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场持久战     
新课程:向应试教育宣战 多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以"分数决定一切"、"一考定终身"等种种弊端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诟病,但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是对应试教育的最佳诠释.尽管教育部门早在近十年前就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至今素质教育仍然成效甚微.教育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对小学生"减负",结果却总是不能令人满意.流传甚广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就是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微妙关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姚建华 《班主任》2005,(9):47-48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是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单纯地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比,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然而,推行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涉及到老师、学校、家长,还涉及教育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一点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同.但目前推行素质教育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进程,甚至导致素质教育进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推行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虽然素质教育搞了多年,"减负"喊了多年,但表面的素质教育实质上的应试教育仍然大量存在。许多教师在经历了教育改革多次"只刮风,不下雨"之后,安于现状,高举应试的尚方宝剑在教育领域里纵横驰骋。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即学生只会回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模式化的教学行为和方法培养出了答题的高手。提  相似文献   

4.
赵仁杰 《考试周刊》2010,(30):185-185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人"的本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扭曲了教育的本质,造成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化学老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5.
问题课上学生调皮,老师让他起立。老师问:"我刚才给大家提了什么问题?"学生茫然地看着老师什么也说不出。老师见学生回答不出来更是生气,对着学生吼道:"我刚才什么问题也没有提!"学生委屈她说:"我刚才也没有回答什么呀!"  相似文献   

6.
班集体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证。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管理工作已走入了误区。班级管理的"管"字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上升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一项标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某某老师很有"威信","管"得住学生,某某老师"管"  相似文献   

7.
<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知道素质教育不是单一的技能教育。教育部曾多次强调: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个方面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显然,不能因提出素质教育就盲目为"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而大办特办所谓的培训班,使素质教育变成了"技能教育",将学生由应试教育下的"分数之争"引向所谓的"技能之争"。某家长跟班主任说:"我孩子请有钢琴、绘画、微机等老师,没有时间学习,老师应少布置作业,不要给孩子增加负担。"这显然是对素质教育的曲解。北师大林崇德教授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误区。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许多农村学校从领导到老师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缺乏兴趣、情感脆弱、意志不坚、不能克服困难、自控能力差、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是没有从认识论上澄清素质教育的前提,相应地对应试教育也缺乏公正的评价.本文认为,应该从认识论的层面上探讨素质教育如何可能的问题,具体说就是:进行"认识论断裂";实现认识论"倒转";在"教"和"学"之间建立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数本来是教学中老师评价学生的一种工具,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老师教学效果的依据之一。尽管现在是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但分数在学生的心目中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苏埃扣 《陕西教育》2008,(10):36-36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时期,众多教育者的思想、理念、行为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上解脱出来,追求升学率的意识始终左右着教育工作者的行为,“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依然制约着不少人的思维,社会及学生家长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可程度还未达到一定境界,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陈规俗套,传授书本知识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系处理得不很科学,  相似文献   

12.
樊延国 《教育艺术》2009,(12):50-51
当前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点我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5年第9期"卷首语藏"栏目刊登了王进举、王有鹏老师的文章《做一身正气的政治教师》,两位老师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作为政治教师要有一身正气,读罢不由让我点赞。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了"核心素养",其中之一是培养学生"有正义感",如果教师没有正气,何谈培养学生的正气?但两位老师认为"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最大的邪气,面对来势汹汹的应试教育,愿不愿、敢不敢坚决抵制,能不能坚决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教师能否一身正气的‘试金石'",因此提出了抵制应试教育邪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不断呼吁素质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的背后,隐藏着较为严重的"应试教育",随之而来的还有老师对学生的"抱怨教育".它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教育理念指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很久前就指出: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赏识是较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老师对学生的赏识,能让孩子扬长避短,向好学生的的行列迈进.  相似文献   

15.
袁新文 《教育》2013,(34):11
众所周知,负担过重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积弊。"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应试教育的"磁场"里,学生、老师乃至家长承受的压力有增无减。原因很简单,升学是硬道理,不仅是大大小小的考试,就连评优秀、评"三好",都与升学有关。教育者很无奈:胳膊拧不过大腿,加重学生负担虽然受抱怨,但升学率差了不仅挨骂,还可能丢饭碗。素质教育的本义,应当是一种快乐的教育,与应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实施多年,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与深入落实。笔者现从素质教育发展历程入手,对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地方,分数已经异化成"魔鬼"。不改革考试制度,素质教育寸步难行。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应当服从于、服务于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上一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孙老师提出了"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的话题,立即引起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关注。6月20日《人民日报》文化视角专栏,以"分数能否成为学生的隐私"为题,详细介绍了本刊的"孙老师话题"。随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纷纷做分数的专题节目。分数成为学生的隐私,有可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它涉及到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又容易让人产生…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的运用对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大学语文教学重心从"工具性"向"人文性"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表层的"无用"向内在"有用"彰显的转变共同决定了问题意识教学的必要性。成功的问题意识导向教学,不仅在于教师能够提出有针对性、专业性、启发性的问题,更在于教师具有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教师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逐渐向纵深化发展,对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真正的课堂上,素质教育占得比重并不大,为了质量评比,大部分老师还是把应试教育作为重点,素质教育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幌子。还有部分老师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在这里,我把自己在农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拿来和同仁们共同探讨,以求得共同进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我们教师中提出来的时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怎么一说  相似文献   

20.
以前每讲完一节课,我总是习惯地问一句:"同学们,有没有问题?"听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问题。"我引以为豪,觉得这节课很成功。一天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以色列的孩子放学后,父母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问了老师几个问题?问住老师了吗?"而中国的孩子放学后,父母问的第一句话是:"作业做完了吗?有问题吗?"不同的问题意识决定了以色列的孩子和中国孩子的成长。如今处于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的以色列仍然可以说是很强大的,这和他们的教育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我意识到我错了。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就有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到了小学问题变少了,到了中学更少了,到了大学几乎没有问题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教育研究者在北京选取了一个幼儿班、一个小学六年级班、一个高中三年级班,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儿,问那是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