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新虎 《教育与职业》2002,(10):36-36,44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变被动为主动,是教师常为之深入探讨的课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之学会学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一些体会。一、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决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据此,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其先决条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转变;二是从一次性学校教育目标向学生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终身教育目标转变;三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参与、主动…  相似文献   

2.
古语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今又有人提出:“授之以渔,不如自己学渔”,各有其道理.但说的是同一点,就是自己会学,在自学中不囿于传统.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更应如此。本人在教学中尝试、总结出“获疑先学——有惑再释——自查巩同——质疑创新”的“自学创新”教学方法,其教学行为结构图式为:“教师一组织学习一学申一教师”,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提示、指点、引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指导。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最重要的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学会学习的本领。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而优良素质的荩础上通过实践进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大脑贮存知识的“仓库”作用,片面地训练学生的记忆功能,而忽视大脑的创造潜能。创造教育就是要尽可能地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长,30年来人类知识的增长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人生有涯,学也无涯。一个人学习无论如何勤奋,都不可能学尽人世间的所有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基础观”———适度的基础观。我们不能因为过分重视“双基”而削弱甚至牺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基础好、能考试,…  相似文献   

6.
创新 ,是未来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就是“创新” ,创新自然就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追求目标。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笛卡尔认为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中 ,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 ,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卡” ,不仅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掌握了创新方法 ,他们就可以像阿基米德那样大胆地说 :“只要给我一个立足点和支点 ,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在教学中 ,我主要引导学生采取下列方法进行创新实践。一、用“三个面向”启发创新“面向…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谁拥有了创新型的人才,谁就会独占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要问题是要大力开展创新性教育,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一、转变观念,培养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没有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因而,教师应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下,更进一步地去“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应该说,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树立…  相似文献   

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笔者以为,这句话还不够完整,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误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要,甚至将“授人以渔”视为教育工作的全部。殊不知,“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同样重要,而且在“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之前,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欲”。  相似文献   

9.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进行下述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创新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相似文献   

11.
袁建 《天津教育》2003,(6):13-15
如果有教师问,我们应“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或许有人会笑他教育观念的落伍,因为“授之以渔”早已成为教师们大力推崇的教学理念。的确,两相比较,教师授学生以捕鱼之法,学生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鱼了。然而,从解决问题的最优化角度出发,笔者不禁要发问:一问:“授”对学生学习获得“渔”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渔”即捕鱼的方法,这里指学习方法;“授”即传授。“授之以渔”亦即“向学生传授捕鱼的方法”。毫无疑问,学习方法中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基本方法,诸如“三种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已…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认为学英语就是跟着老师多读多说多写,只要做到这三条,英语不好才是怪事,其实这并不全面。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3.
李茂华 《中学理科》2006,(12):79-79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走向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发前人之未发”,但对中学生而言,“发自己之未发”就应认为他有所创新.中学生的创新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想像,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问题的学习活动.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教师应加快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邵军 《辽宁教育》2013,(6):74-7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语文课的“授人以欲”,包括培育“自主学习”之欲、诱发“共享学习”之欲和激发“实践学习”之欲,“欲”的培养将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实现语文学习的本质回归。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和发达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育事业也一样,必须创新。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物理方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就要求教师将方法教育贯穿到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充分利用物理学史,实验及习题课对学生进行物理方法教育,“授之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人类自觉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培养创新人才的活动。教师具备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启发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授人以“渔”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存在的如下偏颇认识亟待矫正:一、认为搞创新教育就是撇开一切传统而标新立异。须知,这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它以哗众取宠的新异花样来歪曲、否定创新的实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崭新的事物,没有全新的事物,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不是凭空掉下。二、另一种极端是“穿新鞋走老路”,明明是按老规矩办事,萧规曹随,陈陈相因,却硬贴上“创新”标签,冠以“创新教育”之美名。三、一提到创新教育必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以为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而自主学习就是“撒手放羊”。这割裂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以课本、课堂和考试成绩为核心,注重的是灌输式学习,采取的是重复式训练,关注的是考试结果。课堂教学呈现出以课本、教师、考点为中心的现象,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个体的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人,绿色教育理念地位凸显,其以传达绿色的教育思想为主,教育的任务不应该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