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了尊重他人、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包  相似文献   

2.
尊重     
现在外面还是随处可见零星的白雪.风也不小。但是这样都无法阻拦或减缓春姑娘的脚步。小草悄悄地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尽情吮吸春的气息;小鸟在桦树枝上活蹦乱跳.多情热烈地传达春的音讯:校园里那成排的柳树也在不知不觉中换上了新装.瞧那树冠.乍一看似嫩绿色的氤氲,绿得纯粹,绿得可爱……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好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相似文献   

3.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在校园内创建的文化是具有尊重特征的学校文化,尊重文化、尊重规律、尊重人、尊重学生自身文化的创造。尊重学生自身文化创造的立足点在于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还是培养人,如果是培养某种类型的学生,培养对象是被动的;如果是培养人,培养对象就是主动的。  相似文献   

5.
“爱为师德之本 ,爱可以塑造人美好的心灵 ,爱可以开掘人类的智慧 ,爱可以开阔人的胸怀 ,爱利于德、利于智也利于美”。这是李燕杰同志曾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格言。是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长在公园里的花朵 ,教师的无私抚慰、爱护、劝导 ,无一不体现着我们对这些幼芽的珍爱。既然我们能如此爱护他们 ,那么尊重他们也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的准则。第一 ,对学生要平等。不能压制学生 ,更不能辱骂、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爱因斯坦指出“我以为对学校来说 ,最坏的事是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进行工作 ,这…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位教师执教《草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个片断: 师:这一课已经上完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这一课第二段的第三句说:“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既然分两次写“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为什么不一次写“三百里之内全是草原”?这样,文章会精练得多,在作文中您不是要我们不要写哆嗦话吗?  相似文献   

7.
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了尊重他人、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包括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的价值观、世界观、发展现为核心的思想意识、道德准则、行为习惯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尊重作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它不仅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文化教育氛围,还是我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灵魂.通过深化尊重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创建一个充满信任、理解和关爱的校园及课堂人文环境,让学生受到直接的教化或者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先于知识产生,价值传递浸润在生活的土壤中,口耳相传、口头宣讲比书面语言具有更直接的道德影响力量。希望“明德讲堂”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王建生 《河北教育》2005,(23):17-19
小组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小组合作,不能理解为一“合”了之。在有些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的课堂里,我们不时地看到一些这样的镜头: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于是,一种有序的讨论是,小组内成员赶紧一个接一个地把自己的想法倾吐;无序的局面是几个尖子生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处于弱势的学困生心不在焉地做着自己的事,或帮着尖子生“打杂儿”;  相似文献   

11.
尊重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教师要以尊重和呵护生命体为育人的基点,奉行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真情,爱学生,宽恕学生的过失,让学生体面做人,促使他们发展健全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尊重学生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我们应该强调教育“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学校不应再是“以教定学”,而应是“以教助学”、“按需助学”的个性化服务,学校应成为个性化学习服务中心。新的学校应该像一个“教育超市”。“超市”是商业的一个伟大创造,在“超市”里,不仅售货员与顾客的距离拉近了,而且顾客有了更多、更直接的选择权。新的学校把学习者领进了原先是教育者独占的领地,所有教育资源“开架”展示,学习者在这里可以自由徜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育产…  相似文献   

13.
张翔 《教师博览》2005,(11):35-35
在一个聚会里.一个在德国汉堡定居的老朋友给我讲起了他的一次颇有意思的求职故事: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一节语早自习。那时还是冬天,天冷,坐在教室门口的学生在门窗玻璃上贴了一句提示语:请随手关门。因为我要同时照顾两个班的学生的早读,所以要在两个教室巡视。十几分钟后,我又一次离开十六班往十五班走,刚走出几步,身后一声巨响,“嘭!”门关了。我在震惊之余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绝对是故意“挑衅”!真是胆大包天!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聚会里,一个在德国汉堡定居的老朋友给我讲起了他的一次颇有意思的求职故事:去年,他在德国留学毕业后,开始四处求职,期望着能尽快地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以图安定。但汉堡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加之他刚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一份认为合适的工作。直到3个月后,他开始心灰意冷,委曲求全,凭着自己的2级建筑装饰设计师的证书和资质,被一家私人的小建筑装饰设计企业接纳了。那家私人企业的规模很小,能给他的工资也相对偏低一点,月薪只有2800欧元,但他已经很知足了,毕竟得来不易,于是他就很安心地工作起来。可刚工作了一周,…  相似文献   

16.
尊重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教师要以尊重和呵护生命体为育人的基点,奉行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真情,爱学生,宽恕学生的过失,让学生体面做人,促使他们发展健全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尊重一条鱼     
佚名 《小读者》2013,(10):23-23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新发现的宠物店买鱼。 一个个水族箱里养着各式各样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块钱。  相似文献   

18.
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德育工作者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宽容。用爱去唤醒学生沉睡的良知,用宽容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明白事理、接受教育,铲除其灵魂的杂草,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李振荣 《时代教育》2009,(6):208-208
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操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而进行的负责任、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这就是我们说的自主课堂。学生在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终身的学习爱好。  相似文献   

20.
潘洁 《幼儿教育》2002,(3):14-14
尊重儿童是学前教育的第一原则。怎样把握尊重的尺度,如何看待尊重与要求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师颇感困惑的问题。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在最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中,通过不断反思、总结,逐渐整理出了一条思路,即“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尊重绝不是放任。阅读下列文章,我们可以获得两点启示:一是转变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达到,没有捷径可走;二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事情看似琐碎、细小,但可借此激发幼儿健康的兴趣,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