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子学积分实验主要研究中子与大块物质的输运过程,属于应用基础研究.测量的积分量是中子与物质原子核各种相互作用随机事件的总成,主要应用于有效化核数据和计算程序,服务于核装置和反应堆物理设计可行性、可靠性验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展聚变中子学积分实验研究,建成了数台中子发生器,研制了系列宏观实验装置,建立了多种积分量测量方法和技术,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形成了中子积分学研究方向.自从2006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计划以来,在 ITER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开展了校验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包层概念设计的中子学积分实验研究,提升了积分实验水平,为新型核能研发提供了支撑,同时促进了中子积分学学科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1年,围绕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需求,中国科学院部署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A类),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研发第四代反应堆核能系统,实现钍基核燃料高效利用与核能综合利用."十二五"期间,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内外十多个研究机构和核工业单位的协作参与下,TMSR先导专项组建了约700人的科技队伍,建成了配套齐全的(冷)实验研究基地,开展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实现了原型系统与关键技术的系统突破,为建设实验堆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战略出发,他坚定选择了自主创新的先进核能技术研发之路,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开展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实现了我国先进核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股韧劲干到底"。他就是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核能科学家王大中。  相似文献   

4.
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恶性肿瘤诊治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的子课题"硼中子俘获疗法技术研究——二元靶向放射治疗技术"(编号:2013BA101B08)的支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核反应堆工程专家周永茂教授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中国医院中子照射器(IHNI-1),并带领"中子俘获疗法(NCT)"团队开展了肿瘤病患的中子俘获疗法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是中国科学院针对"STS计划"重大突破项目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壁垒突围需求而部署的系统性的知识产权战略专项研究.项目针对我国氨基酸产业发展存在的知识产权纠纷、产能落后、产品同质化等问题,系统梳理了氨基酸产业发展现状,凝练了我国氨基酸产业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瓶颈技术,并提供了发展建议;深入分析了代表性氨基酸产品的专利现状、侵权风险、规避设计,为研发活动提供了及时预警;搭建了知识服务与共享平台,提升了氨基酸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产学研资源共享.通过项目的实施,总结形成了一套面向中国科学院重大突破项目的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工作模式与规范流程;帮助研究所培养了自有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人员,促进了研究所更好地运用专利战略指导科研活动.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持承担,参加单位包括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项目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原主任方曙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是乏燃料安全管理及确保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核能的进一步发展与核燃料循环体系建设,亟需一个可开展先进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超铀元素提取技术及放射化学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后处理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有针对性的加强实验室建设,实施不同专业方向开展不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教学计划,有效地解决了煤矿主体专业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专业特色实验不明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EAST(原名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基于上世纪末托卡马克最新成果而设计,瞄准国际核聚变能研发前沿,开展稳态、安全、高效运行的先进托卡马克聚变反应堆基础物理和工程问题实验研究,为我国工程试验堆的设计建造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破坏问题.发展清洁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核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聚变堆开发被视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核能"压水堆、快堆和聚变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在聚变堆理论物理和数值模拟、包层技术、氚循环技术、超导磁体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但至今还没有氘氚点火的聚变物理实验装置,并十分缺乏燃烧等离子体加热、实验运行和诊断控制技术等实际经验.同时,在引领发展方向、理论创新和自主开发模拟软件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癌症病例高发,年新增癌症病例与死亡数高居世界首位,迫切需求研发更高效的癌症治疗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疗法(A-BNCT)具有靶向性好、对周围细胞损伤小、疗程短等优点,受到国际上诸多发达国家的重视.在中国科学院STS双创引导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针对位于东莞人民医院的A-BNCT装置开展了高稳定电子回旋共振(ECR)离子源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8,(5):75-80
以团队发展理论和知识传递理论为基础,探究创新项目中个人绩效与团队产出的动态反馈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和仿真方法,构建了创新项目团队产出与个人绩效的反馈作用模型,结合创新项目中知识共享与传递原理,分析了项目目标完成度、人员、知识量的因果回路关系,应用Vensim PLE6.3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知识共享与转移作为团队产出与成员绩效的桥梁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创新项目的团队发展规律;信任对团队产出和个人绩效均有正向反馈作用,且信任发展模式呈U型变化时创新项目具有更高的后发优势;公平感与团队产出和个人绩效呈正向反馈关系,且对团队产出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1938年秋,科学家发现,铀-235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发生裂变,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从此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核能的利用,经过50余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核电站装机容量已达3.4亿千瓦。人们已普遍认为,核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清洁的能源。在一些化石燃料能源资源短缺的国家,已选定核能作为国家解决能源需求的主能源。例如:1994年核电在电力总供电量中所占百分数,法国为75.29%,比利时为55.77%,瑞典51.13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逐渐成为主流,传统的网络边界逐渐消退,网络边界安全防护的模式不再适用,因此需要新型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徐震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新环境下的WEB安全问题,采用网络安全虚拟化和服务化的思路,基于云平台研发了“基于NFV的弹性应用安全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WEB攻击防护”、“DDoS防护”、“网页挂马检测”、“敏感信息过滤处置”等多种网络安全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了安全功能虚拟化和新型网络架构,实现安全服务按需定制,为 WEB 应用提供弹性、易管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该项研究共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目前研究团队共有师生二十余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为应对气候变化及化石能源短缺问题,我国提出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核能发展策略。但核废物的安全处理与处置这一难题,一直是困扰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扎根在放射性核素分离与核废物处理相关研究中,徐超从未放弃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核安全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核设计是核安全保障的源头。蒙特卡罗(简称蒙卡)方法因具有计算精度高、几何适应性强等优势,是先进核能系统主要的核设计分析与辐射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物名片     
正唐孝威(1931-),实验核物理与高能物理学家。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先后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工作。20世纪50年代,参加了我国铀矿野外勘探。60—70年代,在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领导实验组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程。带领团队在实验上确证了我国原子弹中子点火技术的成功。是我国核爆近区物理实验测试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核电厂场址与构筑物安全分析及评估创新团队成立于 2011 年,获评 2020 年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团队创新奖,现有科研人员 15 人,团队负责人为潘蓉研究员.团队主要负责我国民用核设施厂址及土建结构方面的审评和科研工作,同时承担中国核学会核安全分会构筑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钢结构协会核电钢结构分会的日常工作.成立以来,团队培养部级领军人才 1 名、研究员 3 人、高级工程师 4 人、工程师 3 人,涵盖结构工程、地震地质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工程力学等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田世平研究员针对我国果实采后存在腐烂损失严重、品质劣变快、保鲜期短等突出问题,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果实采后生理病理学基础及病害控制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她与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果实采后病原菌致病性及调控机制,病原菌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果实成熟衰老及抗性应答机制,为果实采后生物学理论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虚拟团队和承包商集成技术信息服务(CITIS)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然后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面向虚拟团队的承包商集成技术信息服务工程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应用于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重点研究如何构建面向虚拟团队的CITIS工程系统,分析了CITIS工程系统的基本结构,研究了系统标准数据模型的构建和安全系统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CITIS工程系统的构建模型.最后利用现场测试和用户调查中得到的经验启示,进一步改善CITIS工程系统,使之与虚拟团队更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商务英语谈判"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以模拟为基础,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团队通过调查研究,设计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实践模拟活动,包括组建团队、买卖房屋、就业面试和外贸谈判等实践项目,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与趣味性。该教学模式以实践模拟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团队合作为主要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为主要课程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谈判理论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