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印度近现代文学提高到世界文学水平的代表是最与我们熟悉和热爱的泰戈尔。他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质量之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据统计,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其中的《吉檀迦利》乃东方作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诗作),二十多个剧本,出版了八部长篇小说,四部中篇小说和一百余篇短篇小说,谱写了近三千首歌曲,描绘了一千五百余帧图画,此外还撰写了许多有关哲学、文学和政治方面的论著、回忆录、游记、书简等三十余种。  相似文献   

2.
连绵横亘的乌蒙山脉,以其充满钟灵秀气的山水,养育了生活在贵州西部大高原上的山民。也养育了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文学艺术家。金永福——一个中等身材,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无论走到哪里,手上拿着一支青烟袅袅的香烟的儒雅文人,就是这群辛勤耕耘的文艺家的突出代表,在他五十多个春秋艰苦跋涉的人生道路上,他先后出了两部长篇小说——《半边户》和《挂职》,两部中篇小说集——《汉子》和《匪女恩仇》,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高原神鹰》及散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我国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化战士和文学巨匠。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创造了许多艺术珍品,更为新文学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茅盾是从一个“为人生、为社会、为大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者的。他的文学理论建树,经历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从自然主义经现实主义,逐步演变、发展到革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新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形式的革命,更在于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倡文学内容的革命,阐述了他的“历史进化的文学”、“平民文学”、“人的文学”、“写实主义文学”等新的文学观念。他创建新文学的努力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子夜》是一部30万字的宏篇巨著,写于1931年10月到1932年12月,发表于1933年1月.《子夜》的成功,标志着茅盾在艺术上的完全成熟.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当时茅盾成为无人与之抗衡的文学巨匠.《子夜》的出版,震动了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也引起了世界文坛的注意和兴趣.就连当时一些反动文人,也不得不承认《子夜》在艺术上的成功.评论家普遍认为,《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或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巨著.《子夜》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广阔的,揭示的主题是深刻的.容量博大、思想精深.这是《子夜》获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一条.《子夜》反映了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30年的5至7月,地点主要是上海,(?)(?)(?)一个农村小镇.这两个地点,即作为当时冒险家乐园的上海,以及和上海有着血肉关系的农村双桥镇,就构成了当时的典型环境,能够集中体现当时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1930年初,正是中国的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进行殊死搏斗的重要时期.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权,对外依附于英美帝国主义,对内进行法西斯统治,残酷镇压工农运动、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大地主、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的《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是他闯入“五四”后文坛贡献出的两部厚重的文学精品。他的创作,本意是为了“革命”,为了救世思想的传播和一种崭新死界观及政治理念的鼓吹。他的“文学”才能多半是天赋的。他是一个政治和文学的混血儿,其两面无法分离:离开了政治,文学的瞿秋白就不可能在历史上完整地站立起来;而离开了文学,瞿秋白的政治形象是苍白、孤单,缺乏历史与人格魅力的。瞿秋白一生的事业进步是与新俄国紧紧捆在一起的,他选择走俄国道路,进入布尔什维克的革命事业是历史的选择。在介绍新俄、学习新俄、实行新俄这个大事业上,他是成功的一位。从文学视角披览其两部散文精品,让人最多感慨的是他一颗热血澎湃的赤心以及他展示这颗赤心的勇气与真诚。  相似文献   

7.
美国文学的历史虽然只是那么短短的两百年左右,但不可否认,在此之间的确涌现了大批的优秀作家,优秀作品。海明威就是其中之一。 海明威(1899——1961)的生活比较富有传奇色彩,所以他的小说大多以他的生活经历为题材。 海明威的早期作品——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小说《节日》、《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一一博得了评论界的广泛赞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巳被公认为美国小说的元老。当然,也有人说海明威的作品总是装腔作势,描写色情,文体粗俗等等。这些批  相似文献   

8.
《肉体伤害》是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的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帝国主义文化扩张为表征,表达了白人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作者潜在的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书会才人是我国元代的一个文学作家群体,他们以特殊身份促进了戏曲这种文学样式的迅速发展繁荣并很快到达历史的高峰,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同时他们从素材、人物形象刻画、主题等方面为元明长篇小说的准备了很多条件,是研究元代文学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我国各族人民热爱敬仰的卓越领袖。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周恩来同志就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地参加和领导了青年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同时也热情地参加和领导了进步文学活动,提出了改革新剧的革命主张,创作了具有反帝反封建精神、抒发爱国抱负的旧体诗歌。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他的世界观发生了伟大的飞跃,从激进的革命民主  相似文献   

11.
《子夜》是一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说明了当时的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分析《子夜》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出的"史诗性"特色,在"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任务塑造,展示出宏大的艺术构思,进而深刻反映出中国30年代广阔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路遥是一位享誉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但却是一部令人不能忘怀的优秀作品。笔者叙述分析了它的创作心理动因、历程和情感体验,指出这是一部凝结着路遥血汗与生命的宏篇巨作。  相似文献   

13.
<白色旅馆>是英国后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以"平庸现实"为经,以"审美幻象"为纬,以后现代主义虚无的哲学观点为骨架,利用反讽和戏仿的文学形式编造而成的一部"反神话"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丽莎具有"一分为二"的分裂人格.  相似文献   

14.
柳青同志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是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性著作。它的第一部从问世之日起,就以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作品反映合作化运动中阶级斗争的深度和广度,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很突出的。作者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梁生宝,以其高度的思想觉悟,坚定不移地走合作化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教  相似文献   

15.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匠。他一生中写了多部小说,其中《太阳照常升起》是他的成名作。它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具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小说。通过对该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揭示战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命上的牺牲和肉体上的创伤,更是精神上的创伤并且指出战争导致了巴恩斯和勃莱特之间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十七年文学"的经典,长篇小说《红岩》中所描绘的"革命"与"家庭"、"政治"与"爱情"、"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冲突,既属于作品《红岩》,又能从中窥探出整个"十七年文学"的共同特质。在新世纪之初重温这本红色经典,可给我们的文学研究开拓新的阐述空间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半边户》是作家金永福的第一部也是六盘水市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六盘水第一部反映“三线”建设,尤其是反映矿工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成功塑造了孙达得、周仁义、丁文化等一系列夫妻两地分居的“半边户”形象,他们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个性,被作者誉为“矿山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18.
志贺直哉作为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其作品多为短篇小说。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时任谦作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因此,通过志贺直哉的思想变化过程可以找到小说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毕孝立的长篇小说《海选》,关注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沉思录;它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达到了现实主义文学"三融合"的高标准;它为中国文学增添了"理解国民性"一维,使"作为农民的写作"成为可能;它来自大地民间与乡土社会,是一部传统的、民族的小说;它突破了赵树理、周立波等前辈小说家创作中的"光明"模式与"乐感"精神,充满忧思悲凉之雾,从而预言了中国农村民主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产生于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而又全是作家个人规划、个人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与此前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演出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以历史故事、农民起义、神魔争斗为内容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不同.它的出现,标志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开始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道路,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