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日趋频繁,给沉闷已久的语文课章注入了新活力。在活动中,笔者思考颇多:语文课该怎样教,语文课堂的常态应该是怎样的。新课程理念淡化“教”,强化“学”,倡导语文课堂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实现“同到语文”的课掌本色。到底怎样上教学才能实现同归课堂本色呢?  相似文献   

2.
何谓“本色”,辞典诠释为“事物本来的面貌”;何谓“本色语文”?沿用上述辞条,笔者以为,意即坚决扫除时下不少语文课堂中流行的“虚、假、杂、闹”等表面现象,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合理训练、夯实基础,穿析文本、体味情感,熟读深思、教化育人的过程中触摸“语文乐趣”、享受“语文滋味”、积淀“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充分彰显“语文”所固有的本来属性:简而言之,本色语文、本色的语文课堂,就是要以“语”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4.
刘贵康 《语文天地》2010,(12):32-33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花样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然而,静下心来思考,总觉得有些繁华的课堂不够真实,老师在秀,学生在秀。看似精彩,实则浮躁低效。语文教学还是要以“真实”为基础,在“真”字上下工夫,打造真实课堂.才能真实地出效果.  相似文献   

5.
时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尴尬。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语文教学要还语文本色。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造成“假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这是许多教师在面对新课程的最基本困惑。“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在历经“千万次的问”后,答案日渐清晰——教师应追寻的是本色语文,还语文本姓——“语”。  相似文献   

7.
王慧华 《课外阅读》2011,(9):281-281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本色.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本色,莫让语文教学课变了味。  相似文献   

8.
一 有同志提出“本色语文”、“自然语文”,我非常赞成这个提法,这个“自然”、“本色”就是语文之“本”,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务本、求实。这个提法是有针对性的,目前存课改实验区有一些现象.有的地方语文课上得不久像语文课.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就是打外围战,唱歌、跳舞、多媒体、音乐、图画、综合实践活动,走到社会上去.生活中去,还有的在教学中链接了很多跟语文关系不大的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是磁力、张力与活力的和谐,是生命律动、交融与成长的展台。语文课程基础工具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是核心课程,并在各科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理想的语文课堂是“阳光地带”,是“动感地带”,更是“情感地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切不可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沉睡”下去,而应努力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应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基本理念也重视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学的和谐.和谐的教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么令人憧憬的教学境界。新课改呼唤语文课堂的和谐。笔者将教学中发掘、创造、发挥和谐语文新元素的一些有益尝试阐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自深圳市宝安区践行胡滨教研员提出的“言意统一”的教学观以来.新课标的精神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成为避免低效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言意统一”的教学观主张“语文教学重视吟诵、品读、体味、领悟等学习方法”.主张“语文课应该是‘语言学习课’,  相似文献   

12.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先生曾在《呼唤本色语文》中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作了准确、精辟的分析。概括出“虚、闹、杂、偏”四个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的本色语文教学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早在80年代初,朱作仁教授就主张语文教学要提倡“大三实”(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和“小三实”(即朴实、扎实、真实)。当前一些名家也反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本色,回归常态。然而能否真正落实这一理念,关键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丁正后 《山东教育》2004,(31):63-64
日前,笔者观摩了数十节有关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学课,发现时下语文课堂浮躁之风日盛。透过语文教学本质,笔者认为时下语文课堂缺少“冷场”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黄鸽 《今日教育》2007,(9S):50-51
“科学的境界主于真,道德的境界主于善.艺术的境界主于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唤醒孩子人性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真诚、善良和美好.让语文课堂自始至终洋溢着人情之真、人性之善、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6.
"生成式"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倡导“生成式”课堂教学,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实施。本文从“生成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分析了“生成式”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要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生成式”教学。  相似文献   

17.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如何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把握好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度”,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出现“异化”现象。而本色的宏观教学、本色的语基训练、本色的学科渗透、本色的教学设计和本色的教学语言等五个方面是探索中小学语文课保持语文本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回归本色的语文,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以语文为本体。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