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守主义思潮主要是指自近代以降迄及五四前后,在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续中国文化精神为使命的现代知识分子,力图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重建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象征,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方文化,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式的思想文化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实出路的一种思想文化倾向。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保守主义主要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的,文学上的保守主义只是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次要部分而存在,它与文化紧密相关。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文化保守主…  相似文献   

2.
试论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是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文化领域里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考察,这一思潮主要有回归传统、反现代化、否定革命、走向世俗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中国三大现代性思潮。保守主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性主要思想资源 ,反对全盘西化 ,反对激进变革。保守主义作为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反拨和补充 ,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中国保守主义往往是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受挫之时兴起 ,因而又带有阻滞现代性的消极作用。保守主义的屡屡兴起 ,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它只有在充分接受现代性的前提下 ,才能成为健全的现代性思潮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新儒学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多层面的复杂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构成中国近现代新儒学的事实前提和逻辑原点,而西方近代文化的危机则是新儒学产生的个别性和直接性根源;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也离不开它的“宿敌”——文化激进主义的刺激;现代新儒学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员还与中国近现代的其他文化保守主义有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寻根作家的文学理念呈现出较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整合。但“寻根作家”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主要还是缘于文学创作的权宜之计,和真正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潮流,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在其代表作品《九月寓言》、《柏慧》中,鲜明地表现出他反现代性的文化立场和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向往和守护,有着明显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国内外背景,它放弃激进的社会/政治批判话语,转而采取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话语,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反省现代性,从而深化了对现代化本质的认识 。但由于其专注于政治层面,淡化了它的学理意义和对中国文化建设可能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学衡派与吴宓研究7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衡派是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他们强调世界文化的共通性,反对五四新文化一方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在文学方面,他们希望对旧的文学形式进行改良而不是彻底的改革。吴宓是学衡派的灵魂人物,他的文艺理论代表了学衡派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末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提醒我们必须重视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具有明显的西方背景,因而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意义”,不过,在中外的保守主义之间,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巨大 的差异,而中国的保守主义也未能在我们的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 itt)的思想产生了遥远的回响,这种影响是通过留美学生的接受、传播和阐发而发生。白璧德影响的发生建立在两个互动的基础上:其一是中美人文主义文化思想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互动;其二是激进文学革命论与文化守成思想之间的辩证抗衡,正是这种辩证抗衡促进了20世纪初留美学生文学文化保守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生存论境遇,是现代性的外在楔入所造成的中国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断裂。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关系所进行的百年求索,呈现为文化体用观上的某种"三一式"结构,即"道器一体"—"中体西用"—"体用不二"。其中心意旨是保守中国文化之"道",即捍卫作为文化基因的儒家传统,确保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以期中国文化传统在其历史性此在中开出别样的现代新文化。较之激进派,保守主义者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体认显得更为深沉和成熟,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性反思,以及对自身文化之"道"的奋力捍卫,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尊孔、读经和倡导文化保守主义的猛烈势头出现在2004年,以至于人们把这一年称为“文化保守主义年”。到了2005年,发生了一系列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学说有关的事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时在有些问题上甚至产生了激烈、尖锐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精通西学却极端保守”,一生特立独行,被称为“怪杰”。本文试图阐述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他的文化保守主义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性与时代成因。以期能从其思想中提取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今天的现代化中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辜鸿铭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对辜鸿铭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无疑对深化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乃至近代思想史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这一时期的辜鸿铭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和述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本位文化派、西化派、马克思主义文化派三大派别和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自由主义、文化革命主义之分野。对于文化现代化来说,文化保守主义具有阻滞和校正的双重作用,文化自由主义则具有激进和借鉴的双重作用,两者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各趋一极而表现出偏激性和片面性特点。文化革命主义成为现代文化变革的动力,它致力于文化范式的现代转型,其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确保了新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除了一般意义上所谓的"保守"、"传统"、"固执"之义以外,还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异化现象的质疑与反拨,对殖民侵略行为的抵制与反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纵观近代以来的台湾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的现代性因台湾的独特历史遭遇而表现出"主动现代性"与"被动现代性"两种面貌共存的特殊性,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恰恰起到了为"现代性"这柄双刃剑纠错、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务实,是改革开放以来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显著特色。它体现为:在政治上,立足实际,克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倾向;在文化上,超越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在兼容和务实的基础上,催生新型品格的中国文化;在方法论上,以求实的态度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使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隋文涛 《文教资料》2009,(33):102-103
中国近代的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思想界始终处于西化思潮与反西化思潮的激烈争辩中。正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成为了反西化思潮的一簇萌芽。在诸多的文化保守主义流派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作者通过对比分析阐述《青鹤》与国粹派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出现是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必然,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在这一特定时代情境中做出“保守”选择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们,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中为他们所坚守的文化而抗争的群体,他们的“保守”只表现为文化上的守护,而无政治上的企图;文化保守主义对激进思潮的制衡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保守主义作为当代主要社会思潮之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对36名在校大学生关于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最大之处在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提高及增加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同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传播在大学生思想上也产生了本土主义、复古主义和消解主流意识等负面影响,造成一部分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政治观产生变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据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等课程载体,对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进行讲授和评价;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将高校学生思想引导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