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信息化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维护国家安全、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防与国民经济的双重增长,军用信息化技术与民用信息化技术界限的日渐模糊,军民分离的信息化技术已然不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打破现有的军民信息化技术分离封闭的格局,建立统一军民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定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机制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看国防科技工业的"三化"融合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结合国防科技工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创造性地提出并论述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首先,在对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关系深刻理解基础上,给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分析论证了"三化"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式系统互联和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并阐述了"三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过程;最后,就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每两化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是党和国家关切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三线"地区曾在"三线建设"时期发展了国防重工业和能源、交通基础设施。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三线"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逐渐显现。党的十九大重申了军民融合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三线"地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基于当前国际和国内背景,梳理了"三线"地区建设军民融合国家示范区的重要意义,聚焦几个重点领域,认为要搭建军民融合平台和渠道、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聚焦重点产业和技术、布局一批战略重镇,从而促进军民技术和市场共享、在示范区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增强国防实力和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激活区域融合发展的潜力,使得"三线"地区的军民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可以有效增强国防实力、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为"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产业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已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四川省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典型国家航空产业军民融合的经验,提出推动军工资源优化配置、扶持本地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建立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对话机制、建设航空产业军民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加大对军民融合示范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军民技术转移平台、支持设立四川省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科技产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以我国"十大军工集团"所属的63家国内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我国军民融合企业的技术效率,并通过LSDV法对影响军民融合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军民融合企业的技术效率均值仅为0.459,但存在年均3%的增长幅度;军民融合企业的技术效率与其产品民用化程度正相关,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产品差异化、企业规模、企业注册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股本结构变动均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股权集中与较高的国有持股比例则不利于军民融合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此外,上述因素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与企业产品的民用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我现有装备保障力量与军事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进装备保障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提升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西藏地区是我军事准备重要方向,做好该方向装备保障军民融合式发展,对"固边稳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离不开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保障,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对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体系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新声音之——军民融合式发展 当今世界,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已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而不仅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信息化战争呈现军民一体、前后方一体的趋势,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作战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入手,对现有军民两用技术融合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讨论在当前全球产业变革加速和国内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军民两用技术融合的重大意义,提出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推进军民两用技术融合的观点。并基于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广东如何抓住新兴产业的发展契机以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融合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制度视角的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来看,军民融合既是一个技术范畴又是一个制度范畴。分析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制度变迁的过程和特征,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理论角度分析军民融合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从市场制度、产权激励制度和企业制度三个视角分析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尹君  谭清美 《科研管理》2006,41(1):90-97
本文基于军民融合程度内涵,从军民融合广度和深度层面研究其结构,然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军民融合程度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军民融合程度是由军民融合广度和军民融合深度构成的“二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广度上,覆盖产品军民一体化、规范军民一体化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军民一体化。深度上,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向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等若干环节全面渗透。微观、中观和宏观军民融合程度的值域均为[0,1]。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体系,可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尹君  谭清美 《科研管理》2020,41(1):90-97
本文基于军民融合程度内涵,从军民融合广度和深度层面研究其结构,然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军民融合程度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军民融合程度是由军民融合广度和军民融合深度构成的“二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广度上,覆盖产品军民一体化、规范军民一体化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军民一体化。深度上,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向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等若干环节全面渗透。微观、中观和宏观军民融合程度的值域均为[0,1]。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体系,可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科学、协调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求我们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我国的军民融合虽然有所发展但其规模、范围离产业化还相距甚远,论文以航天航空业为例就如何加速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化从政府、军工企业、民用企业三个层面提出较全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科技军民融合也愈发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科研领域的军民融合也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命题。文章基于军民融合视角,针对军队科研承担社会保障任务,以政府、军队科研单位和地方科研院所为主体,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寻找出能使整个系统处于均衡状态的稳定策略,并从最终的结论中得出对军队科研承担社会保障任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军民融合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战略需求。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棱心在于必须不断全面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棱心竞争力,根本途径则在于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引入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从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的角度来考察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一直不够充分.系统性也有待加强。扼要介绍了《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定的主题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与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蔡建峰  张芳 《科研管理》2021,42(2):30-39
军民技术转移对统筹军民科技创新要素、引领军民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以我国参军民企为研究样本,从技术特性、技术接收方(参军民企)、技术转移方(军企)、关系与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参军民企技术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及内部机理模型,通过设计量表对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特性对技术转移效果有显著负向影响,参军民企技术能力、吸收能力、军企转移能力、参军民企企业网络关系和制度环境建设对技术转移效果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参军民企技术能力与企业网络关系对吸收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势差与技术转移效果呈现倒U型关系,军企转移经验对技术转移效果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参军民企提升技术转移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对专利运营提出新的要求,一般民用领域的运营模式不可简单套用至国防领域。本文认为,鉴于国防专利制度的特殊性,必须结合军民融合的时代要求,塑造专利运营基本理念。军民融合下的专利运营涵盖专利创造阶段的布局、双向转化、价值评估以及技术标准化等关键环节,这些环节有的已经比较成熟,有的尚存缺陷。因此,必须完善国防专利权利归属制度,优化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环境,加强相关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倡导专利运营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8.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将是新型主流产业组织体系。把军民融合战略落实到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研究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形成机理,进而研究其组织形式;并再通过研究其组织运行机制,设计其网络界壳。研究发现,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形成需要网络基础——“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和产业基础——基于“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的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则是在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推动下,形成于新型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之中。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民产业融合联盟应包含5个组成系统:军民技术联合开发系统、军民生产与服务合作系统、军民信息交互系统、军民基础设施共享系统、产业联盟统一规制系统。之后,结合联盟组织平时、战时运行机制,从技术安全、管理安全2个视角,设计军民产业融合联盟网络界壳。本文研究为军民产业融合联盟研究的发展首开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军民科技协同发展创新的理论研究动态:军民一体化的研究、军民结合协同管理的研究和军民结合自主创新的研究.最后对研究动态进行综合评述,并指出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对我国国防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分析国外军事科技强国、国内先进地区在推进科技军民融合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创新实践,并对广东如何发挥特色优势,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构建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加速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