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雷清兰 《江西教育》2023,(18):54-56
<正>“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98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能够用数对表示大家的座位,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积累活动经验。特级教师张齐华在全国很多地方都上过“确定位置”这节课。笔者觉得,欣赏张老师的课,最关键的是学习张老师怎么去引领学生,怎么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张老师的课是一场思维的盛宴,一线教师可以从张老师的课中学到:引领学生、发散思维、明思善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老师的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2.
工作接近二十年之际,居然有幸成为了特级教师张齐华“三门问题”数学课堂中的一名学生。在这次教师和学生角色置换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诸多感受,这使我对理解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所有学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这些学生产生的途径非常奇妙。活动当天签到时,每位教师都领了一张号码牌,我猜想:互动环节时多半是要抽号回答问题了。当第一节课结束后,张老师在做第二节课的教学准备,却迟迟未见学生来,正在纳闷时,张老师说话了:“今天这节课的学生有点特别,请大家取出号码牌,号码牌上打有星号的老师请起立。”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一节圆柱的认识展示课,这节课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敢于打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大胆重组与整合,是一节很有特色的课,不仅用活了教材,还让课堂充满灵动。现摘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片段一】兴趣产生灵动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猜想)谁知道老师要用这张纸做什么?(学生很惊奇,纷纷猜测)生1:老师您要用这张纸写字!(教师摇头)生2:老师您要在这张纸上画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11日,某初中举办了教学技能大赛,我受邀观摩了该校九年级张彪老师的一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为九年级电学知识模块的内容。张老师本节课很好地针对学生进行了激疑.激趣。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诸多理念,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现在,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节美术课后,望着那一张张失意的小脸,我忙向美术老师打听事情的原委。老师生气地说:“上节课布置的任务,这节课要做木偶人,需要带齐材料,可班上一半的同学都没带,我一生气,一节课就呆着吧。”唉!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里直埋怨这群没记性的“调皮鬼”。不过,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叫“政令不通”嘛!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从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传来消息,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彩的教学,一举获得一等奖.我和张老师既是老乡,又是校友,曾一起在导师的门下合作做过课题.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在衷心祝贺张老师的同时,我真后悔没有能够到现场感受一下张老师这节课的风采.于是,等听课老师一回来,我立即找来这节课的录象,连看了三遍.现在,又有幸拜读了张老师详细的教学实录和反思,再一次感动.  相似文献   

7.
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过了。初二某班是自习课。张老师经过该班教室时,由于身体不舒服便忍不住咳嗽了几下。这时,该班的陈明同学跟着张老师的咳嗽声连续高声咳了几下,全班同学哄然大笑。张老师联想到前几天自己经过该班时也有学生模仿自己咳嗽的现象,不  相似文献   

8.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张老师像往常一样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教室.张老师说:“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这时,外面有人来找张老师,说有个紧急会议需要他马上去参加,张老师只好对大家说:“很抱歉,同学们这节课自习吧.”说完,便急匆匆地离开了教室.怎么办?就在大家不知道这节课该做什么的时候,在班里有很高威信的数学课代表许刚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9.
四月中旬,笔者在无锡听了特级教师张洪鸣老师执教的一节科学课《乒乓球又鼓起来了》,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反复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我们都以为本课己完满结束了,但张老师又抛出一句“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让学生继续提出新的问题。教室里顿时  相似文献   

10.
一、巧妙导课.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始对"报"的探寻 这节课.张齐华老师是这样开始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张老师是哪个学校的吗? (张老师借华南师范大学附小的孩子上课) 生:(结合屏幕提示)知道.你是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 师:关于张老师的学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相似文献   

11.
10的认识?……我是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特级教师张老师的课堂的。这节课,几乎是在小朋友学习数学的起点上上课,可不容易啊!那么,张老师又会怎样带着孩子起跑?  相似文献   

12.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磁场     
我做“模特" 四3班的孩子可喜欢上美术课了,今天我去听实习老师小张给他们上课。他上的是苏教版美术教材的第22课——《老师和同学》,一节人物写生课。孩子们欣赏了张老师的10多张人体素描佳作,在这些有个性的人物面部形象前,他们时不时忍不住笑出声来。张老师像一位激情满怀的导游,把孩子们带入了人物大观园。孩  相似文献   

14.
“好孩子”     
最近,听了宿州一小张蔚玲老师执教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这节课上得朴实无华,没有一些公开课上常见的热闹劲儿,但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交流十分融洽。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而又不乏个性的发言让我暗暗叫好,尤其是张老师几乎挂在嘴上的三个字——“好孩子”,更令我心动。  相似文献   

15.
张宏政老师按复习课的“五性”(重复性、概括性、系统性、综合性、反思性)特点,学习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发现式复习课设计模式,展示了一节复习课教学,初看本课例,感觉不错,内容设计完整,学生活动充分,似乎就是一节“完美”的展示课.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张宏政老师是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复习课模式上的这节课,所以有必要对两人...  相似文献   

16.
从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里,心里仍然被深深的愧疚充斥着…… 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级一班的音乐课。把学生带进音乐教室,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要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地说道:“老师我会唱!”“老师我会唱!”看着他们那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劲头,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纯真的笑脸,我心里暖洋洋的,溢满了激情和感动。我常常被孩子们的纯真和灿烂所感染。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节有效的课吗?据张轩老师反映:班里学生在全区期末考试中,有关美国宪法的试题得分率最高;韩罗娜同学的作品被改造成选择题出现在试卷上,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学习兴趣高涨,家长也非常高兴,还专门致电张老师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次课堂意外的发生",从教育教学效益的角度探析,我想说三个问题:(1)张老师这节课上对华某"顶撞老师"这一意外事件处理的环节效益高吗?(2)张老师以往的教学效益高吗?(3)张老师今后应该怎么做才有更高的教学效益?先谈第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张老师对意外事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次课堂意外的发生”,从教育教学效益的角度探析,我想说三个问题:(1)张老师这节课上对华某“顶撞老师”这一意外事件处理的环节效益高吗?(2)张老师以往的教学效益高吗?(3)张老师今后应该怎么做才有更高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从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是一个很笨的孩子。一篇课文,比如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一篇三四百字的短文,别的同学一节课就背得滚瓜烂熟,我“啃”三四节课也是半生不熟。老师让大家齐背,我滥竽充数小嘴一张一张地也能顺下来。老师让一个一个地背时,我就有些恐慌,结结巴巴地背不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