的其他粒子,便足以描述物理学家研究的所有玄妙现象了。这便是根据有关大自然最深奥的物质构成理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虽然它被称为“模型”,但实际上却是一套完善的理论,涵盖了所有基本粒子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除了万有引…  相似文献   

18.
基本粒子、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是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三大课题.物理学的前沿正向两极延伸,大到宏观的宇宙,小到微观的粒子.而这一大一小之间又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现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介绍一个.一、中微子的质量问题中微子进入我们的认识世界已经半个多世纪,但对其认识却是很有限的.质量是粒子的基本特性之一,中微子的质量问题已成为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当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花落研究"上帝粒子"多年的恩格勒和希格斯时,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发现这一粒子的过程中,12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参与其中并做出贡献。2011年,中美印三国科学家烹制宇宙大爆炸"夸克汤"荣膺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确定从普通物质到夸克物质的相变温度的,也是中国科大的博士生,名叫罗晓峰。在国际顶尖科研舞台"亮剑",对很多中国科大研究生来说并不陌生:博士生在《科学》《自然》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17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与导师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数次入选"世界科技十大  相似文献   

20.
从对粒子物理学发展概况的简要叙述,回顾了从元素、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最近六十年以来基本粒子的发现和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揭示出物质物理微观结构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