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黄中 《百科知识》2000,(5):25-25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启动,将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上的江苏东海县开钻的5000米深井,是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井。这项被称为“伸入地球内部望远镜”的深井是当代地球科学的一项大型科学工程,在获取地球深部信息方面,将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口深井。 到目前为止,人类开发太空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为探索和开发近  相似文献   

2.
100多年前,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在科幻小说中提出到地心探险的幻想。由于对地球内部的状况了解甚少,当全球性的能源、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问题越来越困扰人类时,人类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要想知道地球内部的奥秘,仅仅依靠对火山喷发物的分析,对地震源的解释等间接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超深钻探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科技广场》2003,(7):44-44
据报道,为了揭开地球内部的奥秘,科学家们要给地球深深地钻上几个窟窿。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内部进行探测,但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科学钻探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钻探工程。科学钻探是通过钻孔获取岩芯、岩屑、岩层中的液体(气体和液体),以及通过地球物理测井和在钻孔中安放仪器进行长期观测,来获取地下的各种信息。尽管给地球钻个深洞当“望远镜”很难,但科学家们却没有望而却步。科学钻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4.
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钻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人类希望解开的“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人类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与之相应的“入地”计划正在应运而生。这就是“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许志琴在《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一文中告诉我们:在大陆科学钻探就是一个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壳的构造;还可以为人类寻求能量资源开辟新的前景;还可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作用及深部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其它,等等。本文还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规划情况。  相似文献   

5.
铀、钍是人类寻找的宝贵燃料,在地球表面上找起来很费劲,人们也没有想过要到地球深处找。如今法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和物质分布的关系后认为,地球内部很可能是蕴藏着各种宝贵元素的宝库。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地球科学部先后组织了“地球系统科学战略调研”、“地球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中国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现状比较与资助战略分析研究”、“国外科学基金地球科学学科资助规律研究”等课题,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地球科学的特点、现状及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差距。这些课题是“十五”战略与政策研究基础的延续和深化,吸取和整合已有的战略研究成果和资料,深入分析各类资助数据反映的政策内涵、各类项目资助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启动地球科学“十一五”规划提出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没有完全了解这颗绿色星球的全貌。比如,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位于地球内部的物质都在进行一些什么反应?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现在,来自地球内部的中微子为人们张开了一双探测地球内部的眼睛。中微子,宇宙中的信使中微子是基本粒子的一种,它有一种奇特的性质,那就是与其他物质几乎不发生任何反应,而且穿透力极强,任何物质都很难阻挡它。大批中微子不论碰上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易地一穿而过还不受任何影响。它们成千…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现代地球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全面地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哲学、军事等社会因素是地球科学技术形成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球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物质文明繁荣、精神文明进步、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变革等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地认识“人地关系”,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地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磁学与地球内部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地球磁场极性倒转周期、稳定的地磁极性间隔、极性倒转过程的持续时间以及快速倒转等现象的时间尺度与地球内部物理化学过程之间的相关性,是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地球磁场起源理论研究则是古老而富有挑战的科学难题,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特征及动力学过程是认识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与灾害三大主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今天,人们已科学地认识到,地球的南极与北极,是人类认知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圣地,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她正以不可忽视的白色力量顽强地制约和平衡着绿隹世界、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具有特殊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天,人们已科学地认识到,地球的南极与北极,是人类认知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圣地,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她正以不可忽视的白色力量顽强地制约和平衡着绿色世界、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具有特殊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地球科学人才建设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分“以人为本”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地球科学人才建设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地球科学人才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吴凡 《百科知识》2007,(12S):36-36
在人类已可以成功发射探测器到地外行星进行宇宙探测的今天,地球内部仍然是人类鞭长莫及的未知领域。占地球中心部分的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地球科学的一大谜。随着最近研究的深入,关于地核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杨阳 《百科知识》2016,(4):33-34
正尽管人们已经有能力在另一个星球上着陆,但是对于脚下地球的内部结构,人们还知之甚少。地球内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否真如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所描述的模样?近日,由美国、英国、中国等12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开始在印度洋进行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第一次大洋钻探。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打穿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项科研  相似文献   

15.
人类大脑的重量只有三磅,但其运转工作却藏有无数的秘密。无论科学家们多么想精确研究大脑的秘密,我们也已掌握大脑的内部结构,谜题仍无解。地球亦如是。它无时无刻不进行着细微或剧烈的表面和内部运动,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矿藏资源形成和板块运动,及其在日月等天体引潮力作用下的周期性形变等。然而,认识地球圈层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学特征并获得内部结构是当今国际地学界公认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难题。  相似文献   

16.
我所谈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比较广的、很重要的课题,但是我所谈的内容却仅限于一个比较窄的范围。我自己曾希望和试图从地球系统科学、环境地质学的实证中窥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和发展。环境问题研究本身就是环境演化的研究,而环境演化在研究未来的时候更需要认识现在和过去。环境问题需要我们综合地把地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然而  相似文献   

17.
1864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所著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描写了一个有着大海、蘑菇森林和远古巨兽的地下世界,表露了人类对地球深部奥秘的揣测想象与强烈好奇。根据科学探测,地球深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矿产,是支撑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库。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对地球深部展开探测,并将其视为前沿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但是,地层深处遍布坚硬的岩石,还有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让入地比登天、下海更难。2008年,我国启动“地球深部探测专项”,拉开了中国“入地计划”的序幕。历时十余年,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未来,向地球深部进军将成为我国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那么,地球深部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  相似文献   

18.
知趣     
《科技新时代》2009,(12):103-107
Q:在月球上能放飞氦气球吗? A:不管在哪,科学原理都是必须要遵守的,无论月球还是地球。对于任何想要飞上天的气球来说,装在内部的气体必须要比外面的大气轻,这样气球才能“浮”在大气中。在地球上氦气球想要升空轻而易举,因为地球大气中含有大量比氦重的氮和氧。  相似文献   

19.
日前,刊登在《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科学家在一颗40年前撞击澳洲的陨石中发现来自外太空的基因物质。这一发现对地球起源的研究起重要作用,显示人类起源可能与外星物种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地球体温有点高 一层薄薄的地壳包裹在外面,向内是温暖的、可流动的地幔,再向内先是液态的外地核,最内部是致密的铁镍金属内地核一一这幅地球剖面图是中学地理课本上的经典图画,地球的“鸡蛋型”内部结构似乎是板上钉钉的科学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